追赶中国的印度:CEO遍地走,却修不好一架飞机

admin2025年05月03日 01:04:17
阅读:
标签: 印度 中国 不好
分享:

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印度改革是1991年开始,两者相差了13年,很多方面印度都相当于10-20年前的中国。

  最近中国和印度,闹得不太愉快。
 
  这个邻居其实是一个大国,但中国人却不太熟悉。很多中国人印象中的印度,是这样的??
 
  其实印度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家了。
 
  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印度改革是1991年开始,两者相差了13年,很多方面印度都相当于10-20年前的中国。
 
  GDP总量:2016年印度是2.26万亿美元,为中国1/5,相当于中国2005年的水平,相差11年。
 
  人均GDP:2016年印度人均1709美元,相当于中国2005年的水平,相差11年。
 
  财富500强:印度今年有7家企业,相当于中国1999年的水平,相差18年。
 
  它也有繁华的都市??
 
  有好看的宝莱坞??
 
  有大量的高端商业人才,Google的CEO是印度裔,微软的CEO是印度裔,硅谷1/3 CEO都是印度裔。
 
  甚至于它的智能手机销量,去年已经过亿,达到了中国2011年的水平,与中国仅相差5年。
 
  在2015年,印度GDP增速几十年来首度超过中国,登上全球第一,如今两个国家又在边境较劲。
 
  我们有必要好好审视印度这个邻居,思考两个问题:
 
  ①和我们相比,他们哪些不如我们,哪些地方优于我们?
 
  ②这种差距有多大,是否可以弥补?
 
  1、经济增速
 
  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在去年曾是诸多媒体的头条。我们把它放在第一条来比较。
 
  印度的增长有多快?从1990-2015年,印度实际GDP(扣除了通胀因素)增长了4.7倍,年均增长6.4%,这个数据还不错。
 
  另一个差不多时间开始改革的国家越南,1990-2015年之间,实际GDP增长了5.6倍,年均7.1%。一比较,同样跟在中国后面学,越南学得更好一些,但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
 
  中国自己呢?在改革开放的前25年(1978-2003年),经济增速是年均9.8%,实际GDP增涨了10.4倍,拉开了一个身位。
 
  你不能说,因为小明小学数学考了100分,小李高中数学考了95分,小白大学高等数学考了80分,就认为小明的数学比小李好,小李的数学比小白好。
 
  要比谁做得更好,应该同一时期横向比较,比如先比较三个人考小学数学时候的分数,再比中学数学的成绩,最后比大学数学的成绩。
 
  中国改革开放第25年之后的几个年头,增长是怎么样的?
 
  2004年 — 10.1%
 
  2005年 — 11.6%
 
  2007年 — 11.9%
 
  2008年 — 9.6%
 
  2009年 — 9.2%
 
  2010年 — 10.4%
 
  2011年 — 10.3%
 
  印度未来七八年至少需要达到这样的速度,在经济增长上才称得上表现好。
 
  2、GDP全世界占比
 
  中印两国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占比,就非常有趣了。
 
  我们把时间调到1962年,就是印度一直在说的“我们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那个1962年。
 
  1962年,当时中国、印度打了一架,两国的力气是差不多大,中国GDP(468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1%,印度GDP占全球比重2.85%,中国是印度的1.1倍。
 
  1990年,印度改革前夕,中国3902.8亿美元,印度1990年3266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1.2倍。这近30年,差距一直没有拉开。
 
  1990年,是中国经济在战后最人微言轻的一年,仅仅占1.83%,如果我们用饼状图来看,细到几乎看不出来。
 
  同一年,日本经济如日中天,GDP超过3万亿美元,在全世界的占比达到了14%,在全亚洲占了整整一半。而美国GDP则是5.9万亿,占据全世界的1/4。
 
  之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狂飙增长的故事了。
 
  今天,中国GDP占全球比重15%,超过了日本巅峰时期的水平,而日本的比例则降到了6.4%。2016年的印度呢?3%,相当于中国1996-1997年之间,相差了20年。
 
  这一点上,印度,还是1962年的那个印度。
 
  3、人口红利
 
  人口,是被普遍认为印度将继中国后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的最大原因。
 
  中国人口红利期已经过了,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五年下降。
 
  而印度人口2016年达到了13.24亿,不仅在绝对数量上接近中国,而且在劳动力人口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中国。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劳动力比中国要年轻得多,劳动力的中位数年龄,中国37.1岁,印度27.6岁,印度比中国年轻十岁。
 
  最重要的是,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国人的出生率,仅仅是1.2%,而印度则是2.3%。
 
  印度在人口上唯一的不足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太低,2011年印度7岁以上可以读写的人,只有74%。
 
  4、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步:从农业国家开始,引进外资建工厂,满足吃穿用的内需,培养出一批产业工人;
 
  第二步: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业出现,以低价畅销全球;
 
  第三步: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业抽出脚来,重心转移到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东亚各个经济体,不管大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这也是一条被证明可行的路径。
 
  但是印度产业结构,不讲道理,直接从第一步的前半部分,跳到第三步的后半部分。
 
  它的第三产业特别强。
 
  宝莱坞很多电影拍得特别好,比如今年的《摔跤吧!爸爸》,票房和口碑双赢。
  印度的制药也很强,去年有100多种研发的药物通过国际审核,而中国则只有几种。
 
  但它的制造业又特别弱,买了飞机不会修,飞机三天两头从天上摔下来。
 
  这种失衡产业结构的问题在于,第三产业虽然占了58%的产值,但仅仅创造了27%的就业,难以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
 
  5、劳动力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来自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6),印度产值数据为2013年IMF数据,劳动力数据来自印度统计部2014年数据。
 
  6、体制
 
  在中印对比中,有一个常见观点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因此其经济的弹性和潜力更大。
 
  对此,小巴只能说呵呵。
 
  现如今,各种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优劣争论本身就已经乱成一锅粥,更别说印度,你不要看他们是民选政府,实际上在经济体制上与中国相比,既不改革、也不开放。
 
  印度宪法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请注意四个字,“社会主义”,印度可是中国的大兄弟啊。
 
  什么叫社会主义国家?典型特点就是国有企业特别强大。
 
  比如在中国,国企产值占经济总量的百分比是33%,但掌控的都是关键的上游行业,比如银行、石油、铁路等等。
 
  而印度,国有企业产值占比,是36%,比中国还要高3个百分点。
 
  比如印度空军的飞机经常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50多年来,印度所有空中武器的特许制造、维护和升级,都在一家叫印度斯坦航空的大国企。
 
  类似的案例在印度很常见,但即便如此,印度国企的经营效率也很低,2015年,印度157个主要国营企业一共亏损了165亿美元。
 
  这一幕,中国20年前也见过,这说明印度的企业仍然有很大的潜力。但潜力归潜力,这样的印度,从体制上来说,比中国更好吗?
 
  7、文化和改革意愿
 
  文化,可能是隐在冰面以下而被低估的一点。
 
  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农民变成城市居民。
  李光耀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在比较中印的前景时,他最初看好印度,但后来则转为看好中国。他认为印度的发展将受限于种姓的传统文化,原因在于一个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例:
 
  我有一名属于婆罗门阶级的私人秘书,叫桑卡兰。
 
  有一回,他随我访问印度。我们抵达后,桑卡兰和执勤的勤务兵说了几句话,而他们就立刻听从他的指示。他们从他的谈吐以及特征看出他是婆罗门人,因此他的话相当具有权威性。一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新加坡籍婆罗门人仅仅同一群印度勤务兵说了几句话,就因阶级身份高而得到他们的尊重。
 
  8、总结
 
  印度经济在改革的最初25年,表现确实不如中国。但它还具有庞大的潜力待挖掘,尤其在最重要的人口因素方面,还有近乎无穷的红利可以享受。
 
  但它的隐忧也在于人。
 
  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情关系的熟人社会走向契约关系的陌生人社会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从农民走向城市,但身在城市,心还是传统化、乡土化、不愿改变的,那么无论如何,这个国家的潜力,都不可能得到兑现。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