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历史的痕迹,中国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诞生让我们无比自豪。如今,我们正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交汇处,技术二字显得无比重要,此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月29日,中关村近百位企业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参观了“率先行动 砥砺奋进”——中国科学院“十八大”以来创新成果展。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感慨道:“中关村的企业家真应该更多地与中国科学院密切结合,把更好的、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加产业化、更加接地气,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这是一个抗战时期出生,经历了中国由弱到强的老人发出的声音。也是一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大佬级人物对未来的期盼。话虽短,但却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我想,这种感觉不应该发生在柳传志一个人身上,而应该被所有中国百姓意识到。
科技推动互联网发展
技术一直是推动中国互联网进步的重要因素,如今行业内热议的人工智能、区块等,其背后都承载着多项重大技术,是技术呈现的真实“载体”。
依稀记得,“2017联想TechWorld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展示出三个“超现实”硬件时(智能心电衣SmartVest、智能音箱SmartCast+、混合现实头戴设晨星AR),台下观众的热议声,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创新也是中国互联网前进的标志性步伐。
回看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李彦宏找来好搭档陆奇拼命All In人工智能;马云宣布千亿元成立达摩院,向技术迈步,这些故事都在坊间广为流传。
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却难折”,在这些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的同时,国家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并且可以说是一直在低调潜行,默默奉献。
时针调至2017年12月4日下午,乌镇互联网大会各峰会论坛尚未开始,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通安厅却是人来人往,而这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前沿技术领域科学家高峰对话”论坛。
行业内将这场论坛称为“乌镇大会”上学术思想碰撞、技术创新畅想和催生新产业机遇的权威平台。
或许,这并不夸大,因为在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向全球发布了数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光量子计算机、北斗导航系统、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统的重大应用等,这些均与中科院息息相关。
这种光芒却深深的印刻到了每一个中国百姓的心里。
柳传志在思考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但这不应该是他一个人要思考的问题,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该思考的问题。
技术已来,未来已到。
细品中科院科研成果,似互联网的“水电煤”
“寒武纪芯片”是中科院本次展出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全球首个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上企业中比较抢眼的硬件,
注:寒武纪芯片支持的深度神经网络,是目前准确度最好、最实用的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应用中,包括图像识别、目标跟踪、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医疗诊断中。深度神经网络也应用到了AlphaGo和谷歌大脑中。寒武纪芯片每秒能处理160亿个神经元和2万亿个突触运算,比主流通用处理器性能和能效提高100倍。
如果说“寒武纪芯片”这个词比较生硬,不容易理解,那讲的直白一点就是寒武纪芯片应用在手机中,处理神经网络运算时会更快更节能。
不过寒武纪芯片诞生的意义可不仅是这样,目前寒武纪已完成专利布局,成立了创业企业(寒武纪),开展产业化工作。同时,它还在与曙光合作研制智能云服务器,与多个核心手机芯片厂商合作研制面向下一代智能手机芯片的智能IP。
寒武纪芯片的商用,已经注定了未来会有千万量级乃至更多的出货量。而中科院孵化出的创业企业——寒武纪也在2017年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当时,寒武纪一度被称为全球AI芯片首个独角兽。能够预见的是,未来其产品或解决方案还会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所用,形成中国AI创新的联盟。
我们再来看一组公开数据,十八大以来,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7万亿元、利税2289亿元;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1.7万亿元,上缴税金450多亿元。而“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和院所投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8万亿元,利税48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为不低于2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5年间专利实施超过1万件,有效专利5年实施率达到20%。
中科院和中国互联网之间一直是紧密联系的。产业化是一种形态,也是未来的必经之路,相信在中科院多项科研成果的不断带动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会走的更快。
此刻,我们有必要向中科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