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焦虑下,《催眠大师》的创新与它的使命

admin2025年05月02日 20:52:24
阅读:
标签: 使命 大师 视频
分享:

相比众多如网红PAPI酱一样的UGC内容制作者,微综艺-也就是《催眠大师》-的创新和优势就在于使内容更加垂直细分,易于做精,从而使短视频走向精品化。

 
  “当你向外看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但是一个人真正懂得向内看,才是清醒的。”
 
  这段话是张蓝心在《催眠大师》第一季的最后一期里对嘉宾夏雨说的,也是说给所有观众的。作为一档心理学微综艺,《催眠大师》的立意之一便是引领观众直面自我。
 
  这档由演员张蓝心发起,北京蜜桃儿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芳草地影视(北京)有限公司出品,企鹅号(腾讯科技北京公司)联合出品的网络微综艺于3月1日完美收官,上线首期播放量便突破千万,截至目前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微综艺催眠大师# 微博话题阅读数达2亿。
 
  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催眠大师》第一季能收获此番成绩无疑是可喜的。
 
  当短视频遇到综艺
 
  从简单的图文阅读到视频,再到移动短视频,如今讯息传播的载体不断推陈出新,短视频无疑是其中最热门的风口,未来的趋势之一。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争相涌入短视频领域,转眼2018,这个市场却愈显焦虑。自2017年起,众多短视频创业者逐渐意识到若想进行商业变现,必须要有“有效流量”,而“有效流量”的来源无疑是优质的内容。
 
  于是短视频与综艺的结合、微综艺的孕育而生,既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相比众多如网红PAPI酱一样的UGC内容制作者,微综艺-也就是《催眠大师》-的创新和优势就在于使内容更加垂直细分,易于做精,从而使短视频走向精品化。
 
  在内容上,《催眠大师》一改娱乐、搞笑综艺之风,扎根在看似冷门的心理学领域。这样大胆的选择既是一次挑战,亦是节目的优势所在。
 
  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综艺领域,内容愈加细分化是如今市场发展的趋势之一。心理学看似冷门但不意味着市场小,内容的垂直反而使受众群体的定位更加精准,《催眠大师》只要在自身的领域做到足够专业,保证创作质量,便能在满足受众人群的同时找到心理学与综艺的平衡点,完美嫁接到大众市场。
 
  其次,为辅助优质的内容,节目的卡司阵容也十分强大,一口气请来了鲜少露面的李亚鹏、话题缠身的林允、三大影帝夏雨等12位明星大咖,还有发起人张蓝心和心理学专家蔡仲淮。
 
  《催眠大师》的嘉宾选择也十分精准,没有所谓的“流量鲜肉”,大多是拥有过同样心理境遇的“当事人”。
 
  例如抽到“焦虑”的李亚鹏,就坦言焦虑情绪谁都会有,当女儿在电台里听到关于自己的不实报道而追问时,那一刻是最焦虑的。
 
  还有以《快乐男声》亚军出道,又历经事业低谷的苏醒,更有资格对“失落”这个情绪进行发言。
 
  《催眠大师》的“精”还体现在节目制作,从环节设置到后期剪辑再到花字音效,制作水准全部在线,堪比卫视综艺级别。
 
  告别“娱乐至死”
 
  2017年,短视频行业虽已逐渐意识到“内容为王”,但实际创作中还是多以娱乐、搞笑为主,一些内容创作者甚至靠八卦、猎奇等擦边球内容瓜分着市场的流量,且乐此不疲。
 
  在这样“娱乐至死”的行业背景下,《催眠大师》另辟蹊径做起了心理学,关注当下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打破了微综艺整体偏重娱乐的同质化风气。
 
  但是选择科学并不代表背弃综艺节目的娱乐属性。作为一档心理学微综艺,《催眠大师》很好地解决了科学与娱乐二者之间的关系。
 
  电视行业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数据,称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广告时长达到5%便会难以忍受。这5%或许说明了观众获得娱乐性“收益”后,所能支付的额外注意力成本只有5%,意味着一档节目的“科普时间”不宜过长。
 
  所以在仅有的20分钟的时长里,《催眠大师》用充满娱乐性的话题,和有趣的催眠小游戏,赢得观众的注意力,而后再用简短的几句话,科学地解释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提高讯息传播的到达率,使节目既兼顾娱乐性又凸显科学性。
 
  团队对节目中娱乐内容的度的把握十分清醒,就算保留娱乐属性,《催眠大师》的主基调还是围绕心理学,并没有过度娱乐。
 
  许多嘉宾在探水针环节回答的问题,有很多是可以拿来进行炒作、吸引观众眼球的,但是节目并没有这么做,显得十分克制。
 
  团队很明白,如果一味地向八卦爆料上去引导,就不是《催眠大师》存在的初衷,也不是心理学所涵盖的内容,观众尽可以去选择观看其他综艺。团队还是希望通过节目,能让更多的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心理学,正面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才是选择做它的目的。
 
  微综艺的社会功能
 
  “寓教于乐”一直是内容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的《诗艺》中,被后世学者归结为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
 
  “寓教于乐”的创作境界就是艺术作品在带给人们娱乐和益处的同时,还要对读者有所规劝和帮助。
 
  作为视听艺术的综艺节目,同样也应承担起这部分“帮助”的功能。《催眠大师》就做到了。
 
  有报道称,当今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身处其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但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高度重视,从近年来网络爆出的因心理问题导致抑郁、自杀的事件就能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催眠大师》作为首档心理学综艺,节目的出发点便是呼吁观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如此冷门的心理学主题,《催眠大师》的网络播放量依旧可观,因为观众对内容产生了共鸣。第一季12期节目所对标的12种坏情绪:焦虑、失落、郁闷、愤怒、孤独、恐惧、自卑、压力、失眠、强迫症、拖延症、抑郁,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也是难以面对的。
 
  共鸣之后便开始传授应对方法。节目通过明星和专家的现场演绎,告诉观众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轻度催眠和特定行为来克服这些负面情绪。例如感到愤怒时,可以通过放慢语速进行自我调节;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放声高歌、多吃种子类食物等方式克服。
 
  显然,与娱乐性相比,《催眠大师》的社会功能性更为显著。
 
  如今,《催眠大师》第一期已完美收官,作为首档心理学微综艺,节目为综艺市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宽了短视频的内容边界,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是微综艺领域一次强而有力的出击。
 
 
  写留言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