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陈朝华,邱启明也或将离职!搜狐到底怎么了?

admin2025年05月01日 01:33:12
阅读:
标签: 陈朝华 邱启明 搜狐
分享:

再一次,搜狐因为门户内容层面的变革,走向风口浪尖。有消息称,搜狐正在筹备改革,将新闻门户的定位改为自媒体平台,自媒体权重将会进一步加大。

  再一次,搜狐因为门户内容层面的变革,走向风口浪尖。

 
  今日有消息称,搜狐正在筹备改革,将新闻门户的定位改为自媒体平台,自媒体权重将会进一步加大。而随着这一变革,现任搜狐总编辑陈朝华也将离职。
 
  确认离职
 
  事实上,搜狐这次革命性的改革,业界内部早有零星消息传出。包括陈朝华离职一事,在今年5月传出搜狐门户业务架构将进行重大调整后,就有知情人士向蓝媒汇透露,陈朝华在搜狐的日子不会呆太久。
 
  一方面,这被视为搜狐门户谋求转型的强烈信号,但自媒体平台领域早已高手如林,厮杀激烈,搜狐将内容全部押注该领域,胜算几何,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此时距2015年1月张朝阳高调宣布陈朝华加盟搜狐,任职总编辑以来,不过两年时间。并且这已是搜狐5年来,第四个离职的总编辑。
                                                          陈朝华
 
  陈朝华向蓝媒汇回应称,他确于两周前跟张朝阳表达了离职意愿,目前处于休假中,不过还没有正式离职,也尚未办理离职手续。
 
  但陈朝华离职搜狐,已成定局。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谢谢诸位的关心与祝福。”陈朝华今天下午在朋友圈引用加措活佛的一句名言,算是作为回应。今天晚上,他再次在朋友圈引用一位同仁朋友圈的截图,向大家对其的关切表示感谢,并希望能让他安安静静继续休几天假。
 
  据了解,在搜狐内部,对于转型为自媒体平台,进行门户变革的战略层面上,陈朝华是支持并认同的,但在具体的运营策略、逻辑和战术方面,陈朝华则有自己的坚持,对全靠技术手段抓取存有一定异议。比如抓取引起的版权纠纷等问题,于是萌生去意。
 
  蓝媒汇获悉,休假中的陈朝华仍然在负责年底之前包括内容层面的审批等工作,但2017年开始与其相关的规划等工作,他已不再负责,转向搜狐副总裁樊功臣汇报。至于去向,陈朝华表示尚未最终确定,应该会在2017年1月正式公布,未来可能会继续做内容。
 
  有知情人士介绍,陈朝华的这番表态,也可以解释此前搜狐架构调整后为何没有马上离职的原因:两年合约签到1月份,到期后双方分手,再自然不过了。
 
  张朝阳在陈朝华加盟搜狐后曾公开表示,“我与众多产品技术人员致力于打造各端媒体容器,陈朝华的团队将负责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质”,对搜狐之后的内容抱有较高期望。
 
  有着传统媒体深厚功底的陈朝华,在加盟搜狐后的确在内容特别是原创内容上,进行了很大尝试和努力,包括打造出数个原创内容栏目。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内容运营策略和目标,与张朝阳的设想或有出入。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以及张朝阳对自媒体的高度重视,搜狐产品技术副总裁樊功臣先后接管了汽车、教育、IT频道后,对这些频道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目前在移动端已经实现了机器自动更新内容。而在原创内容的占比上,自媒体贡献的内容也已经超过60%的比例,这些频道的改革获得了张朝阳的高度认同。
 
  不止一人
 
  针对媒体报道,搜狐官方今日亦发表声明进行回应。搜狐称,陈朝华正在考虑新的职业发展选择。否认了媒体“裁撤内容编辑部”的传闻、并表示搜狐新闻编辑流不是减弱,而是要加强。
 
  蓝媒汇了解到,搜狐门户转向自媒体平台的决心很强烈,尤其在PC端搜狐门户的流量下滑非常明显的背景下。张朝阳已经不下多次的表态,搜狐门户进行变革,并将自媒体平台看做是搜狐门户转型的方向。
                                                                张朝阳
 
  这也是进入2015年以来,张朝阳从低调变成高调,从后台走到前台、亲自掌舵领导搜狐走向未来的一大战略。
 
  但这种变革也招致了搜狐门户的意见分裂。
 
  有知情人士透露道,有一部分搜狐人认为,在目前的门户构架来说,内容仍是很重要的出口改革本身。搜狐需要发力优质内容来提升流量,并不是弄一堆自媒体号搭个平台就能实现的。
 
  在业界看来,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一点资讯等客户端,自媒体生产的内容,已经占比平台内容相当大的比例。但兴趣阅读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硬新闻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兴趣来完成分发。
 
  或者说,搜狐的自媒体战略改革,要想做成功机率非常小。”一是搜狐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前有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等。二是以搜狐现在的境地,是没有靠资金实力砸钱来吸引自媒体入驻的。三是做自媒体平台,是需要有强大的人脉资源的,搜狐大量传媒人的离开,让他之前积下的优势越发变小。
 
  与主导者的意见分歧,搜狐很多的内容从业者,选择在变革中离开,
 
  “XX现在负责客户端推送的是我前同事,XX现在负责焦点图的是我前同事,XX现在负责客户端推送的是我前同事,XX负责焦点图的是我前同事……”搜狐在内容人才上的流失,可见一斑。陈朝华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不仅陈朝华要离职搜狐,蓝媒汇获悉,知名主持人邱启明也或将离职搜狐。
                                                           邱启明
 
  2014年11月,张朝阳宣布原央视主持人邱启明加盟搜狐,入职搜狐新闻财经中心。 对于邱启明的加入,张朝阳表示,“互联网时代的资讯新闻,不仅需要文字,还需要影像的发现与表达。在新闻的制作方面,更需要成功有见地的人来做新媒体的视频内容推送给大家。”
 
  据了解,邱启明加盟搜狐之初,张朝阳对其寄予厚望,多次亲自参与邱启明主持的各种公开活动,并公开力挺,同时提供其独立的工作室。
 
  在邱启明任职搜狐期间,搜狐为其量身打造了《启明说两会》、《搜狐新闻报道》等节目,但或因其他原因、或因邱启明个人原因,这些节目要么下架,要么没有坚持下去。搜狐甚至一度与邱启明主动切割。
 
  此后,邱启明还主持搜狐的《明说吧》栏目,这档属于搜狐网搜天下的栏目,是一档互联网评述最新社会热点话题的视频新闻栏目。
 
  有消息称,搜狐内容部曾对邱启明的节目提供了大量支持,但因为各种因素,这些节目并没能取得较高反响。张朝阳之前的“新媒体的视频内容”预期落空。
 
  有知情人士介绍,在此次搜狐门户内容变革上,搜狐内容部门下属的原创视频业务或会被裁掉。
 
  门户变革
 
  在内容端上,搜狐未能破局。再加上不断下滑的PC流量,传统门户时代已经过去,无论是上至张朝阳,还是下至搜狐的员工,都清晰地认识到转型变革是迫不及待。
 
  全方位走向自媒体改革,张朝阳认为,传统媒体的组织机构可以说都在解体,内容产生的权利大量交给生活中的每个人,搜狐需要打造成为一个各端媒体容器。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甚至搜狐的此项动作,可以说太迟。
 
  一个趋势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增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媒体人士。用户对内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拿新闻资讯来讲,用户不仅要看主流媒体上的内容,对自媒体等推出的个性化内容也有相当大的需求。
 
  甚至可以这样说,自媒体的价值,尤其是伴随着自媒体后面的粉丝的价值,移动的、社交的内容分发正在左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之争。
 
  做自媒体平台,不失为门户破局的一个方向,但关键在于怎么做。
 
  在今年11月份的“2017搜狐WORLD”大会上,张朝阳表示,搜狐 “正在转向工程师和产品型公司,从资讯和娱乐方面为用户创造价值”。
 
  有分析认为,这有点类似于今日头条的发展道路,即通过技术进行内容的分发,而不是凭靠大量的人工编辑进行的内容编排。
 
  今日头条凭借技术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方式,把传统新闻客户端冲击的七零八落,成为市场领先。但此种路径的成功,亦离不开今日头条作为市场先发者的角色,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
 
  完全依赖机器、依靠算法进行内容分发,同样存在软肋,一定阶段内,导致内容质量上把控不善,呈现出颓势,内容碎片化加剧。
 
  事实上,在经历了快速的野蛮生长后,几乎所有的内容分发平台都开始深耕内容质量和内容生态。纯靠技术,这一布局并不能实现。
 
  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在《自媒体之道》一书中曾表示,在传播模式呈现“千人千面”特征的时下,对于稿件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这意味着,内容分发平台必须开发出新的水源(比如自媒体),且是丰富而优质的。但怎么才能判断好的源在哪里、它好在什么地方,并协助算法,将最优质的内容推送给喜欢它的人,这就依赖于内力,就是新闻专业主义,是多年记者、编辑、主编、总编辑从业经验的积累。
 
  很明显,这种内力来自于人、团队。
 
  在2015年年初,陈朝华加盟搜狐时,张朝阳的对内容层面的规划是,搜狐众多产品技术人员致力于打造各端媒体容器,陈朝华的团队将负责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质。
 
  但从后续发展来看,搜狐策略上发生了偏移。在搜狐逐步增大自媒体权重的转型下,有的频道在进入2016年就没有编辑了,更多依赖技术算法。
 
  搜狐正在朝着“工程师和产品型公司”大力转向,但在资讯领域,依靠技术进行的个性化兴趣推荐,依然有着不小的瓶颈。
 
  从市场环境下来看,自媒体平台领域,早已高手如林。仅不完全统计,微信有公众号、腾讯还有企鹅号、今日头条有头条号、一点资讯有一点号、网易有网易号、搜狐有公众平台、百度有百家号、UC头条有UC订阅号等等,几乎大部分主流的移动新闻客户端,都纷纷搭建自媒体内容分发平台,并且拿出真金白银,争抢这一风口。
 
  要知道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新用户的获取成本大大提高,每次竞争都是互相抢夺其他产品的已有用户,也就是所谓的“winner takes all”。
 
  此种厮杀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搜狐是否还有立足空间,则要打上一个问号。据了解,早在2013年搜狐便有在做自媒体的动作,但没能做起来。
 
  急需破局
 
  张朝阳不缺见识、不缺能力、亦不缺资金,纵观整个搜狐发展历程,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这些曾被张朝阳寄予厚望并倾注主要精力的产品,一度曾处于领先阵营,但缺乏后劲,渐渐落后。
 
  更迭至移动互联网,搜狐更是难言有爆品,曾并驾齐驱者,腾讯有微信、新浪有微博,网易则在手游发力,拿出了《阴阳师》等爆款产品,搜狐则渐渐远离了舞台中央。
 
  更关键的是,在缺乏爆品的背景下,搜狐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更加下滑,没有投资者愿意为一个想象空间有限的公司埋单。截止目前,搜狐的市值仅为14亿美金,
 
  时下的搜狐,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据了解,搜狐最近2年半的整体业务表现不佳,除一个季度盈利外,其他季度都呈亏损状态。
 
  根据搜狐近日发布的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搜狐总营收为4.11亿美元,同比与环比分别下降21%和2%。按照以Non-GAAP(非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归属搜狐的净亏损为65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归属搜狐的净利润为4900万美元。
 
  在过去半年间,搜狐一共亏损1.37亿美元,过去4个季度共亏损了1.89亿美元。从最新财报来看,除搜狗同比保持增长之外,包括当年的现金牛畅游以及被寄予厚望的搜狐视频均表现欠佳。
 
  且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期间,搜狐称将与子公司畅游达成一项最多10亿元的贷款协议。搜狐称,拟用此次贷款资助旗下不包括畅游和搜狗的业务。
 
  虽然张朝阳亲身参与,喊出再造搜狐口号以来,收效并不明显。此次大刀阔斧变革,以门户转向自媒体平台,能否破局,难度同样不小。
 
  不过,再不折腾,搜狐真的就彻底“老”了。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