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网上流行的“我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11月18日,俞敏洪的一些言论被称为“女人祸水论”,在网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批评。舆论压力下,他本人也于当晚“深表歉意”并进一步阐释了“想表达的真正意思”。但该话题仍然在持续热议。20日,他又专程来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广大女同胞诚恳道歉。当然,老俞也不乏支持者。
俞敏洪本身就是问题爆点,属于自带流量的大V。但更重要的则是,话题本身的爆点。女人祸水论,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绝对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个话题本身的处境,不仅反映着当下的舆论场状况与舆论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缩影。
俞敏洪触犯了政治正确,但现实问题也正在拷问“政治正确”的正确性。正是这种窘境造成了一些网友看到的“主流媒体与网友的对立”。无论俞敏洪表达的角度、技巧如何,他的言论确实揭露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正如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在批评俞敏洪的文章中指出的,“不可否认,俞敏洪描述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恐怕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存在……”。有问题的言论也反映了真实问题。于是,媒体与网民各取所“需”,见解自然也就不同。几年前,网上流行的“我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官方宣介、社会主流偏好认可的一些“政治正确”,已经无法关照到个体的感受。被称为天下之公器的媒体,看待一件事是必须有高度和全局的,这种站位,决定了媒体对俞敏洪这次言论风波的态度。网民则更多是从自己切身感受出发的。这次言论风波直指女性,那么,网民(或者说男性网民)生活中的女性是个什么形象的呢?从每年都会热炒的结婚难、高额彩礼等话题就可以看出来(在一些女网友的眼中,男性形象也不咋地)。我们当然可以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谁来承受这些现象的结果。原因可以理解,结果则无法理解,因为他不能逃避。
男女平等可能吗?平等究竟是指什么?男女平等是政治正确,也是一个不能证伪的命题。但是命题不足以自存,男女平等不能只是抽象的观念,而是必须要与活生生的现实亲密接触。争执也不在观念层面,而在现实层面。最简单的区分,权利平等还是义务平等?权利和义务,又分为基本的和派生性的,又如何平等?比如,某公司自办食堂,公司按照人头给付总费用。由于女性吃得少,男性吃的多,男人是不是占了女人的便宜?假设公司不办食堂了,改为补贴伙食津贴。因为女员工吃得少,是否可以少发?当然,这些分级也不限于性别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甚至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如何落实平等?
男女平等,前提是男女差异,否则,男女平等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何处理这个差异?又如何在这个差异的基础上公平地分配义务和权利?读大学时,有一位老师曾经提到过女权的问题。他的大致意思是,起初是想出来工作,后来又觉得应该回到家里。最后,他用了一个词“迷失”。他说,女性已经迷失了自我。当然,这不是女人一方的问题。女人的价值是什么?曾经由男人来定义,现在是不是仍然由男人来定义?这些由男人定的标准,哪些是女性能够接受的?哪些是女性不接受的?举个具体例子,女性穿衣打扮,是不是男人定的?女人在什么程度上做了迎合,又在什么程度上做了反抗?男女平权必须正视这些具体的问题。女人的特殊性是什么?其实,正是这一点,才决定了女人的特权,相对于男人的特权。除此之外的任何要求,都不应该适用于女权标准,只能适用于人权标准。
价值选择偏好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人,包括男人和女人,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是有理性的。这种感性,不仅存在于个体,也存在于团体、民族等。《娘道》热播后,遭到了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严厉抨击,称其散布“封建男权思想”。那么,为何同样具有散布“封建男权思想”的《如懿传》等,并没有引起那么大的舆论反响?就承载的基本价值观而言,《娘道》与《如懿传》有何不同?说“顾客就是上帝”的人应该是谁?如果是顾客,那么,他应该展示上帝的仁慈,还是刻薄?上帝可是全知全善全能的。再扯远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西方个人主义观念的引进,是更加注重个人权利还是更加注重个人义务?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人主义的全体,但“蔽于权利而不知义务”恰恰是改革以来的通病。
观察俞敏洪言论风波,整个舆论环境的变化也不能忽视。其中一个核心就是网民对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近几年,公共话题的讨论中,网民早已不是简单地关注当事人的权利,同时也关注当事人的义务。评判一件事、一个人,从观念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们追求权利,不只是一种观念宣示,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它、实现它。目前,舆论场就有从权利宣示向权利实现转变的势头,权利如何实现已经或者正在成为网络舆论场的核心议题。回到性别关系这个敏感议题,男女双方权利义务的公正安排才是正题,而这需要妥协和智慧,需要反思以往的整个价值体系和参考坐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对个人权利至上的反思。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默克尔面对的难民问题困境,可能代表了世界范围内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