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王润生持有两证一事,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宣传部书面回复称,该市司法局已于2017年5月注销王润生法律服务工作者证,其所在的法律服务二所也已解散。
舆情综述
7月25日,大白新闻报道称,今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发出通知,当地“传奇假律师”王润生因涉嫌诈骗罪等数罪被列入上网追逃对象,目前尚未归案。报道称,自2000年起,王润生就以巴彦淖尔市148协调指挥中心法律服务二所“法律服务者”,以及“山东青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某涛”两个虚假身份进行活动,其“代理”的最著名案件就是“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案”。但据查,山东省司法厅官网上并没有该律所及王润生本人的信息。该事件随后引发少量舆论关注。
8月3日,澎湃新闻对此事展开挖掘,舆情开始升温。“无证收购玉米案”当事人王立军回忆称,案件开庭前,王润生曾向王力军索要两万元“用于打点关系”(后要回),其在一审法庭上并未作更多辩护。而针对王润生持有两证一事,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宣传部书面回复称,该市司法局已于2017年5月注销王润生法律服务工作者证,其所在的法律服务二所也已解散。
8月9日,《新京报》跟进报道称,王润生在代理“王力军案”时全程“走形式”,出庭不带案卷材料,王力军被判无罪与王润生并无关系。2017年5月,王力军到当地信访、司法以及公安部门报案,称王润生冒充律师对其诈骗,但报案未被受理。此外,王润生前妻还对媒体表示,“他人脉广,和(巴彦淖尔)司法局的人有多年的交情”。
此事引发舆论关注讨论。《新京报》等媒体评论文章指出,“放任一个假证律师混迹法律界,当地的司法局或法院难辞其咎”。以“@邓学平律师”为代表的律师群体则认为,这样的个例是对律师行业的一种“抹黑”,呼吁相关部门取缔那些持假证的律师。网民观点中,不少网民震惊于极具典型意义案件的代理律师竟然是“假的”,调侃称“假律师打赢官司,是对真律师的一种讽刺”;更多网民从“法律服务所开在法院对面”“当事人报案不受理”“与司法局的人有多年交情”等媒体报道细节出发,猜测王润生与当地政法干警存在某种利益“勾兑”,呼吁有关部门需尽快查清情况。截至8月15日12时,该事件暂无新进展发布,相关媒体报道共672篇,微信文章超百篇。
法制网舆情分析师点评
2017年3月,内蒙古农民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案”曾作为“校正司法尺度”的典型判例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其带来的正面影响一直为舆论所称道。两年后,媒体却曝出该案代理律师是假律师的消息,这无疑令舆论惊讶不已。随着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不断“放料”,舆情也一步步升温。面对舆论困惑,当地官方给出了一些回应,部分解释了王润生手持两个执业证的来龙去脉,但对于“王润生违规代理了多少起案件”“为何能‘潇洒自如’混迹法律圈数年”“为何当事人报案不受理”“是否与当地政法干警存在利益关系”等舆论疑问,并未作出正面解答,使得该事件存在继续发酵的风险。
法制网舆情中心认为,因此事波及当地多个政法机关,各部门均需以“严阵以待”的严肃心态应对舆情,以免媒体继续追打陷入负面舆情。在实体应对层面,公安部门还需加大线下追捕力度,将涉案人员抓捕归案,推动案件尽快进入司法流程;在舆情处置层面,涉事公安、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需制定舆情应对方案、统一舆论口径,针对舆论的关切与质疑作出回应。另外,回应内容方面也需各有侧重:对于自身的工作疏漏要勇于认错、态度坦诚;对于司法流程衔接不够畅通等不完善之处要说明情况、查漏补缺;对于可能存在的渎职贪腐等违法犯罪等行为更要严厉追责、绝不姑息。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舆情、消弭危机。
分析师:王媛 实习生 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