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涠洲岛两名女性游客失联事件舆情研究

admin2025年05月28日 00:52:36
阅读:
标签: 涠洲岛 女性 游客 失联
分享:

通过梳理两起失联事件的舆情发展脉络,呈现主要舆论观点,并立足舆情视角,总结此次舆情应对的不足之处和后续风险,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8月25日、9月1日,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相继有两名年轻女性游客失联,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经媒体不断填充细节、将两案比较报道后,舆论场上恐慌情绪蔓延,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多个话题阅读量达到上亿量级。针对此事,广西北海警方虽先后两次通报,展开搜索工作,但仍受到舆论质疑,应对效果不佳。
 
  舆情综述
 
  1. 四川籍女性涠洲岛失联多日 引起舆论关注
 
  9月9日,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当地自媒体“涠洲岛网”发布紧急寻人信息,称“22岁花季少女在涠洲岛已失联九天,整个海岛都在找她”,这一信息随后引发媒体与网民关注。9月11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网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披露更多细节:8月31日,四川宜宾22岁女青年龙其乐独自到广西涠洲岛旅游,9月1日晚失联;其舅舅称其因工作压力大,“有一点抑郁”,曾说要见网友;龙其乐上岛后独自出行,失联前曾发微信让亲友照顾好妈妈和猫,还曾发微博称要跳海。目前警方已将龙其乐当作失踪人口处理,搜救工作仍在继续,未刑事立案。网民在祈祷失联人员平安之余,还探讨了抑郁症患者自杀、女性受侵害等话题。
 
  2. 媒体再曝一名江西籍女孩失联 激发关联讨论
 
  9月14日,据红星新闻报道,在龙其乐失联前6天,即8月25日晚,江西萍乡19岁高中女孩何红宇也在涠洲岛失联,至今音讯全无。报道称,据江西萍乡当地派出所的《接处警记录》显示,“何红宇在涠洲岛一宾馆内留下遗书和遗物。从遗书判断何红宇有计划、有预谋地选择去涠洲岛上轻生”。而何红宇家属不认可警方给出的自杀说法,认为其并没有自杀倾向,监控视频显示何红宇一路奔跑有回头看动作、遗书字迹潦草,也暴露出诸多疑点。当媒体记者联系办案警官时,其表示“不接受采访,有事找宣传部门”。目前当地警方已对何红宇按失踪人口登记处理。
 
  一周之内两名女孩相继在涠洲岛失联,不禁令舆论浮想联翩。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渲染悬疑色彩,如梳理两起失联事件的“十大相似处”、突出“潦草的遗书、坏掉的监控、年轻的女孩、诡异的地点”等细节,使得舆论场上恐慌情绪蔓延,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大量网民也将两起事件关联讨论,怀疑她们被洗脑、被胁迫或是陷入传销。
 
  3. 警方、管委会相继通报回应 舆论猜测仍在蔓延
 
  9月15日,北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广西北海市公安局”及官方微信“北公宣”同步发布《关于近期两名游客在涠洲岛失联的警情通报》,通报分别介绍了何红宇和龙其乐两人失联前到涠洲岛的乘车轨迹,称何红宇“留有遗书”,龙其乐“有轻生念头”,经民警搜寻后未发现二人最后行踪,最后表示“公安机关没有放弃,仍然在开展搜寻”。广西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在官方微信介绍了工作组搜查情况和进展。而针对网传的陷入传销组织的说法,相关办案民警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警方将进行排查。这一阶段,舆论仍以猜测失联原因、推测涉事人员下落为主。
 
  4. 警方二次通报释放关键信息 舆论趋于理性
 
  9月18日中午,“@广西北海市公安局”通报事件重大进展:一是失联次日有群众在涠洲岛蓝桥附近捡到龙其乐手机;二是9月11日有群众在北海市海边发现尸体,经DNA比对,结果确系龙其乐;三是对两位失联女孩展开调查后,均未发现有参与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该通报确定了其中一名女性已死亡的事实、澄清了“传销”谣言,舆论讨论渐趋理性。但仍有部分网民追问龙其乐具体死因、另一名女性下落以及两人是否相识等。
 
  截至9月19日12时,该事件相关报道509篇,相关微博3.8万条,微信文章3400余篇。“#涠洲岛两起失联案细节相似#”“#又一名女孩涠洲岛失联#”“#涠洲岛失联女教师遗体找到#”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6亿。
 
  舆论观察
 
  猜测失联人员去向 舆论场流言四起
 
  01
 
  两名年轻女性相继在异地失联,在警方未释放出有效信息、搜寻工作毫无事实进展的情况下,网民脑洞大开,纷纷猜测两名失联人员的去向。一时间舆论场上流言四起,悬疑色彩愈发浓烈。经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测:一是被传销组织控制;二是因压力或抑郁而厌世自杀;三是参与了失踪或死亡游戏;四是被邪教驱使、被人绑架、暗网拐骗;五是偷渡逃离现有生活等等。也有自媒体和网民结合现有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反驳网传猜想,如“传销组织控制人是让其蒙蔽亲戚朋友骗取金钱,不会让人写遗书断绝世俗联系”“单凭遗书内容断定对方具有抑郁厌世心理毫不严谨,厌世之人在自杀之前不会在遗书上说‘急着赶时间’”等。
 
  对警方质疑不断 产生舆情涟漪效应
 
  02
 
  从媒体曝出到警方两次通报,整个舆情发展过程都伴随有网民对警方的质疑之声,不过在通报前后的质疑点各有不同。在警方第二次通报前,网民对当地治安环境、传销问题治理颇有诟病,质疑当地公安机关不作为,有网民结合自身经历称当地管理松散、存在黑恶势力,此类负面情绪很快由一岛辐射至一市甚至是一省,产生舆情涟漪效应。此外,首次通报发布时,搜寻工作仍无阶段性进展,部分网民不满警方搜查不力,且第一次通报往自杀方向引导,也引起网民猜测,认为警方掩盖真相,意图降低对当地形象及旅游业的不良影响。警方第二次通报后,网民质疑之声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对警方办案效率、疑点未释清等方面,如有网民评论称,“警方发布信息以后最好找对重点,这次的重点是失联女孩的死因”。
 
  反思失联背后折射的家庭、社会问题
 
  03
 
  两起女性失联事件也引起舆论对家庭、社会问题的共情,在“#家属不认可涠洲岛失联女孩自杀#”的微博话题中,点赞量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中国式家长:我家孩子平时很乐观开朗,不可能自杀”,反映出中国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深入了解的普遍现状。还有部分网民由此事关联抑郁症患者自杀问题,称“很多抑郁病人选择结束生命并不是病情本身带来的绝望,而是身边人的不以为然”,对此媒体建议父母应对孩子流露出的轻生迹象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舆情点评
 
  回看这两起失联事件,涉事警方在接到报警后就立即展开搜寻调查工作,不可谓不重视,但为何仍然遭遇舆论质疑?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当地警方舆情应对经验的缺失与不足。截至9月19日12时,失联女孩龙其乐已确认遇难,何红宇在失联25日后仍无确切消息,搜寻调查的时间战线过长致舆情徘徊难消,后续舆情风险仍存。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立足舆情视角,梳理出此次官方舆情应对的不足之处和后续风险,供有关部门参考。
 
  ■ 首度回应及时度不够
 
  年轻女性失联事件是近年来能在短期内快速锁定关注,并形成热点舆情的社会话题之一,引爆舆情的可能性极高。一旦遇到此类事件,涉事公安必须具备高度的舆情意识,随时做好主动迎战准备。但遗憾的是,北海警方首次回应的时间距离龙其乐、何红宇失联分别达14天、20天,远远超出有影响力的同类案件中首次信息通报的时间,也与国务院关于“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回应”的要求差距较大。其结果就是,流言跑在权威信息前面,警方不仅从一开始就丢掉了舆论场中案件信息发布的主导权,也使得自身陷入被网民围攻的境地。
 
  ■ 通报内容说服力不强
 
  除了响应速度,北海警方的两则官方通报在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第一份通报内容看似详细,但提供的有效信息却明显不足。比如,首次通报用较多篇幅介绍了两名失联人士的基本信息、失联前行动轨迹,但对网络盛传的失联原因--身陷传销、邪教组织、死亡游戏、抑郁症等疑点,并未作出回应和解释,严重偏离了公众心理期待。又如,通报称“龙某乐有轻生念头”“何某宇留下遗书”,这一表述与家属相关说法相悖,加之并无其他证据支持,同样引发网民产生警方“撇清关系、推卸责任”的猜测。第二份通报中,北海警方称何某宇未参与传销,但在其本人尚未被寻到的前提下,这一确定性结论也同样缺乏说服力。这也警示公安部门,对于案件中遗留的诸多疑点,仍有赖于官方在日后的通报中作出详细解答。
 
  ■ 动态通报持续性不足
 
  失联案件中,公众获知的案件信息越多,舆论场中的焦虑情绪就越少,整体舆情走向也会朝向好态势发展,因此动态、持续通报案件进展就成为官方舆情处置的必选动作。然而对比今年7月杭州女童失联后遇害案,浙江省市县三级公安数十条案件信息发布的频率,北海警方信息发布工作却并不给力。警方除了发布两则官方通报外再无其他信息释放,发布频次与数量显然难以与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匹配。另外,在一些关键信息的披露方面,涉事警方做的也不够。比如,警方在9月11日即发现了龙某乐的尸体,这一时间节点也是此案舆情热度最高的时段,但警方并未及时通报这一进展。正因官方声音缺位严重,舆论场出现长期的信息真空,最终造成各种猜测、传言盛行的混乱局面。
 
  ■ 官方信息发布级别不高
 
  观察发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失联案件,事发地的县、市警方甚至省级公安部门通常都能快速介入,从案件侦办、信息统筹发布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统一有序的信息发布格局,乐清女孩乘滴滴失联案、杭州女童失联遇害案等莫不如此。但反观此案,官方的两则官方通报虽是以北海警方官方微博、微信等为出口,但通报落款均为“北海市公安局涠洲岛旅游区办事处”,处置主体与回应主体的级别无法与失联案件的舆情热度相匹配,影响了官方通报的权威性,凸显整体舆情处置的层级和水平较低。
 
  ■ 风险:
 
  警惕“地域黑”舆论标签冲击公众社会安全感
 
  短短一周内,连续2名女孩在北海涠洲岛失联,频繁的发案率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有媒体在报道时称,“近年来有意来涠洲岛轻生的人数增多,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4~5个”。还有网民关联北海频发的传销案件等案件,为当地贴上“‘自杀圣地’涠洲岛”“‘传销圣地’北海”等舆论标签。这不仅会对当地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影响,加重社会不安全感,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说,当一起政法舆情转变成城市治理舆情,形象危机也由个别部门上升到城市整体,遗留更多隐患。这警示当地公安机关还需在社会面管控方面下功夫,通过严打传销组织、加大失踪人口排查力度等常态化措施,逐步扭转公众负面印象,重塑社会安全感。
 
 
 
  
作者/王媛 牛佳宇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