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高速发展,一些新事物引起讨论正常,也会出现一些观念的冲突。笔者有时也会玩王者荣耀,并没有觉得影响个人的生活。
最近《王者荣耀》游戏引起了一些讨论,大量的文章和言论在评论王者荣耀对青少年成长不利。比如: 《钱江晚报》6月28日连发《杭州老师发文怒怼“王者荣耀” 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和《王者的荣耀,社会的忧愁》两篇文章,各类媒体和自媒体更是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
对于王者荣耀要客观的看待,王者荣耀的游戏设计不错,对于社会责任也是十分重视的。社会在高速发展,一些新事物引起讨论正常,也会出现一些观念的冲突。笔者有时也会玩王者荣耀,并没有觉得影响个人的生活。
腾讯正在进行改进
笔者认为,对于《王者荣耀》需要客观地看待。
首先看事实,近期,王者荣耀在7月4日进行不停机更新后,升级“健康系统”并持续运行,这次升级是为了用户更好地平衡游戏和生活。这个功能能够在累计游戏时间长达到规定上限后,系统会提示强制退出游戏。
这个提示系统秉承腾讯一直重视用户体验的作风,进行了体验优化,如果在对局过程中达到时间上线,将在对局后才弹出提示并强制下线。
未来这个系统还将推出一系列功能:针对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将在后续上线“晚上9点以后禁止登陆功能”,并且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
手游防沉迷系统,之前国家没有强制要求,也没有其他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设置,腾讯王者荣耀是第一个做的。腾讯正在认真的听取社会意见,并且结合自己的系统进行改进。
这个锅,王者荣耀不背
笔者觉得,游戏某种意义只是一个工具,是一种娱乐的工具。鲁迅曾经批评过:中国人的联想能力是最强的,看到少女的半截手臂将想起整个身体。当下对于亡者荣耀的围攻也有点这个意思,似乎游戏是有原罪的,但其实荷兰哲学家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当中曾经说过,游戏是人的天性。不会有《王者荣耀》,就会有其他的东西。关键还是个人的价值观和自我驱动性。即使在没有游戏的阶段,玩物丧志的人仍然为数不少。湖北随州市随州二中的高考状元肖雨就说:他一直爱好玩《王者荣耀》,但是能够在学习上进行好时间安排。他说:天下凡人皆庸于懒,天下才子均毁于傲。手机终端已经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进行好安排,笔者认为这个锅,真不能王者荣耀来背!其中有着教育和社会文化等等多种因素。
曾经有人比较分析,名牌高校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区别在于自律性和自我驱动性,而在社会当中取得更高成就当中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说穿了就是能够递延享受,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至于说为什么王者荣耀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笔者认为部分原因是王者荣耀给腾讯带来的收益非常之大,树大招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面看待游戏
从国家的趋势来看,电子竞争已经正式地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体育项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未来随着VR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的工作和生活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虚实相间的状态,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来适应这种状态。可以想象,未来还可能出现比《王者荣耀》更加火爆的游戏。难道对于新事物都要一棍子打死?当然,笔者认为对于游戏的伦理,以及游戏和生活平衡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也需要摸索中国游戏的独特风格。
王者荣耀并不完美,它在按照互联网产品的逻辑不断地完善自己。从他发布的成长守护平台和防沉迷系统来看,腾讯是非常有诚意的在推动这件事情。腾讯的风格一直就是十分稳重谨慎,公司发展这么大潜在风险也更大,笔者相信腾讯对于这件事情是高度重视,而且率先发布这样的系统,也体现了腾讯的行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