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者必读:什么才是你真正要关心的数据?

admin2024年05月13日 14:36:20
阅读:
标签: 创业者 互联网 数据
分享:

作为一个App创业者,如果你还在整天关注那些“虚荣指标”——独立访客、App下载量、用户注册数等等——那你就碰到大麻烦了。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一个“虚荣指标”——日活跃用户数。

  不少创业者都读过《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这类书,或者听说过诸如Facebook“10天添加7个好友”的“增长黑客”技巧,然后大家纷纷开始关注“日活跃用户数”(以下简称“日活”)这个指标。其实,“日活”存在两大问题:
 
  它并不能指导实践。当你碰到一个不断下滑的“日活”数据时,你除了猜测到底哪里出了错之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反之亦然。
 
  它很容易被操纵。每个公布“日活”数据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测算方式,这让比较不同App之间的“日活”变得没有意义。
 
  当Facebook的“日活”达到10亿人时,所有的科技媒体争相报道,但根据Facebook的招股说明书,你并不需要离Facebook太近,就会自动被计算成一个“活跃用户”。你只需要跟Facebook内的第三方应用产生互动即可,这意味着给一篇ESPN的文章点赞或者在Spotify上分享一首歌,这些行为都能把你当成一名活跃用户。这就是今天我们计算“日活”的问题所在。
 
  为了真正有效地提高你的产品粘性(stickiness),你需要把你对“活跃”的定义和你的增长目标挂钩:了解到底哪些用户行为和用户特征可以提高留存率,然后据此定义什么用户是你的活跃用户。在真正进入讨论之前,我们先得要对日活跃用户数的定义达成共识。
 
  “日活”是在给定的一天内,与你的网站或者移动端应用以某种方式产生互动的总用户人数。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要被认定为“活跃”,用户至少得要浏览或打开你的产品。网站和移动应用通常都会把“日活”当作测算自己产品增长和用户粘性的主要手段。
 
  为什么依赖“日活”是危险的
 
  假设你几天前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了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音乐产品,增长虽然缓慢但却也稳定,直到一些科技博客发现了你的App,然后开始说这款产品有多好多好——突然之间,App每小时的下载量突破千次。
 
  然后你在之后的一天早上醒来发现收到一封来自苹果的邮件:你的App将被推荐到到应用商店的首页!事情发展得不能更顺利了。为了了解你的App在以多快的速度增长,你决定测算你的“日活”。你对“活跃”的定义是只要用户在一天内有登录记录就行。随即形成的图表长这样:
 
  感觉要开香槟庆祝了,是不是?别急,你只是刚发布了产品、得到了媒体关注,同时你还被推荐了。如果一个下载了你App的用户只是打开一次,从此再不与之发生联系,那么你的“日活”一定会随着注册量的增加而继续提升——人们都是由好奇心驱使的,但下载一个App是一个低成本、零承诺的行为。
 
  仅仅用登录与否去定义“活跃用户”是危险的,因为一切效果只是因为媒体曝光,它并不能对你App真实的使用情况进行测算。
 
  虽然“日活”在狂奔突进,上图红色线段标识的实际听歌人数却在持续下降。人们的确在下载且登录你的App,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按照它本该被使用的方式去使用。如果只关注“日活”,你将会忽视正在恶化的情况。
 
  短期来看,问题似乎不大——新注册用户掩盖了因弱互动导致的用户流失,但如此这般“借新还旧”一定不是个可持续的战略,到最后,你一定会面临一个残酷的修正——双双“硬着陆”!
 
  虽然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你的“日活”在早期会增长非常快,但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你的App增速就会回归到由真实的使用情况决定。媒体曝光并不会为你的产品创造留存率:只有通过提高你的产品粘性才能实现。
 
  粘性就是让Candy Crush、Instagram和WhatsApp这些应用成为爆款的秘方。当你的App不再只是每天被打开一次,而是一天之内被频繁地使用时,你的产品就真正成为了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有了粘性。
 
  好的营销并不能带给你粘性:只有当你为用户打造了他们无法拒绝的功能,你才能收获粘性。所以,当你不了解产品的真实使用情况时,你的“日活”会随着新鲜感的褪去而直线下降,你的App就会被淹没。幸运的是,解决办法还是有。
 
  如何识别App的真实使用情况
 
  首先,你需要一张显示所有用户在过去一周每天使用App比例的图表。不同于“日活”,这张表并不关心你所拥有的用户总数,而是到底有多少比例用户以什么样的频率在使用:
 
  如上图,72%的用户在过去一周里有至少两天使用了你的App,58%的用户使用了至少三天,33%的用户使用了五到七天,只有8%的用户在过去一周每天使用。但你现在只是测算了多少用户以什么频率使用你的产品,你现在要去调查的是到底是哪些功能导致了这样的使用情况,而且是对所有功能逐个检查,看看到底它们对用户的吸引程度如何。比如看看到底有多少用户在用App听歌:
 
  72%的用户在过去一周内至少有两天在听歌,54%的用户超过三天,21%的用户超过了五天,2%的用户每天都会打开App听歌。有趣的是,使用App听歌两到三天的用户比例基本和所有使用行为的用户比例一致。据此,你可以推测“听歌”是你大多数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行为。
 
  但是从高频用户的视角去对比这两张图表,你会发现一些差异:8%的用户过去一周每天都使用过你的App,而只有2%的用户是在每天听歌。可能的一个原因是,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提高,其他产品功能比“听歌”更受青睐。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仅从一项产品功能去推测,而是要对所有功能去做个粘性核查,有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产品的核心价值可能和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你当然对自己的产品设计早就有了一幅蓝图,但你的用户对此完全没兴趣。正如拳王泰森所说,“在真正挨揍之前,每个人都有个计划”。用户开始下载并使用你的App很可能就是你第一次“挨揍”。你觉得会受欢迎用户的功能并没有多流行,而你设定的一些辅助功能却成了部分用户对产品的核心体验,它是让用户不断使用你产品的核心需求。
 
  因为你的这款产品定位是具有社交属性的音乐应用,比如,你可以看看有多少用户是因为将歌曲添加到歌单而使用你的产品的:
 
  结果似乎并不让人兴奋——66%的用户一周用两天,5%的用户用五天,只有11%的用户每天都这么做。当然,你一般也很少看到有音乐应用会去统计每天有多少用户在把歌曲添加到播放列表。大多数人创建播放列表就是为了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音乐。但你也不必太过在意,你只是在尝试如何定义你的“活跃用户”,就这样一项项地去检查各个功能,看看哪些是你觉得洋气但并不怎么被用户待见。
 
  关注留存率!
 
  当你找到用户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后,你就可以着手为产品的未来发展做准备,而谈到未来,没有什么比留存率(retention)更重要。找到真正影响你产品留存率的用户行为,集结所有资源在此,你就走对路了。这里是一张你App整体留存率的图:考察的是所有在一个月前注册的用户,有多少人会回来用你的产品。
 
  注册后的第一天,只有46%的用户回来了,四天过后,只有20%的用户活跃,一个月后是4%。所有移动应用的留存率平均来说跟这差不多,但你要的一定不是平均值,比如你会单独把“听歌”这个行为挑出来来重新考察留存率,结果是这样:
 
  “听歌”用户的留存情况比平均值提升了一大截:注册后第一天的活跃用户比例为63%,四天后还有45%,一个月后是50%。而且这已经不光是改善,而是出现了可持续增长的苗头,在月末,活跃用户的变动幅度由负转正。
 
  这才是你真正要关心的数据!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湖南电气职院师生赴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家中观看“神舟十七号”返航着陆

  • 拼多多跨界微短剧,能演好这出戏吗?

  • 湖南水电职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 国产数据库实践:亚信安慧AntDB在DTC 2024展示创新实力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