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一线投资人会关注什么?

admin2024年04月27日 02:02:46
阅读:
标签: 红杉 元宇宙
分享:

数字科技正在掀起一波汹涌的投资风潮。手握大资金的头部投资机构是最先听见炮火声的那群人。

 
  11月19日,红杉在上海举办的数字科技全球领袖峰会展示了他们在这场大变化中的真实视角和前线感知。
 
  从会场布置,到嘉宾演讲内容,看上去这不像一场投资机构的年度峰会,更像是一场科技漫旅。
 
  进入会场,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白色“Spacewalk”模型,宇航员模型手中还抱着一个“相框”,供嘉宾打卡互动;在它背后则是一个月球模型,造型惟妙惟肖,连表面的月坑也清晰可见;再往里走,则是一个由几组灯环组成的装置,颇有“时空穿梭”的韵味。整个布置科技感拉满。
 
  在这场大会上,红杉中国邀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科技创业者、产业领头羊以及业界投资人参加,包括微软董事长兼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DST Global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Zoom创始人袁征,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李泽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等。
 
  8个小时的会议,以数字科技为主线,囊括智能出行、企业服务、智能硬件、半导体、碳中和、量子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将基础科学研究、产业落地和商业发展结合探讨。
 
  整场会议在努力传达一个信号--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时代正在来临。
 
  透过众多大咖的演讲和对谈,隐隐可见一条条数字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
 
  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革命,将引发电网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会进一步爆发,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半导体行业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类别驱动,需要各行各业共同的作用,中国芯片市场迎来新的契机,走在世界前列的量子计算研究也让中国芯片的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
 
  to B时代掀起了软件行业变革的巨浪,新的技术新的模式之下,新的机会把握在更懂用户、更懂场景的软件公司手中。
 
  元宇宙平台需要持续数以万计的投资,更适合巨头,创业公司入局需谨慎。
 
  1.进入 “靠天吃饭”的时代
 
  尽管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的演讲是在下午,但他演讲的内容更像是这场数字科技峰会的“背景”。
 
  在他演讲中,一个数字可以直观反映当下实施绿色科技的紧迫性--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初的100PPM到今天约417PPM,增长了超过3倍,其带来的后果就是--地球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超过1℃。
 
  上次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7PPM的时候,还是距今四百万年前,人类尚未出现。当时地球平均温度比今天高出约4℃,海平面也比现在高25米左右。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到今天,那意味着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90%的物种将灭绝,人类数量可能减少80%。
 
  既然今天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417PPM,为什么地球还没有像上次一样升温4℃?张雷的回答是:“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会有一定延迟,要把它启动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要把它停下来,也非常困难。”
 
  这意味着,如果人类任由二氧化碳排放,要不了多久地球就会快速升温,到那时想要停下来都来不及。
 
  因此,今天人类的共同命运,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合适的范畴。这就有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议题。
 
  就在一周前的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近两百个缔约方最终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协定》,明确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将平均上升气温控制在1.5℃以内。
 
  要控制碳排放,就要让当下的能源转型为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革命。因此“新的石油”和“新的煤炭”将会出现。什么是“新的石油”?答案已经很明确,风电、光伏、绿氢加上储能,将会取代石油、煤炭。
 
  当氢能、风电、光伏、动力电池这些碎片化能源成为支柱能源后,又反过来推动电力系统的变革。“我们认为,新的能源系统需要新的电网,基于人工智能和智能物联网,来给旧电网提供更好的支撑。”张雷称。
 
  智能物联网会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新电网?张雷解释,首先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卫星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对气象全球模式进行计算,能够感知天气和气候变化,进而优化能源供给;其次提供连接和平衡的功能,它会连接数以十亿计、百亿计的发电终端,包括碎片化光伏、风电、充电桩、储能设备、氢能装置,然后将这些电能输送给中央空调、电梯等一系列的碎片化设备,形成更加实时有效地互动。
 
  换句话说,未来将更多地靠天吃饭,人类未来的经济繁荣将会依托在天气和气候之上。而物联网是实现这一关联的连接器。
 
  这或许正是物联网越发受资本关注的底层逻辑。
 
  智能物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网络智能化。当数以万计、亿计的传感器在同一个智能平台,平台就可以赋能每一个终端设备。这又加速了数字化。
 
  碳中和与数字化是相互助推的关系。一方面碳中和给数字化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又帮助碳中和解决很多重大挑战。
 
  在产业端,能源革命又在引发一场产业变革,因为“能源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底层部分”。
 
  张雷解释道,今天70%的石油被用在交通领域,而这些未来将由绿色氢能和动力电池取代,所以氢能和动力电池将会成为新的“石油”;未来的远洋运输业将会用绿色的液氨来驱动,未来长途飞行将会用氢能发动机来支持;当下的工业,比如钢铁行业,也将会转向用绿氢炼钢;而化工业,不管是石油化工还是煤化工,也将逐渐被基于自然碳元素、基于植物碳元素的生物合成技术所替代。这是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
 
  今年3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远景科技集团成立规模100亿元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碳中和科技企业。张雷在演讲中称,该基金不仅关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对绿色氢能技术在传统产业成为新兴零碳产业转型过程中提供的机会同样有兴趣。
 
  而就在本月初,远景集团对外宣布获得红杉资本、新加坡GIC私人有限公司和中国春华资本超过10亿美元(8.64亿欧元)的投资。
 
  一线资本,已经在向清洁能源和由此衍生的各类领域加速布局了。
 
  2.汽车、半导体、量子计算的中国机遇
 
  能源革命在当下带来最明显的变革就是汽车电动化。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市场的风向。
 
  在此次大会上,王传福就《以科技创新赢取下一个时代》为话题与主持人展开对谈。
 
  新能源汽车的变革,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双碳”战略。而随着中国在这方面的推进,电动车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
 
  王传福把电动汽车的发展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全球的气候变化、“双碳”战略是天时;新能源汽车性能超越同级别燃油车,越来越受老百姓欢迎是地利;今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330万台,老百姓开始推崇绿色出行,是人和。
 
  而且,按照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看,往往发展速度是先低后高。这意味着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爆发潜力会进一步增大。
 
  王传福称,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的变革中,产业链一定会重构。其中既有电池代替了发动机、电子代替了机械等,也有半导体的需求快速增加,因为“电动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比传统车对半导体的需求大了5-10倍”。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在王传福看来,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已经到了充分竞争的阶段,包括做手机、平台、传统汽车、造车新势力等,“这么多资本、精英进去,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最后可能只剩下三五家”。
 
  此外,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培植出中国的超级品牌,培育出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这是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新机会。
 
  谈到汽车智能化,就不能不谈芯片。
 
  在此次峰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就谈到,今天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类别驱动,而是各行各业同时驱动,需要的技术和工厂又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这样的代工企业变得非常有用和有效,“因为我们的工厂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生产不同的产品”。
 
  一方面代工厂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模拟芯片在国内的发展也迎来上扬趋势。矽力杰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伟就提到,过去一两年越来越多的模拟芯片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模拟电路是联系自然世界和数字世界不可避免的纽带,数字技术和算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驱动了模拟半导体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感测端模拟芯片需求量增加;二是随着算力增加,电源管理芯片的技术指标也在上升。
 
  在这些趋势下,随着芯片国产化的要求,中国的芯片产业也迎来新的契机。
 
  赵海军称,2020年底,本土制造的芯片销售只占中国需求的5.9%。为了保证自己的整机终端系统产业链,1/3本地制造是必要的,因此本土芯片制造业至少还要成长5倍的产能才能达到30%的比例。“我们把这个数字算出来,那中国在设计、晶圆加工和封测就应该有世界前三名的企业。”他说。
 
  半导体芯片再往深层次看,其理论的基础是量子科学。要构建半导体优势,就需要打好底层基础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是中国量子领域带头人,他关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建立的。在这基础之上,科学家通过对物质世界、物质科学的研究,先后提出了半导体(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信息等科学,进而构建了当今硬科技的重要基础。
 
  潘建伟称,今年6月份科学杂志曾经写过综述文章,预测中国的互联网正在走向量子时代。文章中专门指出中国科学家在2017年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这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最终促成了2018年美国量子行动法案的通过。
 
  这说明,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已经与其他先进国家处在相同的起跑线。
 
  目前,量子科技最重要的两个应用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前者原理上可提供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后者则提供强大的算力。
 
  潘建伟称,未来,中国大概会通过10-15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相关应用。在量子计算方面,更近期的目标是在3-5年里实现数百个乃至数千个量子比特的相关操纵,这样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可以超过当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一百万倍。
 
  未来,基于量子模拟,可以揭示新材料设计、新能源开发的机制。可以预见,量子计算将成为数字科技的底层计算平台。
 
  这样看,中国未来要在数字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就不能忽略量子科学。
 
  3.软件的机会是贴向真实业务场景
 
  数字科技,不只是硬件基础,还有之上的数字化系统。
 
  企业服务市场正在成为红杉中国的重点方向,今年10月,其专门发布了一份《2021企业数字化年度指南》,输出对企业数字化和CIO群体的认知,并希望将其“至少做20年”。这份指南的另外一层意义,则是向外传递了红杉资本长期关注企业数字化的决心。
 
  此外,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曾在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他对企业服务市场的看好:“考虑到中国经济的整体规模和数字经济的高渗透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认为企业科技在中国的机会是巨大的”。
 
  弯道超车的消费互联网,缔造了腾讯、阿里等中国本土千亿互联网巨头,也带来了数以万计的财富效应。但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燃烧殆尽,to C高回报难再求,一个关于to B 的机遇正在来临。
 
  云计算带来的全新计算架构是新一代to B公司出现的核心技术条件,也是驱动企业创新的关键动力。微软董事长兼CEO 萨提亚·纳德拉在与沈南鹏对谈时,提到微软发展的两个核心差异化要素:一是整体战略思考--全栈式的智能云矩阵策略,即全面覆盖从基础设施向上的一切服务,同时提供SaaS服务,并打造从GitHub开源社区到Visual Studio开发的完整工具链;二是作为一家平台公司,提供商业模式协同的能力。
 
  作为国内头部的软件领域上市公司,用友网络的董事长兼CEO王文京的洞察是:“企业计算架构的升级驱动软件从上一个时代走向新的云时代。随着企业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新的云服务,软件厂商也由提供软件产品变成了SaaS提供商。这个过程中软件的价值正在不断释放,不仅可以服务企业的商业创新,同时可以支撑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变革。”
 
  这已经是全球范围内一股不可逆转的大潮。SiliconAngle Media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技术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5% ,预计今年会增长至 6%~7%。萨提亚·纳德拉在对谈中称:“过去这个占比是十年翻番,但疫情后时间周期将缩短至五年,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明显加速。”他认为,物理世界的业务流程与数字化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记录系统或交互系统。数字化背景下,每家制造企业都将采用“数字孪生”,模拟“黑灯工厂”式的生产模式。
 
  与此前信息化的“搬运”逻辑不同,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于,在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架构下,将软件的触角深入到制造、医疗、房地产、教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并作用于不同领域内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对整个环节进行重构。
 
  比如,落地到建筑行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的经验是:“将参与者和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的解构,再进行在线化的重构,利用数字化和在线化不断进行数据积累,进行AI算法迭代优化,逐渐实现智能化。整个建筑行业在解构、重构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
 
  明源云创始人、董事长高宇同样是一名在房地产行业深耕20多年的老兵。他认为,站在未来往回看,数字化科技不仅仅为开发商解决了内部协同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材料设备供应商到现场施工、监理、客服、物业以及业主等产业链的各参与方全方位提升效率。
 
  这是数字化之意义所在。
 
  “中国的每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在零售、汽车、OEM还是制药领域,每一家企业都在考虑,如何将自身业务流程数字化。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沈南鹏表示。
 
  但对于每个细分行业,并没有一套统一适用的数字化产品,而是针对每个特定的行业开发适配行业逻辑的软件产品,才能解决各个行业在数字化升级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未来软件的机会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向更贴近真实业务场景、更聚焦具体痛点。目前,依托这种垂直的实践路径,美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千亿美金的to B公司。
 
  这种由SaaS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软件行业的大变革,也让软件产品对用户真正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现。在王文京看来,驱动软件产业的根本推动力量是客户需求,“客户的需求推动新技术出现,新技术推动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的涌现,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用户需求与技术持续交互的动态演进过程。”
 
  不断贴近需求的过程正是打造SaaS产品的过程,也是PLG模式得以在to B市场掀起新风潮的原因。金山办公CEO章庆元在活动现场透露,目前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来自于C端会员订阅,占比将近一半多。他认为:“C端消费互联网给B端市场的正面影响在于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付费意愿,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已经习惯于为软件等服务付费,如果产品足够强,直接找到终端客户并以此撬动增长已经变得更容易了。”
 
  这也是Zoom得以成为一家优秀的全球产品公司的原因,在活动中,Zoom创始人兼CEO袁征数次强调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更好的产品”对于一家SaaS公司的重要性:“跟开餐馆一样,如果餐馆质量不好,你再开一个更好的餐馆,价钱公平,菜好吃,一定可以存活下来,Zoom的诞生也基于此,只要这么做下去,让Zoom每天做得更好,假以时日,有一天就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Zoom是一家典型依靠PLG模式不断成长的公司。袁征总结的经验是:“PLG的本身就是构建信任关系,它本意是你不需要销售人员,产品本身就是销售人员。”而在打磨产品过程中,要与用户持续沟通,不断给用户增加价值,让用户相信你的产品、相信你的公司。“To B最关键的是要了解这个行业,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是个慢功夫,是一个等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这个过程中,产品、市场、团队都要一起成长。”
 
  按照这个思路看,未来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思路也不言而喻--寻找在用户真实需求下能做出最具产品力的公司。
 
  4.元宇宙,让巨头先跑一会儿
 
  随着大公司们先后开启了布局元宇宙的征程,元宇宙也成为当下地热门话题。
 
  作为DST创始人及CEO,俄裔投资人尤里·米尔纳曾因投资Facebook在硅谷一战成名。而Facebook最近因改名Meta,又给元宇宙热度添了一把火。
 
  因此元宇宙也成为尤里·米尔纳与沈南鹏对谈时的话题之一。尤里·米尔纳坚定地认为,元宇宙平台只可能由大型公司创建,“比如Facebook、腾讯或其他大型成熟公司。”
 
  原因是,建立真正元宇宙核心平台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在软件、硬件、新的处理器、传感器等方面。这个投入将是每年数十亿美金的量级,而且需要持续投资10~20年。
 
  萨提亚·纳德拉也是一位元宇宙的坚定看好者。“从某种意义上看,疫情中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很多用户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但2D的元宇宙只在数字世界。未来的3D元宇宙,则将跨越物理和数字世界,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
 
  这与Zoom创始人袁征的想法一致。未来Zoom也会借助元宇宙的技术,让不同地区的用户可以跨越空间、语言等障碍,真实地感知到线上沟通的魅力。“我觉得10-15年以后,Zoom会做得比面对面交流还要好,我们已经开始起步了,以后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袁征说。
 
  但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要在早期花费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布局元宇宙是很难的。在袁征看来,虽然元宇宙以后很重要,但不可能现在就把大量工程师放在这项研发上:“接下来18个月、24个月,元宇宙还是概念阶段,不可能投入很多资源。”
 
  “拥抱新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专注当前的产品”,袁征称。
 
  对于无法做到对新概念持续数十年、上百亿投入的创业公司来说,这不失为一个理性的忠告。
 
作者/刘景丰 武静静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湖南水电职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 国产数据库实践:亚信安慧AntDB在DTC 2024展示创新实力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 AI新纪元,谁在重塑桌面未来?

  • 从“王婆说媒”出圈窥见:文旅营销有了新变化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