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苗教授:服务机器人未来发展——期盼春天黎明

admin2025年05月04日 02:21:42
阅读:
标签: 机器人 教授 王田苗
分享:

智能机器人是这次世界性科技技术与产业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此,我们需要认识未来社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未来传统机器人与创新性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格局是什么?


  期待共赢的机器人智能时代
 
  值得关注的服务机器人前沿热点问题
 
  西湖论坛是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为主旨的高峰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浙江大学、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机器人西湖论坛于2017年12月20日-23日在气势磅礴的G20峰会主会场钱塘江畔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特邀嘉宾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名古屋大学福田敏男教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约克大学张丹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孙优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华勇教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朱世强教授,韩国大庆机器人企业振兴协会会长KIM CHANG HO先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礼进先生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汇聚一堂。
 
  以不同的行业切入点,深入剖析机器人智能时代、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发展、机器人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器人产业融合与创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前沿热点话题,为中国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王田苗教授报告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IEEE R&A北京大区主席、雅瑞资本和真格基金首席科技咨询顾问王田苗教授以大会副主席身份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做了题为《服务机器人未来发展--期盼春天黎明》的主题报告。
  主要观点提炼
 
  首先智能机器人是这次世界性科技技术与产业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多族技术与产业相互交叉融合与支撑。当前社会发展的三个明显特征:
 
  1.以消费需求数据入口为牵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线上电商与线下便利店、物流服务与网络化制造的信息贯通,开始聚焦到CtoB行业具体的场景应用,以效率、精准、预测重新进行BI的洗礼。
 
  2.两个融合:一是智能硬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辅相成发展,二是国内外市场、产品与模式等优势互补、助力发展。
 
  3.主流产业生态变革:新消费、5G物联网、智能汽车、高端医疗健康服务、服务机器人、可穿戴式柔性感知与显示、新能源与环保、无人化工厂自动化、国防工业等,并且越来越多学者与企业家相信在未来5-10年新的战略新兴产业雏形有望率先在中国形成,诸如5G物联网开始商用、智能柔性感知与显示可穿戴式商用、工业机器人突破降低10万进入无人化工厂、自动驾驶技术点到点或特定区域商用、基因干细胞适度商用、会话式教育与养老机器人进入家庭等等。
 
  这样的大背景下,王教授交流分享了服务机器人四点思考:
 
  1、IREX最新趋势说明了什么?
 
  开场引言分享了日本“2017日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IREX)”最新趋势:
 
  第一,以小型、轻量、安全、低速、协作为特点的协作机器人成为各大小机器人公司追逐的热点,ABB、优傲、Rethink等公司都展出了旗下的新型协作机器人产品,可以看出传统机器人企业与创新创业机器人小企业也都交叉涌入这个领域,试图从低成本、人机协作、安全交互突破来扩大工业机器人场景应用。这一领域将是谁的天下,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还是创新崛起小企业?
 
  第二,世界500强丰田公司发布了第三代仿人机器人T-HR3,操作员戴着数据手套和连接到摄像头的HTC Vive VR头显系统来获得机器人的视野画面,并通过主操纵系统(MMS)控制机器人与自身动作同步,可以看出这一领域需要大量烧钱开发这样的机器人,试图突破给出一种相对通用的机器人体系结构与核心关键技术,来探索服务机器人在家庭陪护、医疗辅助、灾害救援乃至太空作业等场景下的发展路径。仿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方向还是一个注重科研展示的学术方向?
 
  第三,智能材料、人工肌肉、电子皮肤等正在成为智能机器人期待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不仅希望实现柔性、灵活、安全的机器人载体,而且有可能大大降低产品成本。这一方面研究刚刚起步,有望在未来5年开始走向商用吗?
 
  第四,AI视觉感知与语音交互示教、机器学习与操作作为智能机器人新的突破关键技术方向越来越引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率先颠覆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是不是人工智能?
  2、为什么服务机器人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
 
  智能机器人是长期刚性需求,机器人不仅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性支撑装备,而且在危险作业、能源开采、农业自动化以及国防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由于工业相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需求市场有限(现在每年大约30万套,300-500亿美元),特种环境应用也属于小众市场,为此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等一直探索与推动着服务机器人发展,希望家家都有机器人,特别是近几年仿生、材料、机械、电子、控制、智能、网络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希望产生颠覆性技术,然而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广泛应用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历史进程,往往需要10年、30年甚至更长,就像互联网、智能手机、家用汽车一样,目前社会发展形态是否正在加速着智能机器人痛点需求产生,智能结构与材料、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交互与学习等前沿交叉技术突破是否正在颠覆传统机器人的技术体系,工业、社会与家庭是否正在期待大批量的应用场景出现?
 
  但是无论怎样,大家相信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正在路上,依然期待着机器人的智能时代到来。
  3、智能机器人痛点在哪里?
 
  当前智能机器人需求的直接动力是:
 
  1.工人、社会公共服务人员、家庭护工等招聘越来越难,不仅仅是待遇问题,是社会发展形态造成的;
 
  2.成本越来越高,从过去社会平均年薪3万、6万,到目前逐步突破10万,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
 
  3.优秀、耐心是服务人员必备的素质,需要长时间的培训,服务行业离职率高等。
 
  未来智能机器人需求的发展动力是:
 
  1.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车间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2.劳动法、法律、伦理对人的一种关爱与保护;
 
  3.人希望得到工作的主观性,自由轻松、融入人或自然的工作环境。
 
  因此,智能机器人痛点需求是少人化、无人化制造工厂,老人化社会服务护理,虚拟空间情感交流与新媒体交互,私人定制智能机器助理服务陪护包括医疗、生活、工作、理财、新闻等。
 
  4、当前应该关注哪些重要的产业化技术研发
 
  1、人与机器人的意图理解与情感交互
 
  2、家居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服务
 
  3、生机电控制的智能假肢
 
  4、柔性感知、电子皮肤与软体结构
 
  5、养老及康复机器人研究
 
  6、智能仿人/仿生机器人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