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很养眼走红网络:靠“金句”迎合学生是本末倒置

admin2025年05月07日 10:19:49
阅读:
标签: 学生 养眼 网络
分享:

董桂菊,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教师。近日,教学近22年的董老师因为点评作业在网络上走红。她表示,会沿着这个路线一直走下去。但也有人认为靠“金句”迎合学生是本末倒置。

 
  舆情要点
 
  据媒体报道,董桂菊很多网络用语是信口拈来。她曾经在给一位学生的作业点评中写道,“很养眼,很享受!网孔法用得好极了”“这样的作业给我来一打”“带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美好”“时光易逝,请君珍惜”,这样的金句在她批改的作业中并不少见。
 
  谈及走红网络的作业点评,董桂菊称,原本这只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完全没想到会走红。“现在上课的话,学生首先要喜欢你的人,然后会喜欢上这门课。这就包括作业批改的环节,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魅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董老师坚持写评语22年,指出每个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2015年之前,她的评语比较中规中矩,好一点的说“作业工整”,不好的就说“作业不够整洁”“思路不够清晰”等,但效果不是特别好,学生不往心里去。2015年之后,她开始运用网络语言、结合学生的特点写评语。
 
  起初,董桂菊因为获得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奖而接受媒体采访,并将自己给学生的评语展示出来,并被发布到了网上。也正因此,她的“金句”点评开始走红。点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不少学生会互相传看,也会为了得到董老师的点评而更加认真写作业,甚至作业也成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
 
  舆论称赞用心沟通
 
  @新华视点、@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官方微博也转发了相关报道,@头条新闻收获转发评论量达4000余次,点赞超过1.5万个。不少学生在网上留言称“又是别人家的老师”。也有不少董老师自己的学生评论道,“董老师是特别可爱的一个老师,说话方式一看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大学上电路课的老师,昨天本上还留过这样的评语”。
 
  也有网民回忆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作业批语,或是对自己影响较大的老师。一些媒体发表评论,称赞董老师能与学生用心沟通。但也有观点指出,一些评语略显刻意生硬,日常教学还是应当以传授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学生为了看评语而完成作业,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媒体评论摘要
 
  钱江晚报:董老师的“金句”,价值何在?
 
  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劳动力训练,而是“育人”,满足人自我完善的需求,满足人成其为人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情感的、审美的、人的气质与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董老师的学生仅是需要一些谋生的能力,又何必互相传看她的批改?又何必羡慕别的同学从她那里得到了“金句”?“言为心声”,他们是想从她的批改中更多地了解他们所喜欢的老师,阅读她的批改,也是与她交流的一种途径。
 
  荆楚网:大学教师“金句”评语何以字字入心?
 
  51岁的董老师虽然与学生有着不小的年龄差距,按照流行的说法,三年一“代沟”,这条时代之沟本应越拉越长,却因为她独特的“魅力”,将其与学生的距离直线拉近。点评作业是每一名教师的本分工作,但对学生来说,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语往往体现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
 
  董老师将网络“金句”与学生作业评语恰如其分地巧妙结合,不仅比一个“阅”字更“接地气”,而且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专注度,这种走心又创新的促进教学手段无疑在整个教学相长过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东方网:靠网络用语走红的老师能“走”多远?
 
  必须看到,当网络用语用尽或是不再新鲜,当学生对网络用语产生厌倦,或是没有更能吸引学生的漂亮用词、佳句的时候,这种靠网络用语或漂亮“金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老师究竟能走多远,恐怕就不好说了。师生之间,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知识的传授未必总是那么严肃,但一份郑重还是需要的。如果少了传授知识的那份郑重,就缺少了知识的仪式感,也就不会令学子们感到敬畏。
 
  实际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是作业中写下何种批语,是与教学对象的原有基础、认知能力、心理氛围、环境因素等有很大关系。而与教学中传授的知识、信息等“硬货”相比,其他都要退居次席,因为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引导学生如何系统学习知识或是研究一门学科,才是教学的主业。如果一味迎合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用语或是其他“金句”,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多停留在对网络语言或是评语的好奇上,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舆情点评
 
  一名大学老师仅因为点评学生作业引发关注,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但既然能成为新闻,必然有其独特性。众所周知,大多数作业批改都是只作成绩判定,即便是作文批语,也与董老师早年间的批语区别不大,多是平实地指出优点或不足,鲜见“个性化定制”。
 
  董老师她对每一位学生作业都用“金句”点评,说明在与学生沟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批改作业与其他教学过程一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折射的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充满了个性化的呵护,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又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更认真地完成作业。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和学生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从效果看,评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使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他老师工作不认真,而是批阅学生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还要备课。特别是在大学,学习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主自觉,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换个角度来看,董老师走红网络,实质上是以这种形式给更多老师提了一个醒,既要用心给学生布置作业,在批阅和点评学生作业上也要走心。
 
  网言网语已经从网上走到线下,成为当下沟通的一个特点。不同年龄、生活背景的人之间可能存在沟壑,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连接起了不同人群,一些“金句”能让表达更浅显,更容易产生共鸣,使人们之间的“隔膜”或代沟消除一些,这不乏成功案例。也就是说,沟通应尽可能地找到共同语言,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
 
  另外要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语言技巧只是沟通方式而非目的,这也是人们的担忧所在。例如曾有媒体报道,有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直播自己的课堂教学,迎接他的有鲜花和掌声,也有网民的批评。有人认为直播只是“赶时髦”,谈不上创新,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更该注重董老师在沟通和教学上的用心,而不是网络用语本身,毕竟沟通的实质比形式更重要。
 
  (作者:《网络舆情》杂志副总编辑 张焕)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