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格堰塞湖“惊魂”:一场从中央到地方的合力应急

admin2025年05月02日 00:00:46
阅读:
标签: 白格堰塞湖 合力 应急
分享:

主要任务是解救、转移、疏散受困人员,抢通水上通道,开设漕渡门桥为其他救援力量运送人员、装备、物资。

  突发!
 
  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
 
  形成堰塞湖
 
  10月10日22时6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体上游受威胁范围达20多公里长的地段,堰塞湖下游300里公路、河流沿岸的近万人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应急管理部启动紧急响应,当地各方联动全力应急抢险。
 
  10月16日,西藏昌都市应急办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金沙江堰塞湖出入水量基本平衡,金沙江西藏段河道水情已基本恢复正常,抢险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
 
  11月3日17时40分许,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再次塌方,山顶裂缝垮塌不断。4日凌晨,堰塞湖把金沙江水完全阻断,水已经漫过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通乡桥梁。西藏连夜转移3000余人,下游四川三县紧急转移4600余人。11月11日,自治区减灾委将堰塞湖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Ⅰ级。11月12日10时50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通过人工开挖泄流槽开始过流。
 
  11月14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公布“11·3”金沙江山体滑坡堰塞湖最新消息: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于13日如期泄流,堰塞湖上游险情开始逐步缓解,目前已接近正常水位。
 
  行动!
 
  从中央到地方启动应急响应
 
  抢险持续进行
 
  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和国家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举国关注。从首次滑坡形成堰塞湖到二次滑坡,各级启动多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派出由地质灾害、救灾等部门人员以及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在10月10日晚首次山体滑坡的24小时内,西藏、四川两省区消防队伍共出动148名消防员、19辆消防车,协助转移安置群众136户、1337人。此外,两省区还集结了965名消防员、159辆消防车待命,随时做好出动准备。
 
  11月3日,原山体滑坡点再次发生滑坡后,应急管理部立即与有关部门和单位会商研判,了解上下游水文、地质、气象等情况,部署防范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并决定派出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两地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迅速派出救援力量,携带救援和通信装备赶赴灾区,组织灾情勘查,配合地方政府,以及水务、交通等多个单位转移群众。某集团军所属工兵旅紧急千里驰援,共出动人员近200人、车辆装备60余台,携带漕渡门桥等专业装备;主要任务是解救、转移、疏散受困人员,抢通水上通道,开设漕渡门桥为其他救援力量运送人员、装备、物资。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人工泄流后,水体14日上午到达云南省境内,这也是云南省丽江市有史以来最大洪灾,当地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41947人紧急转移和撤离。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持续在沿江流域开展救援行动,确保沿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二次滑坡
各级组织启动应急响应
 
  惊魂!
 
  警示加强对灾害预防的“补课”
 
  堰塞湖是由于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堰塞湖为天然形成,缺乏专门的泄水设施,因此其形成后可能淹没上游,带来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无控制地蓄水也会对下游的安全造成威胁,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溃决,还会给下游造成更大的灾害。据媒体报道,1933年发生的四川省茂县叠溪镇地震堰塞湖溃坝,造成2500余人被倾泻而下的洪水吞没。这是我国罕见的地震次生灾害。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形成大面积的堰塞湖,造成北川部分地区被淹。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警报的解除,得益于相关方面应急救援的及时和得当,无论是数万涉险人员及时转移,还是抢险队伍突破现场交通路况恶劣,冒着山体不稳的风险争分夺秒进行抢险施工,最终通过自然泄流避免溃坝,都印证了从中央到地方应急方面的训练有素。但有专家指出此次事件表明一些“盲点”依然存在,且不容轻忽。
 
  有地质专家透露,该滑坡点此前被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但由于当地荒无人烟,未纳入重点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范围。但考虑到祸患常起于忽微,对全流域进行灾害排查,避免问题出现在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很重要。
 
  另外,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曾有水电部门派出了一个工作组,探测监视坝体物质构成和稳定状况,返程时在深山密林里因手机信号不通而迷路并断了给养,当时情境十分危险,幸亏在一处高地接通上了手机信号及时得到向导帮助,这才脱离险境。有网民提出,我国北斗民用手持卫星定位系统都精确到10米以内了,为什么野外探测抢险人员都没有配发这种导航设备?这也提示相关部门,要完善探测搜救等工作的设备配置,保障人员安全。
 
  未来!
 
  堰塞湖的风险评估
 
  利用和应急管理
 
  国内外因地震、降雨和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堰塞湖不计其数,体积从几十万立方米至上百亿立方米,历时从数小时至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人们认为,对堰塞湖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灾区基础数据开展高效决策,提升突发灾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和分析探讨的课题。
 
  风险评估和应急排险。进行风险评估是有效采取控制措施和进行应急管理的先决条件。专家们都提出了大量的方案和建议。比如收集各类历史的、实际的、影像的、野外的和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和评估堰塞湖的溃决条件和溃决风险,制定相应减灾方案;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基于现代危机管理理论的堰塞湖应急管理体制研究、应急体系的运行及关键保障措施等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堰塞湖能否变害为利。有网民说,九寨沟的美丽景观就是堰塞湖坝体逐渐稳定下来后形成的瀑布群和湖泊群。东北的五大连池景观也是堰塞湖形成的。为什么今天的科技这么发达,还是解决不了天然的堰塞湖?实际上,人类如何充分利用好堰塞湖的资源还并没有太好的经验。一些水位落差达50多米的堰塞湖,一旦溃堤,对下游的影响不可估量。不过专家们仍然提出了许多治理的方向:比如增加阻力,降低流速;控制侵蚀,抑制湖海河流输沙能力;增加水面面积和生物栖息地的连通度;保护和修复河流自然景观,以达到最佳治理的目的。
 
  尽管此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高效率的抢险救灾值得称道,但处置过程的经验教训,如前文所说,仍可为后续应急救提供了前车之鉴。介于堰塞湖危机的不确定性以及抢险救灾毕竟意味着高成本、高风险,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把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综合治理做得更加精细,不能有丝毫遗漏和疏忽。有媒体指出,与其跟在灾难后面跑,不如端口前移,把减灾防灾工作做到位。
 
  金沙江堰塞湖事件后,人们期望更多地方能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进行“补课”,全面筛查地质灾害隐患。将地质灾害风险及早排除,也是对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必要的保障。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 刘星星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