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科普:新冠病毒为什么致命,以及有什么治疗原理?

admin2025年07月22日 01:54:37
阅读:
标签: 新冠病毒 治疗
分享:

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致死和治疗的原理。


 
 
  根据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的权威数据,截至2月3日15时,全国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7255例,其中重症患者2296例;目前已治愈479例,死亡361例。
 
  根据一线专家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 ,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是一种严重的呼吸衰竭,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简称 ARDS。
 
  具体来说,在疫情爆发的早期收治的41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有6人因为 ARDS 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是病原体,所谓的“新冠肺炎”是病症,而 ARDS 是临床症状。
 
  ARDS 究竟是如何杀死这些重症患者的?目前针对这些重症患者的治疗方式又是怎样的?我们参考了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论文,通过打比方、手绘示意图等较为容易理解的方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一、致死原理:
 
  我们可以把肺当成一棵树。树有树干、树枝、树杈和叶子,肺也有气管、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在树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把营养传回整棵树;在肺里,空气通过各级气管,最终由肺泡使氧气进入血液。如图:
  肺泡不是单个的,而是一串一串的,表面布满血管。正是这些血管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最终呼出),从肺泡中带走氧气,送到心脏,进而流遍全身。
 
  正常工作的肺泡如图,注意绿色的部分,氧气正是通过呼吸膜扩散进入血管:
  所谓的“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如果你的手被门夹了,很快会产生肿胀。这也是一种炎症,本质上是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到组织空间内。
 
  夹了手的时候,这些液体进入你的手指组织空间,让手指肿起来;而在“新冠肺炎”中,这些液体渗透到了肺泡和血管之间,阻塞了呼吸膜,并渗透进肺泡,阻碍氧气的正常交换。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感染者按压肺部会有水肿的感觉。
 
  原理如图: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他们的整个肺里到处都在发生炎症,数亿个肺泡当中的大多数都被阻塞,使得人体非常缺氧,无法呼吸。严重时就会出现呼吸衰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
 
  以上,就是 ARDS 的工作原理,也即新冠病毒的重症致死原理。包括 SARS 背后的冠状病毒、一些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会导致 ARDS。
 
  目前,对于出现 ARDS 的重症患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支持治疗,没有药理上的针对措施(有少数被初步证明有效,但未通过临床的药物)。
 
  而唯一的支持治疗手段,就是进重症监护室 (ICU),上呼吸机。
 
  二、治疗原理
 
  刚才我们提到,出现 ARDS 的重症患者无法自己呼吸。他们的肺功能衰竭,等不到人体自行消炎,往往已经死亡。这个自行消炎的过程,没有办法加速,也没有办法减速。
 
  进 ICU、上呼吸机的目的,就是通过机械通气,强行维持患者的呼吸。本质上,就是借助机器的力量,和病毒“赛跑”,在炎症自行消失之前,维持患者的生命,因此称之为支持治疗。
 
  (至于用药,特别是中药,更多只是走个过场。)
 
  自从本世纪初以来,针对 ARDS 的呼吸机支持治疗手段,有过几次重大的革新。
 
  1)低潮气量通气
 
  没有肺科医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认为,让呼吸机大量吹气进去,就是最好的办法。实则不然。
 
  一呼、一吸,为一个潮汐。临床医生发现,由于肺泡被阻塞,容积较健康时更小,常规的潮气量 (tidal volume) 反而会导致肺泡出现更严重的肿胀→塌陷→肿胀→塌陷,使得炎症恶化。如图:
  于是,在2000年,专家发明了低潮气量通气这一听起来反逻辑的通气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更低的潮气量(伴随更高频率)来降低呼吸机对肺泡施加的压力,见下图:
  低潮气量通气被证明极其有效,将 ARDS 患者的死亡率从39.8%降低到了31%——前提是有足够医疗资源,患者能够进入 ICU,插上呼吸机。
 
  2)麻醉技术
 
  专家们进一步发现,患者会对低潮气量通气感到不适应。因为这些本身呼吸窘迫的患者,会下意识加大呼吸的力度,扰乱呼吸机的作用。
 
  于是,医生们调整了麻醉的手法,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保持非常细致的医学观测,并进行用药量等方面的调整,维持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机同步。这一手法同样被证明有效,将死亡率从40.7%降低至30.6%。
 
  这一手法对医护人力资源有着极大的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呼吸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工人员能够时刻保持对患者体征的观察,从而进行调整。然而在疫情爆发时,这些条件往往很难满足。
 
  3)俯卧式通气
 
  在病床上,我们见到的大部分患者都是躺姿。然而,如果患者采用躺姿使用呼吸机,由于重力、肺水肿及其它诸多因素作用,一部分肺泡的塌陷会比其它肺泡更严重。
 
  专家们进一步发现,当采用俯卧姿势(也就是趴着)时,肺泡受到的各方面压力更小,更有利于恢复。最终,采用俯卧姿势治疗的 ARDS 患者死亡率从32.8%降低至16%。
 
  也就是说,在 ICU 床位、医护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这三项重大革新显著降低了 ARDS 患者的死亡率。
 
  然而正如前述,疫情爆发导致了医疗资源严重短缺,使得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很难得到床位,更别提进入 ICU,享受这些革新所带来的巨大帮助。
 
  随着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新集中收治医院,以及湖北之外各地新的集中收治医院的落成,这一情况将得到较大改善。至少对于重症患者,只要能进入 ICU、插上呼吸机,只要能得到呼吸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工人员的照顾,相信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康复。
 
作者/杜晨  制图/Windy
 
   资料来源: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dal Volumes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200005043421801
 
   Neuromuscular Blockers in Earl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1005372
 
   Prone Positioning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214103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