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无性别”穿在身上,是一种思想浪潮

admin2025年07月21日 03:09:05
阅读:
标签: Zara 无性别 服饰
分享:

关于性别的思考,作为长久以来的一种思潮,不断被拿来讨论与批判,而与之相关的观念也不断在人们的穿着上进行着外化的体现。



 
  作为Converse在2020年推出的第一个服装系列,SHAPES以“无性别”为核心理念。
 
  这个系列由 50%的原生棉和 50%的再生棉制成,共提供5个主打款式,每个主打款式仅提供4个尺码,与通常男女服饰多达十几种尺码的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不区分性别,在尺码上也无限精简,SHAPES系列的推出,在性别平权的讨论日趋热烈的今天,再次把“无性别”的设计理念推及更大的大众。
 
  Converse 全球服装品类副总裁 (VP, Global Apparel) Jon Tappa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跳出传统概念的规则,才能看到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从头开始,重塑了服装的结构、大小和材质。SHAPES 的诞生是 Converse 满足消费者所需的一个良好范例。透过将功能性、包容性和舒适性带入日常服装,相信我们可以真正地改变这个规则。”
 
  “规则”到底是什么,又由谁来制定?
 
  1983年日本时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就曾问过,“是谁决定了男人和女人的着装应该不一样?”虽然我们可以从宏大到微观的层面去一一回答这个问题,但比起“为什么”,“怎么做”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更值得被解答的问题。
 
  Unisex,无性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68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怪物鞋子”的故事中,这个词在当年一共出现了多达5次。而这一时期的百货公司的商品目录还增设了被称为“his’n’her”的新分类,广告中的男女模特皆身穿相同款式的蕾丝喇叭裤搭配橘红色的纽扣衬衣,凸显性别的无差异化概念。
 
  在这个词产生之前,20世纪20年代,作为第一个让女性穿上裤装的人,Coco Chanel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而相比之下,对发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孔雀革命”--即男性时装趋向华丽的讨论,则远远不及。
 
  这种被选择的讨论也映射到了实际的操作之中,相比概念产生之初,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无性别”设计,则更多的体现在版型宽松、色彩单一等关键词上,就像如今,我们习惯于将“Oversize”、“男友风”等作为“无性别”的概括,但这从话语习惯上依然是强调了性别的区分,强调了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的流动,而这可能并非“Unisex”被提出的本意。
 
  Zara的“无性别“系列
 
  Unisex,更多指代的是结合男装和女装的双重元素,或者模糊两性特征,在两性身份间找到中间地带。这显然代表了设计风格流动的双向性,追求一种“人人都适合”的更广泛的无差异。
 
  这也是我们对Converse的SHAPES系列抱有极大期待的原因之一,它的Chuck Taylor系列的鞋子几乎就是“人人都适合”的典型代表,超越了更适合男性还是女性穿着的讨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服装与鞋履之间的差异性,毕竟服装所涉及到的范围更广,设计元素更多,也更加明显地被人们所看见。同时,也就更应该被讨论,被不断地设计。
 
  作为全世界的服饰潮流,在“无性别”的概念之下,近几年在国内也兴起了一些品牌,Bosie作为其中的代表,去年全年全品牌销售额突破1.5亿元,并且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在资本与大众消费市场都获得了相应的认可。
 
  根据Bosie披露的销售数据,品牌消费者男女比例处在均匀的49:51,其中70%为95后,也不乏性少数同性恋人群。在接受BoF采访时,Bosie创始人刘光耀强调了不认可品牌被贴上小众、或者是性少数群体的标签,他表示:“我们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Bosie适合所有人群。无性别时尚是去标签的过程,既然衣服都可以不分性别,那感情和爱更不会。”
 
  相比很多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打安全牌的“无性别”品牌,Bosie运用了更丰富的色彩和复杂多样的设计元素,也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极端简约之外,另一种模糊性别的尝试。
 
  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有什么颜色是只能女性穿着而男性不可以的吗?又有哪种花纹只能出现在男性的服饰上而被女性所拒绝?
 
  从19世纪开始,直到20世纪中期,粉色被认为是一种象征着强壮与坚定意志的色彩,而被年轻的男性穿着,蓝色则被认为是女性的色彩。这是观念导向的结果,而色彩的分配在其后发生改变,也是因为观念的变迁。而粉色依然是粉色,蓝色依然是蓝色。
 
  上世纪60年代之所以会成为“无性别”掀起的高峰,很大程度上也是人们对于多层面上自由意志追求的体现,是对性别等级和对保守态度的批判。思想越没有限制,设计就越模糊边界。
 
  对于越来越看重风格化的现代社会来说,你穿着什么,或许就意味着“你是谁”。
 
  作者/ 陆云霏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