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两会中透漏出的10个经济信号

admin2025年05月05日 23:12:58
阅读:
标签: 两会 企业 经济
分享:

原来,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到6月底;现在讲明了,明年3月以前,银行都不许让民营企业还本,也不要收利息。


 
  今年两会,在不确定中召开,却在确定中闭幕。
 
  如何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本身?有哪些直接关乎企业及个人的利益?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中央有什么样的态度转变,又提出了什么应对战略?
 
  5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正和岛研究院院长王林接受正和岛专访,并就今年两会进行解读。目光敏锐,见微知著,给出的总结性言论也切中当前关键,推荐大家阅读。
 
  两会中透漏出的10点经济信号
 
  今年两会,有两个大的强调:一是用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二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的基本盘。
 
  政府有哪些举措,来支持这样的提法和目标呢?所以,我把克强总理的报告内容再细细梳理了一遍,看里面有哪些是值得注意的:
 
  1. 加大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也有制度性的安排。
 
  首先,原来赤字率不超过3%,现在出来的是,今年的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如果赤字率3.6%,那么财政赤字的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
 
  现在,3.6%后面加了“以上”两个字,保留了一个空间,意味着将来还需要的话,还可以再增加。同时,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中央不能用这2个亿,要全部转移给各省市地方。而且,各省市地方不能拿来瞎搞,要直接“惠企利民”,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到实惠。
 
  2. 延长前期出台的政策期限
 
  今年2月、4月出台了的政策,都要延期。包括原来到今年6月的减税降费政策,现在延期到今年年底,12月31号,延长了半年。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缴纳,今年也不用交了,一律延缓到明年。
 
  3. 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
 
  这些制度原来是只执行几个月,今年要继续执行了。不是只到哪个月份,而是整个今年都要执行。
 
  算了一下,如果要是把增值税税率按照现在的比例下调,且企业养老保险费暂缓,那么可以为企业省5000个亿。这也是很大的数字。
 
  4. 为企业降成本
 
  比如,现在规定工商业电价降5%,这个政策贯穿到今年年底,12月31号;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15%,这个政策没有讲降到什么时候,但是就降吧。
 
  5. 减、免、缓交国有房产租金
 
  有些地方原来是减免1个月,现在要减免3个月。3个月以后,还交不出来呢?
 
  中央现在讲了,只要企业租的是国家的房子,包括国有企业所有或所管理的房子,都能给到:一减,二免,三缓。
 
  这个时候,国有企业要按比例减,不收那么多;免了的,就不要收了,撑起民营企业;交不上的,以后再交就是了。至于“以后”到什么时候,企业自己协商去。
 
  6. 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这两年都在减税降费,现在疫情一来,税又收不上来了。
 
  总理怕有些地方的职能部门没钱用了,就变着法子违规收费,比如搞家禽的市场,你有一只鸡,他就收你一毛钱的空气污染费。
 
  所以,总理讲了,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国家批准的地方职能部门收的,可以收;没有规定的,就不许收。
 
  7. 给中小微等民营企业以金融支持
 
  原来,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到6月底;现在讲明了,明年3月以前,银行都不许让民营企业还本,也不要收利息。
 
  以前,没贷过款的,银行一般都不给贷,因为没有信用记录。现在,给出一条规定:对于没贷到款的,银行要给信用贷。
 
  什么叫信用贷呢?就是没有抵押的贷款。银行最需要的是土地、厂房或者黄金。很多企业家没有,家里住的房子,机器设备等也都不能做抵押。
 
  现在,要大幅度增加给小微企业的信用贷,还要提供无还本续贷。
 
  原来,银行可以办续贷,但前提是把本还上。现在讲明了,银行统统不要还本,就继续贷给他们。
 
  而且,提了一个考核指标: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比去年增加40%。
 
  这样,银行就躲不了,得想办法达标,完成中央的任务。
 
  另外,报告里面还提了一条: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8. 企业为主,各方发力,多条路线解决就业
 
  没有市场主体,哪里有就业呢?所以就特别指出,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行业是指向企业;群体是指向人群。
 
  今年就业还挺严峻,压力超大,但总理还是提出了一个指标:要保900万。
 
  今年光是高校毕业生就有874万。这些人都就业了,那就只有几十万名额给到退役军人、技校学生等群体。能成吗?
 
  所以,中央开了两个口子:
 
  一是去读书:
 
  很多人初中毕业以后就分流,一部分考高中,一部分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果不考的话,就跑去就业了。
 
  那么,中央现在就提出来:让他们读书去。今年,高职院校要扩招200万。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去考试,到高校读研、深造。
 
  二是去培训:
 
  企业现在挺难的,也没本事全招收了。那么现在,中央帮忙分流3500万,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9.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政府一方面为企业减轻负担,提出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措施,维持市场公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不直接插手,不干预企业运作,企业效益最终由市场解决,让企业自己去想办法。
 
  10. 发出一个号召
 
  总理专门讲了一句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他是在向全社会呼吁,希望全社会一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别眼巴巴的看着企业死掉,也别东搞他们一点钱,西搞他们一点钱。
 
  企业把青山留住,大家还怕没柴烧吗?总理就是这个意思。
 
  总理亲自督办,强调落实、时间、力度
 
  29号下午,人大会议结束。30号上午,克强总理马上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该拨的钱尽快下拨,该发的债加快发行,该出的配套措施抓紧出台。”这是在“抽鞭子”了,反正就不要耽搁,讲速度。
 
  其次,总理要求各项政策不打折扣,切实兑现,让老百姓公平地享受到政策的真金白银。“你们要设立特殊帐户,资金要直接拨到中小微企业,拨到个体工商户的市场主体,避免中间截留。”
 
  反正,常务会议就是三个关键词:落实、时间、力度。
 
  总理说:“无论是破解难题,还是促进发展,都要在改革上想办法,找出路。要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大释放出来。”
 
  有些城市把面子工程,看得比民生还重要。他们为了让领导觉得好看,就不管老百姓,过度整治“脏乱差”的现象。
 
  我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个老头,至少70岁了,用破三轮车在路旁边卖点水果。几个五大三粗的城管去收他的破三轮车。
 
  那老头又是哭,又是跪的,想去抢回来。几个城管就对他打、拖、拽。
 
  像这样的人,连养老的钱都没有,靠摆路边摊养活自己,可能还有老伴、孙子要养。
 
  他不去偷、不去抢,没有妨碍交通,也没有在路边写:“我好可怜,请帮我一把”,拿个盆在要饭--那更加影响形象了。赶他们干什么?
 
  这次总理讲了,该放则放,该活则活。他在记者会上,专门提到有个城市放出3.6万个摆摊的摊位,后来有10万人来报名。
 
  现在,成都市率先放开路边摊贩,各地城管也比以前收敛多了。
 
  全国两个部门也开始行动了,一是对有没有固定的场所、门面,不再严格要求了;二是原来一定要有工商营业执照,现在也容缺了。
 
  总书记这两段话,至关重要
 
  我在前面给大家解读的,都是政府工作报告。其实,习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了一些团组的讨论,讲了几点,也让人挺感动的。
 
  当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正和岛岛亲刘永好也在场。他讲话挺直的,就跟总书记说:“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三个‘难’,一是产销难,二是投资难,三是兑现难。”
 
  产销难是市场的问题,投资难是投融资的问题,兑现难政策的兑现问题,包括政府或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
 
  听了这三个“难”,总书记讲了这么一段话:“今天的民营企业生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但一开始面临着的是一片荒芜。它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筚路蓝缕往这条路来的,这个过程何其艰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做出今天的贡献非常了不起。”
 
  这段话讲完以后,总书记接着讲了第二段话:“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仍然会在‘难’中进行。在哲学意义上,‘难’是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难’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才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总书记讲的这些话,特别实在,鼓舞人心,尤其第一段话,可以说是对民营企业家饱含深情。
 
  去年11月1号,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讲: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这句话只是表明了一个态度--不是外人。
 
  但是今年,他更进一步了,完全是感同身受,理解民营企业家的难处和追求,还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其实是巨大的勉励。
 
  “去中国化?”——以改革促开放应对
 
  今年两会,还有一个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侧重点,正在从以开放促改革,转向以改革促开放。
 
  过去,我们都讲“以开放倒逼改革”,也都是这样子做的,就看国外怎么做,中国再来改革。这种做法也是对的。
 
  包括我们的开放也主要是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就是国外的商品和要素可以流入中国,中国的商品和要素流入世界。
 
  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向制度性开放转变。比如,把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的标准拿进来,根据中国的情况进一步深化,来建设中国的营商环境。
 
  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开放的目的就自动实现了。
 
  因为旧体制、旧机制是非常顽固的,所以很可能一些先进的做法、国际化的标准引进来了以后,并不落地,就变形甚至消失了。
 
  国际上,有些人不相信中国的诚意,觉得中国人都是“骗人的”,总是说开放,结果发现并没有开放,或者变了心。
 
  这说明,过去的倒逼效果不是太理想。
 
  现在,反过来用改革来促开放,通过深化改革,使得国内的体制、规则、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的才智,更有利于公平竞争。
 
  这样子,我们才真正实现开放的初衷,并且消除外界的疑虑。
 
  现在,国际上有人说要和中国脱钩,比如,美国说要将产业链迁出中国。
 
  今年,总理在做报告时,就讲了一句非常硬的话:“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这两个“越”字,表达了党中央的决心:
 
  中国只要坚定地朝着改革的方向走,不动摇,改到位了,那么开放就水到渠成,我们也是无论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作者/王林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