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最有钱记者”以及“最有钱的财经媒体人”,似乎又要迎来人生巅峰。而像这样的巅峰,他已经经历了很多次。
6月11日,浙江证监局公示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巴九灵”)辅导备案文件。
文件显示,公司实控人为吴晓波、邵冰冰夫妇;股权结构上,两人合计直接持有巴九灵1921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6.68%;吴晓波担任公司董事长,邵冰冰担任公司总经理。
资料显示,巴九灵是一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品服务提供商,注册资本7200万元,公司主要经营泛财经领域知识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提供,其服务内容包括泛财经知识内容输出、新商学培训、社群运营服务等。
这是一直宣称不炒股的吴晓波第二次尝试上市,并再一次于二级市场掀起波澜。今天上午,传媒板块一度冲到板块涨幅榜第一位,入股吴晓波频道的皖新传媒也早早就封在涨停板,甚至全通教育也差点涨停。
这位“中国最有钱记者”以及“最有钱的财经媒体人”,似乎又要迎来人生巅峰。而像这样的巅峰,他已经经历了很多次。
记者生涯
商人吴晓波的生涯,从媒体人开始。
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有一次去拜访新华社浙江分社的一位前辈校友,聊天中,那位老校友手上拿着新华社的花名册说,我们这里有人退休,你可以来接替他的职位。于是,吴晓波放弃了保研名额进入新华社,分在了工业组,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与他同班的另一个拿到保研名额的同学叫秦朔,后者也放弃了保研,去了广州。
促使吴晓波选择杭州的重要原因是邵冰冰,她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到高中母校当了语文老师。1993年吴邵两人结婚,直到今天。
从1994年起,吴晓波开始陆续为《杭州日报》《南风窗》《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撰写专栏。在之后的一次采访中他说,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写作和调研,“吃饭喝酒阳春白雪,就是浪费生命”。
1999年,吴晓波开始写作一本以失败为案例的书,这就是2000年轰动图书市场的《大败局》,这本书展示了中国商业的成败图谱,也开创了吴晓波式的写作方式,销售量高达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奇迹。当时还有个段子,编辑和吴晓波约定每加印1万册就喝一顿庆功酒,后来不得不改为5万册,即使这样,也喝了好多顿,直到喝不动为止。
勤奋与变通
名气暴增的2001年,吴晓波成为世界出版巨头贝塔斯曼的签约作家,双方合作成立了“蓝狮子工作室”,专门策划和出版财经书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晓波都是同时开展四种业务:媒体写作、出版事业、专栏写作、财经调研。
2003年,吴晓波从新华社辞职,2004年,吴晓波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开始了《激荡三十年》的写作计划。3年后,《激荡三十年》出版,再次引发图书市场的轰动。仍然是吴晓波式写作,描绘了1978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但是画卷更为波澜壮阔,虽然有些内容与《大败局》重合,但这本书仍然被誉为中国财经写作的巅峰之作,吴晓波也被称为“中国财经写作第一人”。
那之后,吴晓波又写出《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书。2009年,《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三本书同时大卖,版税收入高达750万元,吴晓波位列当年作家富豪榜第5名,是榜上唯一的财经作家。
从吴晓波前期的历程可以看出,勤奋贯穿了吴晓波成功的始终,此外,还有对严肃财经和商业写作之间灵活的变通,而这种变通也让吴晓波吃过亏,比如《吴敬琏传》的抄袭官司。
商业头脑
在作家中,吴晓波是最有商业头脑的。在商人中,吴晓波是最会写作的。这个定义应该没人反对。
当记者们还在爬格子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炒房”甚至“炒海岛”了。
早在1996年,吴晓波就看到了中国土地价格的上升趋势,他说过这样的话: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并且,他做到了。十年之后吴晓波已经买了十几套房子,还买了一座岛屿。吴岛主这个称谓,他的书迷并不陌生。
1998年,杭州千岛湖政府宣布对外出租一批小岛。30岁的吴晓波,全款买下了千岛湖的一个140亩的半岛,使用权限为50年。由于一开始不知道用这个小岛来干嘛,他就栽了很多杨梅树在岛上,这个岛也就成为著名的杨梅岛。6年后,小岛每年产40多万斤杨梅,每年是40万到50万元的收益。2015年,褚时健卖褚橙之后,吴晓波跟风把杨梅做成杨梅酒,起名叫“吴酒”,售价每瓶199元,33个小时内销售近100万。
海南卖无人岛的时候,还用吴岛主的事迹来当做案例宣讲过。
2005年,贝塔斯曼退出中国业务,吴晓波全面接手,不久后妻子邵冰冰过来帮他打理业务,蓝狮子成为“夫妻店”。
就像银河印象之于杜琪峰,星辉之于周星驰一样,吴晓波同样是蓝狮子的当家作者。除了《激荡30年》《大败局》等IP外,蓝狮子还策划出版了《腾讯传》《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大道平安》《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图书,都有收到了很好的销量和影响力。
对标“好基友”
如果说秦朔是吴晓波在传统媒体时代互相参照的“好基友”,那么罗振宇无疑是在新媒体时代的那个“好基友”,作为两个大IP,甚至还有“吴晓波向左,罗振宇向右”的说法。
罗振宇打造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是在2012年底,据说罗振宇常常劝吴晓波赶紧开个公众号。一直犹豫了一年多,吴晓波才在一次与师兄的会面上提出,要做一个“吴晓波频道”,并且停掉所有纸媒和网络专栏,把内容转移到新的平台上去。
2014年5月4日,吴晓波在吴晓波频道发出了第一篇专栏文章《骑在新世界的背上》--“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他吞噬,要么骑到他的背上。”公号上线一个月,粉丝量就达到 20万,一年后,这个数字涨了 4 倍。
吴晓波频道做过各种商业化探索,比如卖课、做投融会、寻找新圈层、运营社群、电商等等。但在内容层面的爆款较多出现在2015、2016年,有些文章还让人记忆犹新:比如《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比如《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比如《论屌丝》。那之后2年,吴晓波频道的影响力开始难以维持,一份来自全通教育的资料称,2018年“吴晓波频道”通过增粉服务新增41.74万人,对应的账面费用约40.02万元,这就是“买粉风波”。
罗振宇和吴晓波同样也在跨年演讲上发力,并形成了各自的演讲“品牌”。2015年夏天,吴晓波和罗振宇吃饭,吴晓波的想法是两边合作办跨年演讲,但经过讨论后发现,由于调性不同,演讲主题容易割裂,最好的安排只能是两边各自单干。这一年年末,《吴晓波年终秀》和《时间的朋友》先后上线,两个人还避开了档期,由此拉开了各自跨年的序幕。
情怀的疑问
做内容的同时,投资和资本层面的操作也从来没停过。
2015年起吴晓波和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雄先后成立了两支基金,“狮享家”和“头头是道”,主投的都是新媒体。
2015年7月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获得了狮享家领投的2000万人民币融资。吴晓波自称看重的是如下三个原因:团队有创业的激情及其和专业能力,同时是重度垂直的自媒体的试验还有就是与狮享家财经自媒体矩阵的整合有一定的关系。2015年8月“酒业家”自媒体获得千万人民币的投资,据说,吴晓波与酒业家创始人仅半个小时就敲定投资。
吴晓波认为重度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将是微信订阅号服务趋势,依照这个原则,他陆续又投资了“10点读书”“B座12楼”“车找茬”等,半年多的时间,一口气投了9个自媒体。到2017年又投了“意外艺术”2000多万元。
头头是道基金投资的项目中,有喜马拉雅、墨迹天气、小鹅通等新媒体平台,也有一条视频、日食记等自媒体。
最初,吴晓波频道是创立在蓝狮子名下,用以进军新媒体和数字化阅读。次年,A股上市公司皖新传媒(601801)以1.57亿元获取蓝狮子45%股份,成为蓝狮子第一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从吴晓波变为邵冰冰,吴晓波退居二线,之后蓝狮子登上新三板。同年,退居二线的吴晓波成立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巴九灵法定代表人为吴晓波,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吴晓波和其妻子邵冰冰,各自持股12.81%,仍然是个夫妻店。
2016年,吴晓波将他的 “吴晓波频道”从蓝狮子转入到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也使得蓝狮子收入锐减,并在新三板摘牌。个人IP对自媒体公司的影响,可见一斑。
2019年3月17日,全通教育发布公告,拟购买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巴九灵”)96%的股权,预计估值超过20亿元。之后,收购被终止。
如今,巴九灵再次启动独立IPO。即使资本市场就是不喜欢自媒体,吴晓波也是一心想上市。
有关吴晓波的身家数字,从10亿到20亿的说法都有,无论哪个数字,他应该都是仍活跃在媒体领域的前记者中,最有钱的那一个。
吴晓波崇拜的人物是美国新闻学者李普曼,曾经希望把出版业当做自己的最后情怀,一生写作。这个离钱太远的情怀,能否最终实现呢?
作者/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