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除谴责郑爽代孕及弃养行为,也纷纷要求抵制一切形式的代孕,抨击代孕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讨论代孕合法化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非法代孕行为。
前有陈凯歌导演的短片《宝贝儿》疑似支持代孕遭诟病,后,之后又有代孕妈妈遭“退货”新闻上热搜。近日,“演员郑爽疑似代孕弃养”事件,再次让代孕话题热度达到峰值。舆论也从最初的“吃瓜”转向“代孕黑产”这一严肃的公共议题。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等中央权威媒体关注该话题,批评郑爽行为突破底线,影响极其恶劣。
相关话题持续引爆热搜。截至1月26日14时,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郑爽张恒孩子出生证明##郑爽张恒父母录音##prada终止与郑爽合作##央视评代孕弃养法律道德皆难容##中央政法委评郑爽代孕弃养##华鼎奖取消郑爽荣誉称号##广电时评称不会给郑爽发声露脸机会##郑爽宣布退出娱乐圈#总阅读量逾130亿,讨论量213.5万。舆论除谴责郑爽代孕及弃养行为,也纷纷要求抵制一切形式的代孕,抨击代孕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讨论代孕合法化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非法代孕行为。具体情况如下:
一、舆论强烈谴责郑爽代孕弃养行为,认为其行为践踏道德底线,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一)中央权威媒体密集谴责郑爽代孕及弃养行为,认为其践踏道德底线,法律难容。央视新闻评论称,曝光录音中“打也打不掉,我都烦死了”更令人愤怒。代孕在我国被明令禁止,其对生命的漠视令人发指:包生男孩代孕者怀上女孩会被强行打胎;胎儿如存缺陷或被丢弃…如此践踏底线,法律难容,道德难容!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发文称,郑爽的回应,通篇强调自己没有违法,丝毫没有任何悔过、道歉的意思。作为中国公民,因为代孕在中国被禁止,就钻法律空子、就跑去美国,这绝不是遵纪守法。中国妇女报刊文称,如果让生育变成对女性的压榨和物化,那么生命将会变成冰冷的交易。这份“大瓜”还涉及严峻的道德问题。身为成年人却缺乏基本的责任感,身为父母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身为公民却缺乏基本的道德感。南方日报发表文章称,代孕已不只是郑爽的私事,她已经触及了道德和法律的红线,却还妄想避重就轻粉饰太平。更令人发指的是,她对代孕的两个孩子表现出的冷血无情。在录音中,郑爽觉得孩子就是她买回来的商品,不想要了就能“七天无理由退货”,完全没有为人母的自觉和责任心。
(二)行业批评郑爽行为社会影响恶劣,媒体呼吁对明星违背公序良俗行为要严厉打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重点刊物《广电时评》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从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演艺人员尤其是知名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应当自觉践行行业自律准则,严格律己修身,严私德,讲大德,守公德。我们不会为丑闻劣迹者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一如既往,坚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荧屏声频。第29届华鼎奖负责人回应称,“代孕弃养事件的曝光,让郑爽的人设瞬间崩塌,这是她咎由自取,更与当初我们授予荣誉的初衷背道而驰。所有人都为曝光的代孕弃养行为而感到震惊。践踏公民权益、败坏人伦道德是对我们所珍惜的一切的挑战。这绝不能容忍。”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22日发文呼吁,电视艺术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自觉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文艺作品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南方都市报评论指出,作为当红女星的郑爽这次在网络上遭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抨击,而鲜有“死忠粉”为之洗地,一些商业合作方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出面切割。这一现象警示,不管是什么样的流量明星,只要逾越社会大多数人所坚持的道德底线,就可能为大众所唾弃。人民网评在微博上对此事件发布评论,没有高质量作品空有流量,却屡屡登上热搜,浪费公共资源。游走在法律边缘,把道德踩在脚下,不仅玷污了“偶像”二字,更影响社会风气,荼毒青少年。整个娱乐圈都该好好反思,全社会更该对劣迹艺人零容忍。
二、舆论揭露并分析代孕产生原因以及社会危害
(一)代孕违法成本过低导致代孕产业链发展。澎湃新闻称,部分明星出于保持身材、维持事业发展等需要,既想享受天伦之乐,又不想承担生育之苦,所以有了代孕的想法。此前,某女星在节目中发表要“生孩子找个肚子就行”的相关言论,可见代孕想法在“星圈”中不是个例。钛媒体发文称,郑爽代孕弃养风波背后是代孕机构钻法律空子,违法成本过低。不仅在于当前的法律条文指向明确,即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对于游走于代孕产业链的网站和中介来说,没有法律依据,还在于实施代孕相关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3万元以下”的处罚力度很难对这个行业起到震慑作用。光明日报评论称,无论是在合法代孕的部分国家,还是选择国内代孕黑产业链,“买方”显然不会要一个不健康的婴儿,那这些婴儿“何去何从”,不敢想象。代孕产业中已变为特殊商品的孩童,并无法像合法生育下的孩童,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权益保护。南风窗认为,当身体被与商业运转绑定,所谓的“自由”与“权利”,便面临被沦为枷锁的可能。在这里,女性选择的“意愿”,至少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由于无知而引发的被迫“自愿”。供应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合理利益和诉求在于什么。第二种畸变的“自愿”出现了,被生存、伦理人情所迫的“自愿”。微信公众号侠客岛认为,代孕产业链条上没有人会“用爱发电”、仅靠生育热情从事这个行当。对代孕机构和中介来说,代孕母亲的产品就是婴儿,最终是利润;对代孕母亲来说,从事这行本质上也是因为经济状况不佳。现在非法状态的代孕尚能催生如此大规模的产业链,若合法化,资本和利润驱动之下,谁来判断代孕妇女是否“自愿”“自由”?
(二)代孕物化剥削女性,败坏人伦道德。成都商报认为,代孕使得妇女沦为生育工具,有损代孕妇女的人格尊严,使得“人人平等”成为空话。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评论称,在我国代孕行为是被明确禁止的。把女性的子宫当作生育工具,把新生的生命当作商品买卖,甚至可以随意丢弃,这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不止损害女性健康、物化剥削女性,更是践踏公民权益、败坏人伦道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反对代孕。他表示,如果自由不加限制,如果你的身体完全属于你,那一定会产生强者对弱者的剥削。@作者海菱认为,代孕本质有钱女人对穷女人的剥削,有钱人对穷人的压迫。当女人子宫可以自由买卖,富人一定会选最优质的。财新网认为,人不同于商品,这恰恰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有钱就可以代孕,任性地认为代孕之后可以随意处置,这无疑是一条文明的歧途。荆楚网评论称,代孕的危害,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一产业的本质,就是租用他人的子宫以及买卖儿童,此举不仅违背人伦,还漠视生命。而由于处于灰色地带,代孕者需要承担相当大的痛苦和健康风险,而所得报酬大部分被平台和中介攫取,是对弱者赤裸裸的剥夺。由于多数寻求代孕的家庭,都想要优秀健康的孩子,“弃养”的残忍行为时有发生。
(三)代孕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据新华视点报道,虽然目前中国明令禁止开展代孕服务,但这并没有遏制住代孕行业野蛮扩张的步伐。代孕转入地下,一些人出高价走非法途径。非法代孕打破了传统生育观念和生育秩序,带来一系列医疗、法律、伦理等风险。环球网报道乌克兰代孕市场认为,代孕让贫穷的家庭铤而走险,打着合法的招牌却不受保护,代孕的需求者和提供方的权益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代孕妈妈和她们所生的孩子经常受到伤害,有些孩子会被预期父母抛弃,有的被弃养儿童会被人贩子贩卖,甚至被残害出售器官。华商报报道印度代孕市场认为,在印度代孕产业蓬勃发展、政府监管不周下,许多代理孕母遭到压榨,甚至赔上健康和家庭。印度穷苦妇女因代孕遭到不人道待遇而死亡的事件层出不穷。新华社调查发现,代孕妈妈多在“黑诊所”诊疗,要承担三大风险,一是医疗风险,大部分地下代孕,存在消毒不彻底、器械重复使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二是法律风险,婴儿不能作为交易商品,所以代孕合同本身就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三是伦理风险,代孕对传统的道德观和人伦观构成挑战,女子成了“生育机器”。一些代孕子女由于存在生理、器质性缺陷,被认为是“残次品”,遭父母嫌弃。
三、舆论呼吁加大对代孕黑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尽快填补国内法律空白
(一)舆论呼吁尽快填补法律空白,提高违法成本。光明日报呼吁,对于目前国内法律存在的空白,则有必要借此机会倡议有关部门尽快填补,不能再让代孕黑产业链继续钻法律的空子了。瞭望东方周刊认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社会要不断提升公序良俗,涵养文明伦理,唯有进一步扎紧法律篱笆,对相关各方的违法行为和惩戒措施进行细致规范,才能让代孕黑产无空子可钻。荆楚网指出,法已禁止却仍可为,究其原因,是法律没有织密网络,没有长出牙齿。禁止代孕应该有更为详尽、明确、严厉的法律规定,以堵上漏洞、破解困局,避免人伦悲剧重演。
(二)建议监管部门严查代孕市场,严厉打击代孕黑产。新京报建议,对灰色地带的治理,特别是针对黑中介组织代孕、生殖旅游等现象,要加强舆论攻势以倒逼综合治理。这里面,要重点杜绝大学校园中的非法代孕招募,以及加强医疗专家群体的伦理与法律规制。中国青年网认为,相关监管部门亟需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买方和卖方进行严查,揪出其背后的产业链。唯有提高违法成本,严惩买卖生殖细胞、提供代孕服务以及非法干扰生殖秩序等行为,将其堵塞在利益的大门之外,才是为未来可能因为同样问题无法“上户”的千千万万个孩子的人生负责。环球时报呼吁,以毫不含糊的明确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代孕的黑色产业链,堵住这个社会危害巨大的伦理黑洞。
(三)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段伟文表示,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特别是已经发生的代孕行为中代孕儿童的利益。这其中,不仅应该高度关注孕育期间代孕胎儿的权益,还应该考虑通过社会工作者和公共监护人等制度安排,使其权益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四、分析研判
“郑爽代孕弃养”事件持续发酵,舆论密集批评郑爽行为突破道德底线,影响极其恶劣,分析代孕产生原因以及社会危害,呼吁尽快填补法律空白,提高违法成本,打击代孕黑色产业链。但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代孕有一定的合理性,个别网友甚至捏造“卵子被偷”“郑爽不知情”等,为该明星洗白。建议:
一是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填补法律空白。对代孕行为立法明令禁止,提高违法成本,严惩买卖行为,斩断代孕黑色产业链,堵住漏洞。
二是开展打击代孕黑色产业链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应开展全国性、地方性的专项行为,打击黑色产业链。密切关注代孕进校园、农村等治理空白或薄弱地区。建立代孕线索征集制度,重视网络舆情,做到有案必查,有案必究。对可能存在的代孕机构涉黑行为严惩不贷。
三是加强对娱乐圈整治,规范明星艺人行为。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明星艺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相关奖项提名前,应对涉及的明星艺人进行资格审查,做好舆论评估,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无重大污点。对有污点的明星艺人禁止其参加电视节目,降低其曝光度。
四是加强互联网平台涉娱乐圈信息的治理。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严控娱乐圈热搜次数,对粉丝不理性行为及时干预。不断提高网民媒介素养,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