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堪比贩毒!地球人,快连沙子都用不起了!

admin2025年05月02日 16:14:56
阅读:
标签: 砂石 砂子 消耗
分享:

一条挖砂船年入过亿,比贩毒还暴利

 
  一平方米房子需要800公斤,一公里高速需要5万吨,一公里高铁需要12万吨,一座核电站需要1200万吨。
 
  随处可见的砂石,竟然成了全球性紧缺物资。
 
  2009年以来,我国砂石价格从不足40元/吨,涨到了近100元/吨,涨幅超过200%。
 
  据百年建筑网数据,最近几年,全国砂石价格都在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5月18日,砂石均价114元/吨。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天然砂持续领涨,每吨价格为162元、177元,达到历史高点。华东、华中地区砂石行情火爆。
 
  价格暴涨之下,砂石更加紧缺,也是推高房价的隐形成本之一。
 
  2019年以来,中国多地陆续出现砂荒。湖北多条高速、机场曾因缺少砂石而停工。广东省惠州地区有砂场甚至“摇号供应”。今年年初,基建大省广东也有多处工地因砂子短缺而停工。
 
  2019年,广东砂石缺口达2.31亿吨,河南建筑砂石缺口1.7亿吨,福建也达到了0.8亿立方米。
 
  联合国环境署报告称,全球每年要消耗超过500亿吨砂石资源,平均每人每天消耗18公斤,仅次于水资源。
 
  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砂石消费国,占比近半。2020年,我国砂石消费总量同比上涨约1.39%,达到178.26亿吨。仅广东一省,一年就消耗了12.8亿吨。
 
  2019年,泛长三角集群居于七大城市群之首,在全国砂石骨料消费总量中占比达20%,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为主要消费省市。
 
  有研究显示,中国过去几年中消耗的砂子总量,已超过美国上世纪100年的砂子消耗量。
 
  据中信证券,目前全国城镇存量住房约373亿平方米。按此粗略估算,需要由300亿吨砂子来填充。
 
  而全球砂石需求未来五年增速仍将保持在5.5%。
 
  这意味着,全球性“砂荒”仍将蔓延,而中国砂石紧缺将更为严重。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2018年4月,多次考察长江的总书记心情沉重。
 
  河砂盗采是长江生态失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江流域潜伏着众多盗砂船,这些“砂耗子”短短一小时能吸砂上千吨,按凌晨开工至次日6点计算,每天工作6小时,一夜之间可暴赚近百万元,一年收入过亿,利润甚至超过贩毒。
 
  盗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巨大且不可逆的:抽沙泵会吸走鱼虾和水生植物,破坏生态系统;也会形成深坑,出现漩涡,甚至导致河岸崩蚀,危及防洪和河道安全;还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威胁用水安全等。
 
  2016年,“非法采砂”在中国就已入刑,为什么盗砂案件反倒有增无减?
 
  暴利是最大的诱因。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采砂区,水域点多线长,吸引不法分子采取更隐蔽的方式铤而走险,非法采砂屡打不绝。
 
  经过几十年的掠夺,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已基本无砂可采。
 
  除了长江,洞庭湖、鄱阳湖也未能幸免。
 
  2000年左右,大规模挖沙兴起,每年都为两湖沿岸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湖面上,采砂船数量一度高达近500艘,噪声喧天、水体浑浊。
 
  高峰期一年的采砂量相当于一个湖泊20年的沉砂量。连续10年的高强度采砂,便将200余年的沉砂量采得一干二净。
 
  密集挖沙使得长江流域的濒危动物白鳍豚已近绝迹,江豚数量也大幅减少。
 
 
▲被挖空的鄱阳湖,1995年12月与2013年12月对比
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
 
  2018年6月,中国水利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以保护生态环境。
 
  但采砂并没有被彻底叫停。据中国水利部编撰的《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19》,2019年,长江干流河道、洞庭湖和鄱阳湖行政许可采砂共完成61项,实际采砂总量约3524万吨,疏浚砂利用总量约4205万吨。
 
  真正在市场流通的砂石量则无法统计,远超上述数据。
 
  19世纪诞生的钢筋混凝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一座建筑三分之二都是混凝土,“看不见”的砂石,则是占混凝土重量80%、成本50%的重要原料。
 
  来自河流的天然砂石,经过水流数千年的磨蚀而形成,是理想的建筑材料。沙漠虽然占到陆地面积的21%,但其沙子却因为过于光滑细腻而不能用于建筑。
 
  但砂子正在随着全球各地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而逐渐“消失”。
 
  国土一半以上都是沙漠的阿联酋,2014年,竟然花了4.56亿美元用于进口砂石。
 
  迪拜造价15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建筑哈利法塔,浇筑了33万立方米混凝土,所用的砂石来自半个地球之外的澳大利亚。
 
  除了耗资140亿美元造出5.72平方公里的旅游胜地棕榈岛,迪拜还在2003年再次刷新纪录--开启世界岛项目,这个由近300个小岛组成的大项目,覆盖海域面积达54平方公里,填海成本高达815亿元,用掉了3000万吨岩石和3亿立方米海砂。
 
  但在填海造陆的决心上,迪拜还是输给了新加坡。
 
  新加坡是全球砂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自1965年建国以来,大力填海造陆,土地面积从581.5平方公里到2019年的725.7平方公里,增长了近25%!
 
  新加坡用砂石骨料,生生造出了一个苏州市(143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十年就能造一个澳门(32.8平方公里)。
 
  该国滨海湾花园的未来主义建筑天空树令游客神往,诠释着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却是以邻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土”和家园的流失为代价。
 
  印度尼西亚为此牺牲了24个岛屿。而湄公河下游的砂石也源源不断流向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预计,本世纪末,湄公河三角洲的一半将消失。
 
  新加坡的野心还在不断膨胀,扩建中的大士港口有望在2040年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码头。预计至2030年,新加坡将扩张至760平方公里。而每填海一平方公里,就需要3700多万立方米砂石。
 
  为了应对贸易禁令和砂石短缺,新加坡一直在囤砂子,将之作为战略资源。
 
  自1985年以来,全球填海造陆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2个上海。
 
  人类城市扩张的欲望,让全球的砂石争夺战仍旧不眠不休。
 
  在这场战争中,印度也是全球最疯狂的国家之一。印度“砂子黑手党”横行,印度警官也经常在执法中丧命。
 
  墨西哥、南非、肯尼亚的挖砂生意也被黑帮盯上,牙买加的偷砂黑帮甚至将整片海滩偷走。
 
 
  砂石日益枯竭,只因其不可再生。
 
  未来,砂石全球供需失衡仍将是常态。
 
  全球城市人口已经超过40亿,比1950年左右翻了四倍。据联合国预计,未来30年还将有25亿人口进城,其中,中国、印度分别增加4.16亿、2.55亿。城镇化加速带来房产和基建持续火爆,全球的砂石需求只增不减。
 
  今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6%,房屋新开工面积5.3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8%。
 
  2020年,中国政府增加了1000亿元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到2035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将建成中国铁路网20万公里,其中高铁约7万公里,仅新增高铁带来的砂石需求就超过40亿吨。
 
  未来三年,中国将新增铁路里程3000公里,新改建高速公路2.5万公里,新增民用机场30个以上。
 
  种种基建利好因素,将推动我国2021年砂石需求居高不下,维持在200亿吨的高位。
 
  2000年-2018年,在城市化大潮下,印度建筑用砂的年用量也大约增加了两倍。
 
  但在需求膨胀、资源持续减少的同时,全球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进一步导致砂石供给大幅下滑。
 
  以中国为例,201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环保整治风暴,多地关停采砂厂,并严打河道、石山非法采砂,砂石骨料生产商急剧减少。
 
  2016-2021年,我国砂石矿山数量由5万多座下降到近1.7万座。据工信部数据,全国砂石企业由2013年的5.6万家减少到1.7万家,2018年关停得更多。
 
  2002年美国有超过2000家露天采石场,2019年已经下降到不足1000家。
 
  为了应对砂石短缺的窘境,全球各地政府、企业都在行动。
 
  首先是寻找天然建筑用砂替代品,增加人工砂、海砂比重。
 
  人工砂,也就是机器制砂,利用天然石材或废弃材料加工而成。在中国、美国、日本,机制砂都逐渐成为天然砂的替代品。
 
  2010年以来,在中国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机制砂行业迅猛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亿吨,成为我国建设用砂的主要来源。
 
  据中国砂石骨料网数据,我国机制砂消费量2019年达194.1亿吨,与产量几乎持平,机制砂消费量比重从2008年的36.0%提升至2019年的91.1%,已是市场的主流。中国建材等十几家建材上市公司早已纷纷抢食这块高利润业务。
 
  不过,即便资本开足马力,机制砂依然追不上需求飞涨的步伐,并同样面临资源有限的问题。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海洋。不过,海砂中含有氯离子,容易加速钢筋锈蚀老化,需要进行淡化。目前海砂淡化技术尚不成熟,未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因此海砂总体规模较小,约为6%。
 
  但在河砂不足的情况下,海砂盗采也日益泛滥。据中国海警局数据,2020年全国盗采海砂总量超过1.5亿吨,在沿海及中部省市暗中流通,成为危楼隐患。
 
  最近几年,中国也开始从马来西亚、朝鲜、俄罗斯、菲律宾等邻国进口,缓解燃眉之急。
 
  2018年-2019年,我国沿海的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市从东南亚进口河砂共2512.58万吨。但相对而言,其市场占比依然很小,只是杯水车薪。
 
  废弃混凝土回收、工业矿渣、建筑垃圾回收等,也在解决砂石稀缺中被寄予希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未来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从中将“淘”出不少的砂。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都无法从根本上弥补砂石缺口。眼下及未来,最重要的还是开源节流,否则,总有一天,砂子也是会用完的。
 
  讽刺的是,耗资、耗沙巨大的迪拜世界岛已陷入烂尾,并在缓慢下沉。从卫星图上看,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仿佛一道巨大的伤疤。
 

 
 作者 / 杨 倩
 
  [1]  Sand War Denis Delestrac
 
  [2]  Sand and Gravel in the U.S. Jessica Raff
 
  [3]  Time is running out for sand Nature
 
  [4]《2年间东南亚河砂出口中国2512万吨,我国砂石缺口有多大?》 中国砂石协会
 
  [5]《透视长江“采砂之患” 保护与利用的“两难”困局如何破解》 新华每日电讯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