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人民群众,讲好中国故事

admin2025年05月01日 19:32:03
阅读:
标签: 中国 故事 文化 成本
分享:

我们正在做更适用于普罗大众使用的翻译辅助工具,希望能在各种使用场景下满足我们中外互译的需求。我觉得首先是缩小跨语言沟通理解的鸿沟。



 
  普通的中国人努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就是在创造美好的中国故事。
 
  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能把自己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直接的分享给西方的普通人,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办法。
 
  1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新闻,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全球招募外国网红。公平的说,CGTN的节目质量,在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也开始拥抱新生事物。然而,这个招募外国网红,帮助讲述中国故事的做法,我不看好。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并非是CGTN不努力,而是中国的媒体在对外宣传上,天生就有劣势。欧美主流媒体有一个很阴险的招数,就是把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和媒体人,都打上一个国家附属媒体(China state-affiliated media)的标记。
 
  这个标记一旦打上,在西方人眼中,你的言论就没有客观公正了。
 
  推特上,相对民族主义的《环球时报》和胡锡进个人账号,都打上了这个标记,CGTN自然也不例外。
 
  在国内,很多网友都觉得财新的屁股有点歪,但在美国人眼中,财新也是中国国家附属媒体。推特上,财新的账号收到的待遇,和环球时报是一样的。
 
  我曾经和财新的朋友聊天,他们曾经希望,财新英文版能用更加客观全球视角的叙事,在西方社会建立起一定的公信力。环球的英文版其实也比中文版更加全球视角,更自由化一些。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本来没有错。
 
  然而,财新也没有逃脱被标签化成中国国家附属媒体的命运。这个标签,和观点立场都没有关系,只要是中国媒体,就被打上一个异类的标签。
 
  这个标记,让西方人和西方媒体就自以为天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中国的媒体说中国好,你是国家附属媒体,肯定不可信。如果中国的媒体说中国某个地方不好,“你看你看,国家附属媒体都说中国某个地方不好了,实际情况肯定比媒体描述的坏一百倍。”
 
  2
 
  这个阴险的标签,直接摧毁了中国媒体,和媒体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公信力。美国媒体可以肆意造谣,因为他们自居是独立媒体,即使被抓到造谣实锤,也是善意的,是偶尔的疏忽。而中国媒体即使说真话,也是政府附属媒体,也不可信。
 
  但这个问题,我们也很难直接反驳。
 
  中国的体制,党管媒体,媒体本来就是喉舌。所有的媒体,不管环球时报还是财新,都要接受宣传部门的监管。这个制度对目前的中国是完全必要的。
 
  当然,中国人都知道,虽然所有媒体都是党管,但很多媒体并不一定完全按照党的口径说话,还是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意志和自己的观点。但西方老百姓认为,你既然是党的喉舌,被党管,你肯定100%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独立性,肯定是宣传机器。
 
  通过中国自己的媒体,在海外讲中国故事,让西方老百姓相信你,就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不可能放弃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让西方老百姓认为,中国的媒体是存在自由意志的,是可以公正客观的讲述问题的。
 
  这个处境,不仅仅是媒体。大学学者也一样。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是国家开办的大学,没有纯私立的大学。教授学者的薪水,本质上拿的也是国家的钱。西方自然可以用这个攻击中国也没有独立学者。
 
  外交部的官员在这方面就更加弱势了,他们本来就是政府体系的一部分。
 
  这个两难处境,是中国对外宣传,讲述中国故事非常困难的一点。在西方的叙事体系下,被标签化的中国媒体、学者和官员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3
 
  怎么破这个局?我自己觉得,靠媒体自身确实很难,能做到多少算多少。
 
  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走向全球,要靠人民群众。
 
  西方可以把中国的所有媒体,无论自由派还是民主派,都打上政府喉舌的标签。
 
  但西方不可能把14亿中国人,都打上政府喉舌的标签。
 
  我们中国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自讲述的,普通人的中国生活,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西方媒体丑化中国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找一个跑到西方的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述他们的所谓苦难生活,然后媒体添油加醋报导一番。这几天纽约时报就在炒作这个话题。找了一位匿名维吾尔族女性南希,讲述了一段谁也无法验证的故事。这位南希出生在体制内家庭,生活优越。但她很早就离开中国去了土耳其,然后去了美国。文中说,她认为她的父母给她发的信息都是政府监控下的假信息。然而,如果她认为她父母给她的信息都是假的,那么她所谓的那些被迫害的亲戚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在纽约时报写了好几段南希的表述后,来了一句话,“南希的说法无法得到核实,但这些描述与记者、外交官和人权组织的描述相符。” 这些无法核实的描述的源头,也许都是同样的,当然会相符。谎言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老实话,这招真的挺好使,很能感染人。我们解放战争时,也有用来感化国民党俘虏的诉苦运动。
 
  但那时的中国,是真的苦真的难,诉苦运动是真的能引发共鸣,打动人心。
 
  今天的西方媒体的这些招数,根本欺骗不了今天的中国老百姓。但对不明真相的西方老百姓,还是有非常好的效果。
 
  怎么破?靠中国外交官,中国媒体,挺难的。因为西方人眼中,都是党的喉舌。
 
  要破,得靠普通人。靠普通人,用事实和真相去破。
 
  我记得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
 
  把中国人的生活记录下来,让西方人看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不需要带任何政治色彩,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这种中国故事,让CGTN讲,让环球时报讲,西方人认为,是政府宣传。让一个个普通人自发的去讲,就不是宣传,是活生生的生活。
 
  为什么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两部主旋律电影大受欢迎。因为这两部电影没什么大道理,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生活。
 
  过去三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不折不扣的奇迹。讲好中国故事,不需要夸张,不需要政治宣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讲述真实的,中国普通人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当然,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难点。
 
  中国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普通人的,感动人心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目前没有办法,原汁原味的由人民群众直接传递给西方。绝大部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效果,也有负面影响。
 
  通过官方媒体做为中介去传播,味道就变了,标签就打上了,外国老百姓就不相信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不知道。也许有一天,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吧。
 
  4
 
  最后,讲讲文化输出的有效方式。
 
  我19年写过几篇关于文化输出的文章
 
  《文化霸权之路 - 从美国说起》
 
  《座无虚席的NBA中国赛,意料之中,心平气和》
 
  美国的建立文化霸权,也没有那么容易的。100多年前,美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文化上还是欧洲嘲笑的对象。从经济世界第一,到文化世界第一,美国走了50年
 
  然而,技术变革导致的新的文化形态出现。留声机、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
 
  上一次技术革新导致了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大幅降低,电影电视的复制成本远低于话剧歌剧。而留声机,广播电台的复制成本,也远远低于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复制成本降低,让文化产品的受众,从很小一部分的高端人群(欧洲古典音乐家大部分都是贵族出钱养着的),变成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家想想印刷术的意义吧。
 
  而美国抓住了这个机会,抓住了新的文化形态,弯道超车,在文化上战胜了老欧洲。
 
  中国的文化输出,要靠新的文化形式,靠创新。
 
  如果说,文字+手抄本,戏剧,交响乐团,算是第一代文化形式。特点是高生产成本,高复制成本。活字印刷,电影电视,音乐唱片录音带算是第二代文化形式,特点是高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
 
  传统单机电子游戏,也算是第二代文化产品,高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
 
  第三代文化产品,特点是:低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
 
  网络游戏算是2.5代。游戏本身还是高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但网路游戏的内容,不仅仅是开发商开发的游戏,还包括玩家游戏内的互动体验。这部分就是2.5代,低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
 
  最新的Minecraft,和Robolox,就算是2.75代文化。玩家产生的内容不仅仅是互动,还包括游戏内容。游戏业就开始向低生产成本的第三代文化产品过渡。
 
  技术的发展,使低生产成本,低复制成本的第三代文化产品,开始出现。今天的手机摄像头,可以拍出比几十年前电影摄像机还好的效果。而剪辑这个本来非常复杂的工作,也可以用手机轻松进行。
 
  Youtube上的UGC,抖音,快手,这些都是第三代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网文平台让任何人都有写作成为大神的机遇,也算是第三代文化产品。
 
  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实现文化霸权,要靠新一代的文化产品。
 
  中国手机游戏的海外的一年销售额,可能超过所有其他类型文化产品,历史总销售额吧。2020年一年,据统计,中国手游有37款,在海外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总收入应该在百亿美元以上。
 
  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在疫情前,也不过百亿美元量级。全球电影总票房,也就400亿美元。
 
  我们不太瞧得上的游戏,现在是中国文化输出最大的品类,远远超过其他。
 
  当然,游戏本身,也许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种文化输出,但只要中国人做的文化产品,被外国人看,玩,消费,就是中国的文化输出呀。
 
  日本的,卖到海外的漫画,大部分也不是日本传统文化背景。但大家都认为这就是日本的文化输出呀。韩国的明星,歌曲,综艺,也不是韩国传统文化,难道“韩流”不是韩国的文化输出吗?
 
  中国人做出风靡全球的,创意十足的文化产品,本身就是中国故事最好的体现之一。
 
  5
 
  跨国文化交流,语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我是一个写文字的,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文化传播,特别是跨国文化传播上,文字的无力。
 
  文字必须经过翻译才能被其他国家所理解,而翻译后的文字,失去了一半的力量。
 
  为什么乌合麒麟能引起国际上这么大的关注,因为,图画天生就具有跨越不同文化的力量,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被其他文化背景所了解。
 
  同样,和日本小说相比,日本漫画动画也更容易被西方社会的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我自己是做互联网的,最近三四年,广告形式最大的变化就是,短视频广告在互联网广告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互联网广告,从文字链接,到图片Banner,再到今天的视频广告。
 
  如果有人研究今天青少年的信息输入途径,应该也会发现,文字的比例在下降,视频的比例在上升。
 
  我预测,对外的文化输出,最有力量的形式,将会是视频。如果我们看中国人在西方平台上的影响力,我相信李子柒这样的视频网红也是影响力最大的。
 
  6
 
  马丁路德金在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中有这么一段话:“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将没有歧视没有仇恨没有种族区别。他的梦想,今天的美国没有实现,在能看到的未来,也看不到实现的希望。虽然有了各种平权法案,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仍然问题多多。
 
  今天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问题,我认为双方都存在责任。对有色人种隐性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白人还是瞧不起有色人种。
 
  但同时,黑人一方也不是没有问题。黑人日益依赖福利和平权法案的各种照顾,没有那种一定要超过白人的上进心。如果黑人在歧视和打压的环境下仍然能在各方面都超过白人,所谓歧视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个去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敌意与日俱增,相互越来越不理解对方。两国的舆论场上,都充斥着愤怒情绪。
 
  但我仍然有一个和马丁路德金一样,不合时宜的梦想。认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民群众,总有一天可以相互理解。我相信,我的梦想能够实现。
 
  中国和中国人,即使在西方的歧视和打压下,我们也有能力,团结一致,创造出比美国和西方更辉煌的经济和文化。那时,西方的偏见和歧视,也就不攻自破了。
 
  同时,当我们强大时,我相信,我们也有比西方更包容更博大的心态。
 
  毕竟,人类之间共同的特性,远远超过了之间的差异。我们也没有“一神论”宗教那种,对异教徒毫不宽容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和传统本来就是海纳百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7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我们努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就是在创造美好的中国故事。
 
  有余力的朋友,把自己的生活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就是在讲述中国故事。
 
  如果有办法有渠道,能让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能把自己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直接的分享给西方的普通人。也许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办法。
 
 
作者/老C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