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帮帮忙》:媒体女包公,中原百姓眼珠子、小棉袄,金贵着呢,稀罕着呢

admin2025年05月01日 01:38:28
阅读:
标签: 小莉帮帮忙 媒体
分享:

在百姓心里,她们就是身边人,是女包公,是心和老百姓在一起的自家人!是中原大地的好女儿,是中原百姓的眼珠子,小棉袄,金贵着呢,稀罕着呢!

 
  哭泣的记者“小莉”登上热搜,堪称全国媒体的清流!这才是真正的好记者!小莉,那就是个“女超人”!是中国无数媒体民生记者的缩影!正是这份平凡的付出和坚持的勇敢,蕴藏着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力量!一句话,老百姓朴素地,天然地喜欢那些为老百姓利益做实在事的小莉们,哪怕她们并不为外界所知!  
 
  《小莉帮帮忙》:媒体女包公,中原百姓眼珠子、小棉袄,金贵着呢,稀罕着呢!
 
  1/媒体清流:铁笔走天下,要为平民写喜悲!
 
  而今铁笔走天下,要为平民写喜悲!哭泣的记者“小莉”登上热搜,堪称全国媒体的清流!这才是真正的好记者!
 
  很多人因为安阳的犬事舆情才第一次了解到这个节目,实际上《小莉帮忙》在河南省是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
 
  《小莉帮忙》的报道范围是以郑州市为中心,向周边市县辐射,基本涵盖河南省大部。
 
  对于相对紧急的事件,记者小莉可以在接到求助人的电话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帮忙,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地理上的接近可以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亲近感,因为节目中播出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更能获得受众的关注。
 
  图片
 
  早期的民生新闻更多的是通过采访、调查向受众陈述新闻事实,中心思想同是以民为本,而帮忙类节目新闻则向前走了一大步,真实地参与到百姓的生活中去。
 
  图片
 
  图片
 
  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内容是一地鸡毛,全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天灾人祸、邻里纠纷、街头闹剧等毫无新闻价值的琐碎小事,日复一日地不断重复那些停水停电、噪声扰民、质量投诉甚至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等问题,视野狭窄,一辈子成不了名记者!
 
  还有人说,帮忙老百姓的节目再做也得不了中国新闻奖,非常容易陷入“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圈中。闭上你的臭嘴,有些媒体和媒体人是活在老百姓的心里的!你明白吗?
 
  图片
 
  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口碑!《小莉帮忙》这个栏目三俗吗,低端吗?为老百姓帮忙的节目低端的话,什么节目又高端了,高尚了?说这样话的人,简直三观不正!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轰轰烈烈,比起时政记者围着高官转悠,容易提拔,比起调查记者和战地记者,一篇报道轰动业界,民生记者似乎平淡无奇,但他们却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线新闻尖兵!是捍卫和护佑百姓福祉的身边人!
 
  平凡咋了,平凡背后是伟大和坚守!你居然还看不起为老百姓帮忙办实事的民生记者了?
 
  还有人说, 帮忙类新闻节目,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民生新闻框架内,地方电视台所进行的探索。由于受资金、硬件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帮忙类节目基本上都局限于本地的帮忙。他们很难做出全国影响,再火也只是当地几个人知道!
 
  图片
 
  说这话的人,也是自鸣得意,自以为是,你就是全国知名的媒体人了,你帮不上当地老百姓,老百姓也不会认可你,每个地方如果都有《小莉帮忙》这样的优秀媒体栏目,是不是社会会更好!你看不起民生新闻跑街新闻,老百姓认可,老百姓就喜欢那些心里有老百姓,为他们做实事的媒体人咋了!
 
  天大地大,为老百姓的媒体人,才是最大的!要说有名,当地老百姓知晓她们,爱戴她们,喜欢她们!权威只在人心,影响就会无处不在!
 
  《小莉帮忙》是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档帮忙类新闻节目,自2009年开播至今已经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节目。节目中所有的出镜记者都是名为“某小莉”的女记者,人数也从节目开播之初的5名增加至现在的数十名。
 
  主要节目内容就是当地百姓通过拨打节目的热线电话寻求帮助,由小莉出面对当事人进行采访,了解求助人的需求并帮助解决问题,河南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喜欢她们,喜欢她们的一心为民,喜欢她们为老百姓的真性情,就像河南人喜欢胡辣汤和洛阳的牡丹一样顽固!
 
  她们帮助的内容往往都聚焦于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难事、烦心事,“一次不合理的收费、邻里间的小小纠纷,偶然间的交通事故这些虽然都显得过于‘鸡毛蒜皮’,但却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都是他们所关心、所喜闻乐见的。”
 
  民生记者深耕基层,遇到的宏大主题少,凡人小事多,虽然付出很多,却经常被各种新闻奖项冷落,觉得新闻价值不大,做的是寻常巷陌的扫街报道,没有平地惊雷,有的却是水滴石穿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小莉帮忙这个栏目办了12年,外地人不知道,直到在热热闹闹的安阳犬事舆情中,河南电视台民生记者小莉哭了,才火了。
 
  她的眼泪,打动了许多陌生人!让为民说话的好记者哭,你心里受的住吗?
 
  更可怕的是,小莉在与同事私下沟通时,小声告诉对方,有人公然这样威胁她:要拿枪崩了我。
 
  本来,这是小莉不敢宣扬的细节,却被直播画面记录了下来,一时间,震惊人心。
 
  图片
 
  从“无法帮百姓忙”的屈辱悲伤,到“要拿枪崩了我”的恐惧害怕,小莉面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异变为借制度进行合法伤害的报复者。
 
  表面看来,狗主人“安阳王”只是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名正科级干部,但是,他的背后站着一种更加隐形的恶。
 
  2/小莉哭了,为民请命,为百姓说话,受了委屈
 
  小莉带着老人家属维权,遭遇携带警棍的神秘人拦击,而多部门在狗主人长期面前不作为,这些细节都是明证。
 
  安阳“狗咬人”演变成“人咬人”,民生记者小莉被逼哭,民众讨个说法有多难?
 
  图片
 
  狗主人还没道歉,小莉先对被害人一家道起歉来,觉得自己没能帮到受害者一家,公道如此难讨,实在无奈。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为民请命,为百姓说话,受了委屈,年轻女记者流下了真挚的泪!
 
  图片
 
  女记者的这一哭,是柔软的,却也是坚硬锋利的,点燃了无数信仰正义、良知人们的愤懑和怒火,舆情就此引燃!
 
  事情是怎么回事,老百姓看了9期,也看得真切!
 
  离谱的是后面:得知狗主人系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公职人员后,老人家属与记者去其单位举报,结果在现场遭到携带警棍的神秘人动手;而本来在“禁养”之列的巨型贵宾犬,也以“心理辅导犬”的名义办下了狗证。
 
  过程很琐碎,结果很奇葩:9期节目下来,事情仍未得到解决。
 
  一个简单明了,清晰的不能再清晰的事件为什么两个月都处理不了,要上升到全国舆论,让民众义愤填膺?
 
  河南电视台女记者哭了,几分无奈,几分悲哀。
 
  图片
 
  年轻的女民生记者小莉,有一颗爱民之心!这份爱民心,是一个记者最优秀的底色!
 
  女记者为什么被气哭,是因为这件事情的舆论,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受害者一边的。不过,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不是对恶狗和狗主感到气愤、不是同情受害人,而是质疑起了记者和媒体的“专业性”。
 
  当地河南电视台记者连续调解9期没有进展,还遭到了网络颠倒黑白的舆论围攻和网络暴力,心理憋屈,终于忍不住落泪。
 
  图片
 
  3/老百姓就是爱小莉这样真正一心帮助老百姓的记者,咋了!?
 
  有人认为,在《小莉帮忙》中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记者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
 
  在部分气氛较为伤感的求助事件中,有些记者时常在镜头前一边说一边无法控制地哭起来,甚至在求助人自身情绪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记者却“感同身受”,给人以故意“带节奏”之感。
 
  也有人对此予以坚决反击!说这样话的人,是要被河南热爱《小莉帮忙》这个栏目的铁粉,往死里骂的!
 
  如果不是身心俱疲,如果不是为舆论监督起不到作用,感到悲哀,小莉怎么可能会哭?
 
  还有人质疑说,在这样的节目中,新闻媒体就不仅是“监督者”的角色,更是老百姓的“代办者”,似乎离从新闻本位出发“做”新闻越来越远。
 
  这也是扯淡的话!新闻记者帮老百姓,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老百姓就是爱小莉这样真正一心帮助老百姓的记者咋了!?
 
  图片
 
  但愿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小莉帮忙》!
 
  图片
 
  你要不服,你也帮老百姓,让万千中原老百姓对你竖起大拇指?吃不到葡萄的人,鸡蛋里挑剔骨头,说人家《小莉帮忙》不好,你为老百姓做了个啥?
 
  女记者面对镜头痛哭的场景,值得被写入新闻教科书,看看如今的舆论监督环境到底有多差?官官相互的权力之网,一层纸背后居然是铜墙铁壁!
 
  电视民生调解节目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由来已久,曾经遍地开花,创造了可谓辉煌的收视表现。而如今,舆论监督遭遇地方软硬各种梗阻,参与采访的记者承受重压,9期调解难以解决一条狗咬人的事情,就别说更大的事情了。
 
  中国媒体里的民生记者,他们常常奔走在大街小巷、乡间田埂,总是行走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体会到民生的苦与乐。
 
  图片
 
  《小莉帮忙》就是这群民生媒体人中的优秀代表!
 
  接待市民来访,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选择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领导重视、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跟踪采访,矢志不移,全心全意!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小莉帮忙》开播12年了,因为帮忙成功率太高,求助人送来的锦旗太多,挂在办公室墙上就跟不孕不育门诊一样。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采访,探访了这个安阳舆情风暴中的首发媒体。
 
  图片
 
  因为帮忙风格各异,她们被送上各种外号,苗大侠--苗小莉、犀利姐--明小莉、媛追追--媛小莉、曦怼怼--曦小莉、霸气姐--刘小莉等。经常有人问,你们真叫小莉吗?
 
  其实,她们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因为帮忙时常笑,笑起来很甜,被称为甜姐的李小莉,真名李向丽。
 
  图片
 
  4月30日,李小莉见到求助人,他的父亲深陷收藏品世界。
 
  在她们的帮助下,许多事有了好的结果,她们也因此走红网络。最近,在郑州,小区内养鸡扰民七八年的大爷把鸡窝清了;在周口,被父母抛弃在家的4个孩子,找到了消失6年的父母。
 
  隔三岔五就有人往办公室送锦旗。
 
  每天早上9点钟过后,办公室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胡辣汤、水煎包的味道在空气中飘散,河南方言满屋子此起彼伏,大量寻找帮助的选题在等待处理,年轻的姑娘们正往脸上批腻子,擦粉涂红的面孔在化妆镜里左右晃动。
 
  幕后,有一个叫孔琛的男人,作为制片人,他正经历一天中压力最大的时刻。他要确定当天的选题,把所有小莉撒到这片叫「豫」的土地上,以保证晚上节目能顺利直播。
 
  图片
 
  一个男人由于打不通栏目热线电话,专程前往粉丝见面会试图现场求助,为了要回几百元工资。
 
  《小莉帮忙》是12年前从河南广播电视台一档叫《民生大参考》的新闻栏目里孕育出来的,那时正值传统新闻的黄金时代,总有遇到麻烦的观众打栏目热线,问“(麻烦)怎么解决”。
 
  起初,他们会派记者前去帮忙解决,但疑惑随之而来,“这算不算新闻?”于是,他们决定做一档纯粹帮忙类的节目,“一定要去解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问题”。最早的帮忙记者名叫陈小莉,栏目名称也由之而来。
 
  后来有19个名字都叫“小莉”的姑娘,一年365天,她们都在帮忙。
 
  图片
 
  4/一档办了12年、纯粹帮忙的电视节目,19个名字都叫小莉的姑娘
 
  一档办了12年、纯粹帮忙的电视节目,这是19个名字都叫小莉的姑娘,一年365天,她们都在帮忙。“每个人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栏目创办时的“五朵金花”,如今只剩下隋莉、刘艺,9年前从全省3000名小莉竞选者中挑中的10人,只有两人还在。
 
  图片
 
  这份工作对小莉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她们多数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招来时,相貌、普通话都是筛选标准。刘艺开玩笑说:明明可以靠脸,干吗这么辛苦。
 
  每天下午,那些出发时画着精致妆容的小莉,会带着五花八门的故事归来,还带回沾了灰尘的妆、被风吹乱的发、透着汗臭味的衣服。熬完整个夏天,这群爱美女孩用完的防晒霜总比身边朋友多。
 
  图片
 
  外出采访,被拒或受阻是家常便饭,小莉们难免被骂、被恐吓,有的被跟踪、被砸摄像机,有的被监督对象像抓小鸡子一样,拎着脖子丢出去,还有的被打得耳膜穿孔,身体淤青。
 
  有时回到办公室,小莉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又吵了一天的架。
 
  图片
 
  图片
 
  时代变了,观念变了,选题也在跟着变。早期的选题围绕在水电气暖、家庭矛盾、租房讨薪,后来多与奇闻异事、买车买房、违规执法、电话诈骗、儿童培训有关,如今婚恋纠纷、医疗整容、老年保健、网络贷款等问题多了起来。“我们的选题是时代风向标。”隋莉说。
 
  “(有的)觉得你天天关注鸡毛蒜皮的事儿,技术含量低。”刘艺说,“尤其是学新闻的,(读了)研究生的,他的理想很高,觉得新闻的殿堂是新华社、央视这样的地方。”
 
  她们曾粗略算过,每天播出15条节目,一年365天,要帮5000多个忙,还不包括那些一个电话打过去,事情就解决了的。已经算不清楚,过去12年里,小莉帮了多少人。
 
  图片
 
  “以前有人觉得,我们的节目都是做给‘下里巴人’看的,‘阳春白雪’的那些人不看。”刘艺觉得,“这种说法太片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帮忙,每个人都有吃喝拉撒,也有一地鸡毛的时候。”
 
  5/无私无畏,一台摄像机,一支话筒,就TA们的武器!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天天在电视上见到的他们,工作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民生新闻记者的上班时间是24小时,他们到底是怎么上班的?
 
  简单来说就是白班、中班、夜班、蹲点班、蹲所班……轮班倒!
 
  民生新闻记者,总自称电视民工!作为一名民生新闻记者,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有一种群体只有上班没有下班,整日在外奔波;这个群体无私无畏,一台摄像机,一支话筒,就是他们的武器!
 
  做民生记者很受气。别人的诉求可以解决,自己面对的压力和危险却常常只能独自面对。
 
  有时机子被砸、话筒被抢夺、人被打,疼痛在身上眼泪咽在肚子里,回来还要把当天的稿子发出去。
 
  其实你并不知道,民生新闻中,占比重最多的要数民生新闻批评类报道了,它是媒体实现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
 
  但是,民生新闻批评报道在采访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民生热线这项工作是大量的、琐碎的,而能见诸于报端和荧屏的只是一部分,有许多工作做在报纸刊发和节目播出的背后,不但耗费很多精力,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有时为了采访和调查落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常常误了吃饭和休息,吃闭门羹、坐冷板凳是常事,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没叫苦叫累,始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不吃请、不受礼、不以稿谋私。
 
  民生记者的苦和心里的憋屈,其中的一大难点在于采访的困难。
 
  6 / 小莉的哭,哭出了中国媒体民生记者的憋屈和无奈,也哭出了正义在社会现实之下的嬴弱无力!
 
  首先是批评对象的拒绝、排斥或者不配合,会使采访无法顺利进行或完成,特别是当批评报道的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或者只是一些比较小的利益冲突时,采访人员不能像对待那些重大舆论监督事件那样采取强硬措施,不能强制采访对象进行配合。
 
  为了一起简单的狗咬人事件,9期节目都调解不下来,就因为狗主人是一个官员!
 
  小莉的哭,哭出了中国媒体民生记者的憋屈和无奈,也哭出了正义在社会现实之下的嬴弱无力!
 
  民生报道,看似只是协调解决一些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儿,但是却是矛盾化解报道,通常会遭遇梗阻,最后看似小事的民生报道又发展为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如同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通过调查报道采访对象,力求在善与恶、是与非,真与假的二元对立中,挖掘出事物的真相,揭开恶、非、假的面具。
 
  但是这个过程,个别受访者会千方百计阻挠采访和报道,他们会隐瞒事实真相,各种躲避、不配合,甚至出现“暴力抗拒”的情况,这种阻挠对于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的展开,干扰非常大。
 
  在中国社会,做民生报道,不容易啊!
 
  图片
 
  华小莉和搭档唐思欧前往蒜苗地帮忙,蒜农求助找人帮忙免费抽蒜薹。
 
  民生记者,贴近民众生活,聚焦百姓热点,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很多时候,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自带“光环”,受到尊重和支持。
 
  但是由于舆论监督报道有其特殊性,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和其他行政职权,一旦遭遇阻力,很难获得有效的法律支撑。
 
  在相关法律缺失的情况下,舆论监督报道容易被打断,甚至很难抗衡地方官员权力场域的软硬梗阻式的遮蔽和袒护。
 
  如今中国媒体民生记者的新闻采访,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时代,那种车接车送、吃住宾馆、准备相关资料等已成为历史,相反借口工作忙回避采访、冷落记者、不提供采访方便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涉及民生类的批评报道采访,时有设置障碍,甚至打击报复,这些都给采访增加了许多新的难度,对记者采访提出了新的要求。
 
  7/ 媒体要“顶天立地”,市井民生不低,也不贱!
 
  媒体要“顶天立地”,报道关注民生,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的福祉利益!
 
  有一种理解叫“经世济民”,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市井民生。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为起始的民生新闻的广泛流行是“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
 
  自此电视开始“从上往下走,走到老百姓中间去,走向老百姓喜欢的状态。”
 
  记者要学会在宏大叙事里发现民生,在民生中发现民生疾苦,这一点来说,民生记者天然地拥有这种悲悯与情怀。
 
  不管事大事小,去看一看,跑的次数多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加深了,有时家里、邻居遇到什么事,他们也会打电话来说道说道。寻常巷陌,老百姓信得过民生记者!
 
  图片
 
  跑新闻,还不能没点勇气。有大火,去;有厂房坍塌,去。
 
  相比消防员,他们是另外一群“逆行者”。
 
  勇者,气也,是民生记者跑现场必不可缺的一股劲,是开展舆论监督报道直面假恶丑时,不畏威胁抵住诱惑的底气,更是身为记者勇担责任、肩负使命的气节!
 
  在央视与各省级卫视的多重重压之下,城市电视台在电视剧与综艺节目的竞争中,其收视率可以说是节节败退。
 
  以目前这两类收视市场“大投入+大明星”的主流合作模式来说,城市电视台以其较弱的经济实力可以说已经退出了竞争的舞台。
 
  但地方民生新闻以及其延伸性质的自办栏目,因其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却依然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拥有相对固定的收视人群。
 
  这种投资较小回报较大的自办栏目,无疑已经成为了众多城市电视台眼中的救命稻草。
 
  但即便是这种地域性的民生新闻栏目,各城市电视台依然面临着省级卫视地面频道同质性栏目的覆盖性压制。
 
  为了应对困境,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栏目就不得不被动的延长节目播出时间,拉通节假日。
 
  但这样就意味着,城市电视台必须生产出更多的民生新闻报道,小莉们越来越辛苦!
 
  8 / 民生无小事,哪怕是一棵青菜、一个西瓜,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民生记者关注着大事小事、新事旧事,这些事总有变化莫测、让人难以分辨的时候。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怎样才能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如借他们一双慧眼吧!
 
  从宏大的政策中,找到与百姓的连接点;
 
  在纷繁的经济现象中看到民生的悲欢;
 
  在理论的冰冷中感受鲜活而温暖的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民生,就是报道落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报道的吸引力问题,也彰显媒体的民本情怀。
 
  许多报道叫好不叫座,很大程度上是离百姓太远,而原因恰恰是报道角度的选择问题。
 
  记者习惯于从工作角度、领导角度、宣传角度、专业角度等报道经济现象,难免拒人于千里之外。
 
  规划、决策、政策,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发展,为了百姓福祉。
 
  报道要通过民生角度,拉近报道与受众的距离,提高报道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增强传播效果,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两头满意”。
 
  要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多说人话,少说官话套话,尽最大努力使报道生动引人,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闻,是报道,也是可供人们借鉴的经验,可以是单个的事件,更可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话题。
 
  民生无小事,哪怕是一棵青菜、一个西瓜,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9/中国媒体有多少民生记者?个十百仟万!
 
  在眼力上应具备更宽的视野,见人所见,更要见人所未见。能够从一个小切口,引出一个大话题,从而最大程度引起受众的共鸣,推动人、事、物正向发展,这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要考量。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出现时间较短的新闻形式,却以其贴近生活聚焦民众的特点赢得了普遍的关注!
 
  中国媒体有多少民生记者?个十百仟万!
 
  图片
 
  很多人认为媒体力量是很大的,但是当设身处地地采访以后才发现,会有一些无力感。
 
  但是他们之所以坚守,是因为他们知道,通过镜头和报道,哪怕能帮到老百姓一点点,也不想放弃!
 
  广东揭阳民生热线栏目民生记者陈佳燕说:之前我报道了揭西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去世了,他是被抱养的,乡里人当时没有给他上户口,通过我们的报道,有好多热心人给他提供帮助,后来他的亲戚说他拿到了户口,也顺利有了身份证,我们特别开心。
 
  在一次次的采访工作中不断成长,见证民生点滴,感受酸甜苦辣。
 
  报道安阳“狗咬人”事件的记者小莉,因为没有帮上老人的忙,悲伤的哭了。
 
  小莉的哭泣,也濡湿和刺痛了我的心。
 
  他们不该被忽略,不仅该被重视,还应该给予尊重和褒奖!
 
  今天,要向全中国媒体中那些优秀的民生记者致敬!
 
  小莉,那就是个“女超人”!是中国无数媒体民生记者的缩影!
 
  正是这份平凡的付出和坚持的勇敢,蕴藏着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力量!
 
  一句话,老百姓朴素地,天然地喜欢那些为老百姓利益做实在事的小莉们,哪怕她们并不为外界所知!
 
  在百姓心里,她们就是身边人,是女包公,是心和老百姓在一起的自家人!
 
  是中原大地的女儿,是中原百姓的眼珠子,小棉袄,金贵着呢,稀罕着呢!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舆论监督,从来不是媒体的错。
 
  一个担心是,如果连《小莉帮忙》这样的节目今后都没有了,就像江西南昌那个查酒驾的直播节目,最后的结果是节目停播,才是真正可怕的。
 
 
 
  参考资料文献:《19个“小莉”在帮忙》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李强
 
 
  作者/陈安庆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