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是假的,90后空巢青年的“孤单寂寞冷”才是真的

admin2025年08月07日 03:04:33
阅读:
标签: 空巢 青年
分享:

个体孤独、人际疏离、无序互动……现代社会呈现出“原子化”的典型特征,群体联结方式以经济影响力为核心,而非血缘和情感。未能与强势群体抱团的外围社会成员,越发碎片化、边缘化。

 
  这年头,一个月就能完成找老公、养儿子的人生计划。
 
  一场“王子变青蛙”的把戏过后,朋友圈的“驭夫秘籍”变成了“晒娃大会”。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让这只沉默寡言、热爱旅行的青蛙成了朋友圈的新宠。李泽言的老婆升级当妈,人手一只蛙,兢兢业业地割草养家。
 
  《旅行青蛙》缘何大火?蛙儿子说走就走,却成功激发了空巢老母亲汹涌的爱意和牵挂。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从这只青蛙入手,为你揭秘空巢青年群体搅动的内容风云。
 
  空巢青年一览
 
  内心寂寞,有闲没钱
 
  什么是“空巢青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最精准的概括,这群年轻人离开父母和家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租房、单身,快递只能寄到单位,最担心的是病倒在出租屋里无人发现。
 
  根据淘宝发布的《2017年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数据,20-29岁的空巢青年总数超过了5000万,其中90后占到了60%以上。按人口基数换算,每6个90后中就有1人独自漂泊异地。
 
  空巢青年最明显的属性是“宅”和“穷”。他们步入职场时间不长,且因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可支配的财产并不多。根据淘宝图鉴数据,8成空巢青年一年中淘宝消费不超过5000元。
 
  而在好奇心研究所发起的“你是如何扮演城市空巢青年”调查中,受访者将“宅”的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日会计划一个完美的现充周末,然后到了周末一个人在家宅两天。”
 
  “到周日下午了,觉得必须出去走走,去趟商场,哪里人多往哪扎,商场每层转一圈,空手回家。”
 
  空巢青年元素表
 
  穷且宅,总是独自一人又渴望社交和陪伴。空巢青年们“孤单寂寞冷”的内心,要用什么来弥补?
 
  孤独引发的陪伴需求
 
  游戏、内容和社交
 
  庞大的空巢群体,催生了“陪伴经济”的风口。从游戏到内容,再到社交领域,空巢青年的孤独成了商家最好的原材料。
 
  放置和养成:无处安放的爱意
 
  《旅行青蛙》的走红出乎意料,但从空巢青年的角度来看,又在情理之中。
 
  这只蛙从不说话,也不听主人指挥,背起行囊说走就走,偶尔寄张明信片回家。玩家既不需要氪金,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全部任务就是空闲时候收割庭院里的三叶草,给蛙买好食物和用品。
 
  听起来有些无聊,但贴近现实的生活场景、需要被照顾的宠物,都击中玩家们心里的柔软之处。空巢青年们将满腔的爱意都送给了这只青蛙,操劳它的起居,生怕蛙儿子累了、饿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游戏中也培养出“母子情深”。
 
  这只冷漠的小青蛙,不再只是虚拟宠物。它被玩家视作叛逆的孩子、未成年的自己,既消解空巢青年们在现实中接收的压力,又承载着他们无处安放的情感。
 
  在《“喵星人+”时代已来:云养猫之后,一场深刻的内容革命正在展开》一文中,我们曾介绍同公司的另一款游戏《猫咪后院》。这款游戏也属于放置类,玩家在自家后院放上猫粮和玩具,吸引猫咪来玩。没有人物、没有台词、没有剧情,吸引铲屎官的只有一群软萌猫团子。
 
  饿了要加饭、无聊了要赶紧递上玩具,放置类游戏的玩家们操着养儿子的心,对待这一群青蛙和猫咪。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却凭借情感牵挂将玩家的心牢牢拴住。
 
  而此前《恋与制作人》的走红,也验证了空巢青年的庞大情感需求。纸片人老公们凭借外表、情话和杰克苏人设,就能笼络大批少女心。疯狂氪金乙女游戏,不过是少女们宣泄情感的方式之一。
 
  养猫、养蛙、养老公……玩家们在放置类游戏里放置爱意,在养成类游戏里养成牵挂。现实里的空巢和孤独,在游戏里得到片刻纾解。
 
  内容产品发力
 
  敏锐的内容生产者们迅速捕捉到了空巢青年们的情感空白,文字、视频、音频……多种媒体形态齐齐发力,承包了这批敏感脆弱、具备无限潜力的受众。
 
  “新世相”公众号的定位就是“陪伴体”。创始人张伟在采访中曾提到,新世相的目的是“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的困惑、生活状态,是有人陪着他们的”。引起刷屏的《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就成为“佛系”青年最初的代言人。
 
  在视频领域,空巢青年的孤独和表达欲望催生了另外一种视频形式:视频博客(Vlog)。Vlog特指那些互动性和记录性更强的短视频,拍摄者们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在视频网站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碎碎念式的自说自话,记录生活里每一个有趣瞬间,Vlog弥补了空巢青年的表达欲,也让他们在视频平台上得到更多关注。以B站up主“中国BOY-Hans”为例,他的视频内容大多是些日常小事,死神辣条、整蛊室友……这些视频为他吸引了150多万的粉丝。
 
  音频产品向来以“情感”为主打牌,在空巢青年群体中也广受欢迎。夜听、十点读书……音频类节目提供情感抚慰、鸡汤治疗,配合深夜食用,更有治愈作用。
 
  但与以往的“一对多”音频节目不同,有平台针对个体,推出“一对一”的陪聊服务。以“绵羊热线”为例,它号称是“国内首家睡前陪伴平台”,借助睡前场景,提供专业主播一对一的语音陪聊和心理咨询。
 
  陪伴式社交:孤独里的生意经
 
  不局限在内容生产,陪伴经济还催生了社交平台的发展。同时,空巢青年们的“宅”属性也为网络社交提供了更大可能。视频、音频、VR技术加持……为了激发空巢青年的社交机遇,社交产品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音频产品不止输出录播内容,也同时上线语音直播,试图打造聊天社区。在荔枝FM的语音聊天室中,用户可以与主播互动连麦,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评论交流。以KOL主播为核心,以情感、八卦为话题,陪伴式的语音社交弥补空巢青年们的夜生活空白。
 
  在国外,视频社交方兴未艾。Houseparty专注于社群视频社交,创造线上的生活场所,鼓励学校或办公室的团队在空闲时间视频联系。基于现实关系的团队成员之间发起视频邀约,降低了单独打电话引发的社交焦虑,也为独居的人提供了更多社交机会。
 
  也有产品专注于陌生人视频社交。去年12月,Holla收购了Monkey,这两者都是主打年轻人之间的陌生人视频社交APP。平台通过标签为用户匹配聊天对象,双方可以通过视频邀约聊天。这种陌生视频社交在北美年轻人中大受欢迎,据36氪去年9月的数据,Holla上线一年就累积了千万级别的用户,82%是13岁-29岁的青年。
 
  Monkey APP聊天界面
 
  而借助VR技术,社交产品还能打破时空限制和次元界限,在二次元世界中结交好友。“陪伴星球”APP的定位就是二次元陪伴社交,用户通过VR眼镜,即可进入社区,构建自己的二次元身份,与陌生人一起玩游戏、唱歌、聊天追番。
  内容产品百家争鸣,但现实的孤独能就此消解吗?商家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现象级产品,却无法解决大城市里空巢青年的心理危机。
 
  个体危机
 
  边缘化和“零余人”
 
  社会原子化的个体危机
 
  个体孤独、人际疏离、无序互动……现代社会呈现出“原子化”的典型特征,群体联结方式以经济影响力为核心,而非血缘和情感。未能与强势群体抱团的外围社会成员,越发碎片化、边缘化。
 
  空巢青年们就是社会原子化的直接产物。脱离各种共同体,他们以独立的个体形式存在,人际关系疏离淡漠。尽管技术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空巢青年群体看起来自由而开放,但相对于抱团的原子来说,他们是已经被孤立的群体。
 
  “多余”感觉引发焦虑
 
  社会学家鲍曼在《废弃的生命》一书中指出,“过剩”是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造成的结果就包括“多余的人”。
 
  现代社会的普遍法则中,每个人必须自己证明自身存在的交换价值。不同于田园牧歌式的乡土社会,在钢铁丛林里,人们失去了相互联系的情感纽带。尚未获得足够资本的年轻人们如果不能迅速证明自身的价值,就会被打上“多余”的标签。随之而来的无归属感、社会焦虑被直接发泄在个体身上,造就了空巢青年的孤独晚期。
 
  回到最初的这只青蛙身上,它又何尝不是空巢青年的写照?独自读书、写字,孤身一人走遍天下。养蛙人在它身上看到自己,也从养蛙活动中得到“这只蛙只能依靠我”的价值归属感。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说:“乡村的黎明令我喜欢,而城市的黎明好坏掺杂。一种更大的希望给我带来微微的苦涩,乡村的黎明是存在,而城市的黎明是希望。”
 
  存在与希望之间,总要追逐更高的理想和期待。但值得欣慰的是,即使旅途孤身一人,也还有人为你收割庭院里的三叶草,也还有明信片可以寄给远方。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