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汉娜喜欢用自拍当头像,但随着微信上加的好友越来越多,就不太想暴露自己的样貌。“因为我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有种敌人在暗我在明的感觉。”
姑娘,把头像给我看一下,我给你算个命?
根据头像判定渣度——网友评审们又一创举。“渣男头像一览”、“渣女爱用头像”等话题在微博上持续发酵,评论里散发着是男默女泪、男怨女诉的风月气息,无数前任、学生干部、纯情少年纷纷躺枪。
但是朋友们,有个叫做概率的东西是不是该复习一下?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都是很常用的头像被安上了“渣”的标签。
人渣,关头像什么事?而且,男生只有9张,而渣女头像有一堆,居然还分类?网友吐槽:这不是渣女头像一览,而是女生头像全集。
尽管头像能传达一定的信息,但用它来判断品格难免有些狭隘。人都不可貌相,你还想靠头像?不由怀念那个画风淳朴的年代。
不过多地去谈这类靠大样本量博眼球的“鉴渣分析”,我们来研究一下头像这个现代名片存在的社交内涵。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来一波头像观察和采访,看这个功能化的小窗口埋了多少小心思,其背后又蕴涵了什么传播动机。
人如头像
“看头像就知道我们会成为朋友”
“头像透露出的是认知,爱好、职业等信息,不同的人可以通过头像来判断彼此是不是可以聊得来。”
——@刘闪闪
好奇心日报曾经对头像做过研究,并根据头像的内容和更换频率做出总结,头像里隐藏着一些性格信息和情绪风波。
自拍、萌宠、写真、偶像……各式头像看似是“随意”的选择,其实还是经过挑选和设计的,希望通过个性的表达最大限度地得到认同。
“金不换”:特别的意义给自己
视频测评博主@神探汉娜的微博头像是一张笑得hin灿烂的自拍。但在微信以及其他所有的社交平台上,她都用的是一张以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小女孩为原型创作的手绘头像,用了有三年之久。
“这是好朋友帮我画的,中间换过几次,但总感觉不对劲,就一直用这个了。”汉娜觉得自己跟电影中的女主很有共鸣。那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看似悲剧,但她却认为:松子不断被生活打败又不断鼓起勇气重新开始的态度,非常励志。应该理解成“生而为人,不可松懈”才对。
以前汉娜喜欢用自拍当头像,但随着微信上加的好友越来越多,就不太想暴露自己的样貌。“因为我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有种敌人在暗我在明的感觉。”
看心情换,只为了搞笑和好看
“那几个评选出来的渣男头像都太丑了好吧,简直非主流一览。”
在95后设计专业的杨旱旱看来,换头像完全看心情,不用考虑太多。“如果有什么动机的话,就是为了搞笑或者好看。”他曾为了好玩,将自己的头像换成日历,每日更换,后来还贴心地添加了天气功能,让朋友圈好友纷纷想把他置顶。
“我可见的状态没几条,为了让一些新加的朋友知道是‘我’,我会把头像换成本人。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想让别人知道是我,反正不常聊天,就换表情包。”
杨旱旱往届真人头像精选
在“搞笑”和“好看”的指导原则之下,杨旱旱的头像只有两类:表情包和别人拍的他,根据心情和需要随时切换。
杨旱旱往届表情包头像精选
换或不换,本人或非本人,头像都在那里,赋有着一定的意义,扮演着一定的功能。
头像功能化大全
戳大看!信息量不够鉴渣也够一夸
“我喜欢蓝色,然后再找一个有艺术感和头像感的。”
——某编剧专业女文青
所谓的“头像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照片和图像都适合当头像,而且缩小到指甲盖大小看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戳开那些你不常联系的朋友头像看看,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员用角色评估软件对66000名推特用户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评估,并对434人进行了心理调查,发现头像反映出的信息超出我们的想象。
研究员说,用猫做头像,是在传达:我的性格像猫,孤单、高傲、温柔。用背影或者半张脸做头像,是在传达:我是不是很有意境?酷不酷?用男神和女神的美照,是在传达:这是我喜欢的类型!用琼瑶阿姨系列剧照等表情包,是在传达:我很有趣!用性冷淡风或非中老人年却用系统默认头像,是在传达:我很高冷,我很恋旧。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