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峰:我们到底说了多少废话?

admin2025年08月05日 17:02:35
阅读:
标签: 王达峰 废话
分享:

2018年5月7日,笔记侠出品《升级表达思维,让说话能力放大赚钱能力》直播课上,王达峰老师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老光!
 
  今晚分享的主题是《升级表达思维,让说话能力放大赚钱能力》。
 
  既然叫“升级表达思维”,我们就从思维角度开始谈起。先引入第一个小小的例子,由此开始今晚的直播课程。
 
  一、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习新知识,而是改造旧模式
 
  如何用一根细绳拴住一头大象?
 
  在马戏团中,最受欢迎的明星就是大象。巡回到每个地方,总会吸引无数儿童的注意。
 
  有位少年特别想近距离地接触大象,就跑到马戏团后台去看。他惊讶地发现,那几只大象并没有被关在笼子里,也没有被拴在铁链上,只是被普通的绳子拴在木桩上。
 
  少年就特别好奇地问驯兽师,为什么你们只用一根绳子就能制服这么大的大象呢?难道不怕它们一用力就挣脱开吗?
 
  驯兽师听完就笑了,说:
 
  “你不了解。这些象是我们从小养大的。
 
  当它还是小象的时候,我们就用大铁链锁着。每次只要一拉动,它就会痛得不得了,越挣扎就越痛。无论它如何用力,都始终挣脱不了铁链。
 
  久而久之,这只小象就明白了,逃跑其实是没有用的,于是就放弃逃跑了。”
 
  在它放弃逃跑的同时,思维中也被植入了两个观念:
 
  我不可能逃脱得了;
 
  挣扎是很痛苦的。
 
  所以,即使小象已经长成大象了,它也不相信自己是可以逃走的。
 
  各位听完这个小小的例子,有什么感触?
 
  拴住大象的,并不是这根细绳,而是大象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不也是像这头大象一样吗?不是没能力,而是有一座思维的牢笼把我们死死地困在自认为不可能的界限里。
 
  限制我们成长和突破的,难道不也是我们经验里一切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吗?
 
  所以,在谈到表达思维的时候,我非常想分享给各位的第一个观点是:
 
  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习新知识,而是改造旧模式。
 
  想要升级表达思维,更重要的是改造表达表面下的那个思维旧模式。有时候可能只是改变旧的思维方式,你显现出来的能力就会有巨大的改观。
 
  今天晚上我会从三个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
 
  如何升级表达思维?
 
  第一,用大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
 
  第二,用好大脑天然的Bug。
 
  大脑是一个进化的产物,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一定也会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而这些不太完美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认识到,并且用好?
 
  第三,大脑有一个天然的属性,它更愿意相信自己说的话。
 
  二、如何提升表达思维,放大赚钱能力?
 
  我们先来聊聊第一个话题——
 
  1.用大脑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大脑分左半脑和右半脑,靠胼胝体连接在一起。左右半脑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点,有交集也有各自负责的区域。
 
  同样的内容,如果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击中左半脑和右半脑的区域不同,也许获得的答案也会截然不同。
 
  ① 火车难题:以一换五,你会摁下开关吗?
 
  我来描述一个模拟实验:
 
  一条铁轨上从远处开过来一辆火车,这辆火车速度特别快,而且已经失控了。
 
  在铁轨的另一边,很不幸的被歹徒绑了五个人,如果火车再往前开,这五个人眼看着就要被火车轧死了。
 
  如果这时候你站在边上,边上刚好有一个开关,如果你摁一下这个开关,火车就会拐到另外一条轨道上去。
 
  可是很不幸,拐到另外一条轨道上去,那条轨道上也绑着一个人。
 
  如果你按下那个开关,火车拐过去了之后这五个人得救了,可是另外那个轨道上的人就会无辜的死掉了。如果你不摁,五个人死。如果你摁,一个人死。
 
  你会不会摁那个开关?
 
  再听第二道题:
 
  一辆火车从远处开过来,速度也非常快,在这条铁轨上绑着五个人。
 
  如果火车继续往前开,那么这五个人眼看着就要被轧死了!
 
  可是此时此刻你就站在一座天桥上,你眼看着这一切就要发生了,所以在你的前面站着一个胖子。这时候你可以干一件事情就是,动手把这个胖子往下一推,他就会掉下桥。
 
  他一旦掉下了桥就会被火车撞到,火车也会因此被卡住停下来,那么绑在轨道上的这五个人就得救了。当然胖子就被撞死了。
 
  你会不会动手推这个胖子呢?
 
  我在很多场合做过这个题目的测验,去年我们做了一场全国巡讲,每一场都是千人级别的场合。
 
  测试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选择摁开关的人偏多,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会选择推那个胖子的人几乎没有!
 
  你看,这两道题的题剖析下来,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以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五个人的活路。
 
  可为什么用第一种描述的时候,人们会选择摁开关居多;
 
  用第二种方式描述的时候,虽然本质上也是以一换五,人们就不会动手去推这个胖子?
 
  同样的内容,你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理解了我上面谈的这个逻辑,就会明白其实背后有一个很简单的原理。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
 
  ② 哪种描述方式,捐款数额更高些?
 
  假设在一次非洲贫困地区的募捐仪式上,你作为主持人或者发起人,目的是用你的表达让人们捐款数变得更高,至少平均的捐款额能变得更高。
 
  我跟你描述两种场景,你站在你的角度来迅速的考虑一下,哪一种捐款额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第一种描述方法,是典型的击中你左脑的方式。
 
  我公布的是统计数据、宏观的描述。
 
  非洲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地方,全世界最贫穷的35个国家当中有26个来自非洲,人均GDP最低的十个国家当中有九个在非洲;
 
  非洲非常干旱,降水量特别少,农业十分不发达,所以导致非洲经常出现饥荒。
 
  缺吃少穿是非洲贫困平民的最大的问题,如果没有粮食就只能用野菜充饥了。
 
  非洲平均儿童的死亡率高达15%,比平均死亡率高出了一倍之多,是欧洲的八倍,是世界儿童6.7%等。
 
  我描述了很多的宏观数据,而且数据都非常的精确,描述完这些数据之后,我就开始发起了这一次捐款。你会捐多少?
 
  接下来我用第二种描述方式,你再体会一下。
 
  我完全不说数据、不说宏观面,只描述一个特定的人物以及具体的场景。
 
  在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小女孩,她是她们家唯一一个活过五岁的小孩子。
 
  早上6点她从垃圾堆边上醒过来。当我们开始用清水刷牙洗漱的时候,她已经在用满是油污的双手,在垃圾堆里扒寻食物。如果幸运一点,她可能找到一点点充饥的食品。
 
  她已经一整年没有喝过干净的水了,每天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着妈妈,在不同的救助站或者垃圾堆边上等食物。
 
  如果能找到一点点面包,那将是她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候了。
 
  以上两种形式,第一种描述了宏观的准确数据,第二种我只描述了埃塞俄比亚某一个小女孩一天的生活,然后发起捐款,你认为这两种捐款哪一种形式得到的捐款要高一些?
 
  肯定不是第一种。
 
  因为第一种是用数据直击人们的左脑,而第二种我给了一个特定的人物、具体的场景,而且这个人物的场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关联,能够击中你的右脑。
 
  所以,实验的结果是:
 
  第二种方式——击中右脑的方式,会远远比第一种得到的捐款人数要多得多,而且总额高得多。
 
  ③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盲人坐在台阶上,他的脚边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盲人,请帮帮我吧”,可是一天下来,他收到的钱特别少。
 
  一位诗人从边上路过,看到这个盲人一天得到的施舍特别少,于是他提笔在牌子上写了一段话。没想到,这个下午,盲人得到的钱比前一天翻了好几倍,他改了什么呢?
 
  原来他把之前那句:
 
  我是盲人,请帮帮我吧!
 
  改成了: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你有没有发现,击中别人的右脑,对一个人来说多么的重要。
 
  2.如何提升表达思维,放大赚钱能力?
 
  ① 商业应用:如何切入客户的右脑,提升成交率与销售额?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所有做业务或者做销售的,都要学习故事化的能力。
 
  卖保险的业务员,重要的不是给顾客讲解保险的产品。因为保险的产品太复杂了,即使说得再清楚,客户也记不下,因为实在很复杂。
 
  因此,保险业务员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大顾客的痛苦,勾起他对过去没有保险时某一件事情痛苦的回忆,以及带来他对未来痛苦的预期。
 
  不管是回忆还是预期,都是在勾起一个人调用他的右脑。
 
  假如你是一位卖车的销售人员,除了要给顾客讲解这辆车的参数、性能,其实更应该告诉顾客,这辆车在他未来的生活当中能带来哪些改变。
 
  比如,在一家人出游的过程当中,这辆车里什么功能能够带给一家人什么方便,什么样的性能会让整个出游变得更有回忆点,你应该描述的是这样的场景。
 
  甚至那些场景可能是你过去有过的体验,来描述给顾客,这会激发顾客右脑的想象。
 
  要提升成交率以及销售额,别忘了要学会击中客户的右脑。
 
  ② 生活应用:女朋友问你为什么爱她,你怎么回答?
 
  接下来我给你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希望这个套路你可以拿回去用。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假设今天女朋友问你,你爱我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这个问题是历史老大难的问题啊。
 
  女人问你爱我什么?有些人会回答,我觉得你很细心、你很大方、你很孝顺、你通情达理……
 
  我觉得这就是普通人的回答,这种回答是动用你的左脑,你会细细地想:
 
  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点呢?我应该总结什么呢?
 
  然后你用左脑回答,对方也会用左脑来接收,对吗?其实都对,没错,但听完感触就是不太大!
 
  能不能尝试用右脑来回答?学会用右脑回答的人,就是表达高手。
 
  接下来,我给你展示一下如何用右脑回答的套路。
 
  我觉得“套路”不是个坏词,是个好词。套路就是模型,模型就是思维背后的一种总结。
 
  女朋友问你,你爱我什么呢?
 
  你不需要去回答如“细心、大方、孝顺”等这些点,我给你一个套路:一个时间+一件小事+延展润色+山盟海誓。
 
  你只需要按照这个套路回答,举个例子:
 
  一个时间:三年前的那个晚上 。
 
  一件小事:我因为发高烧住院了,你急急忙忙地从另外一个城市赶过来。
 
  然后延展润色:你一整夜没睡,细心地照顾我,看着你忙碌的身影和暖心的微笑。
 
  然后山盟海誓: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了,我一定要娶你当老婆!
 
  你看这一段话完全符合这四个动作。
 
  我刚刚看到有人在留言区里说,要回答“我爱跟你在一起的感觉”。
 
  这个好吗?也没有错,但是依然不够具象。如果你尝试用我前面给了这个小套路,事情会变得很具象。
 
  再比如,你可以这么回答:
 
  两年前,我们在同一场聚会当中认识了,本来我已经打算离开了,这时候你唱起了那首歌——《漂洋过海来看你》,我突然间有了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虽然那天我们最后匆匆分开了,但你的歌声却生生地钻进我的心里,我就暗暗发誓,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你只为我一个人唱歌!
 
  刚刚这段话,依然符合“一个时间+一件小事+延展润色+山盟海誓”。
 
  这是一个多有趣的事情啊,你能用右脑回答,对方就能用右脑去接收它,而且这个接收带给你的效果、印象以及感触点是截然不同的,这叫做脑语转化。
 
  因为左脑是负责语言的,把你琢磨的语言找到一个右脑的角度去切入进去。
 
  你能够用大脑更喜欢以及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对方,你说的话就能够直抵人心!
 
  二、用好大脑的天然Bug
 
  大脑是个进化的产物,既然是个产物,它就一定会有一点点Bug或者天然的瑕疵。
 
  这些瑕疵我们把它用好了,往往还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思考,快与慢:系统一与系统二
 
  在这里给你推荐一本书叫作《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能够让你更清楚地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这本书里谈到了两个东西,一个叫系统一,一个叫系统二。
 
  系统一较快,而且自启动,但系统一喜欢自作主张,它不理性,但它又自以为理性。
 
  系统二比较慢,而且它要启动,就是你要有意识地启动它,系统二才会开始用,所以用起来比较费神,它需要你认真想,但系统二比较理性。
 
  而人类的进化发展当中,人们习惯性地使用系统一,所以虽然系统二很理性,但是系统一才是人的主人。
 
  系统一又快又爱自作主张,而且它不喜欢慢慢思考,喜欢快速做决定,但不够理性。
 
  这就导致人们的大脑天生是懒的,因为有系统一的存在,很多时候就不太被调用系统二。
 
  给你举个例子,你能很容易地看出来,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特点!
 
  有一个现象叫做比例偏差。通过这个比例偏差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出来,人们的大脑真的是天生很懒。
 
  第一个情况,同一款水杯,A商店卖100元,B商店卖50元,但是如果你要到B商店去买,需要多坐十分钟的公交车,请问你会不会去呢?
 
  第二种情况,同一款手表,A商店卖7000元,B商店卖6950元,但是你到B商店需要多坐十分钟的公交车,你会去吗?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好多人,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买水杯的时候,他愿意去B店,因为多坐十分钟的公交车省50块钱,可是买手表时很多人就不愿意去了。
 
  你会发现很有趣,其实两种情况下都是差50块钱,可是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你说我们理性吗?很显然我们不理性啊。
 
  从绝对值的角度是一样的,可是人们会自以为很理性地做了一个好的选择,这个背后就是因为比例偏差。
 
  你的大脑会更关注比例的大小,而不是关注绝对值的大小。
 
  当然有人说,都不去,50块钱还要坐十分钟公交车,肯定有这种不差钱。
 
  但凡是实验,我们要看大比例的数据,至少大比例的数据,水杯去的概率会比手表去的概率要高。这就是系统一的选择,系统一在自作主张做了一个自以为很理性,其实又不理性的判断。
 
  每个人其实都是这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这是事实。
 
  当你理解了系统一有这种天然Bug的时候,我给你举个小小的商业上的例子,等你去逛商场就能看得懂,为什么很多商家会这么用。
 
  2.打折、直降、预存都在什么时候用?
 
  打折、直降、预存,这三个词,在逛商场的时候经常能见到。
 
  请问各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什么时候用好这些词能够让你的销量变得更好,成交概率更高呢?如果你理解了我前面举到的比例偏差,那你就要学会用好这三个词。
 
  ① 打折在什么时候用?
 
  适用于总价不太高的时候。
 
  比如衣服或者书总价就不太高,一两百块钱,比如一本书32块钱给你降16块钱,其实省16块钱人们没感觉,但如果说打五折,你看你的感觉就来了!
 
  所有的卖书全不会告诉你省多少钱,只会告诉你打几折,因为书跟衣服属于总价不高的。
 
  总价不高的东西要用打折这个词,人们的感触就会大了。
 
  有人说,我特别喜欢直降,它比较适合房地产,其实你会发现我们又被自己骗了。
 
  ② 直降适用于什么时候?
 
  适用于总价稍微高一点点,但又不能特别高。
 
  比如电器,你发现在国美苏宁永乐里卖电器,很少写打折,都写直降,冰箱空调直降,一个1万块钱的冰箱,然后他说省500块钱,省500块钱是几折啊?
 
  1万块钱,省500是95折,95折,其实你几乎没感觉,你看你路边随便吃个饭,老板都能说个八八折,但是他只能省500了,所以他不会写九五折,而是大大地写着直降500块,你就有感觉了。
 
  这种直降就适合于价格稍高一点的产品。
 
  ③ 预存适用于什么时候?
 
  适用于总价更高的东西。
 
  比如刚刚有人说房地产,总价就特别高。没办法大幅打折,一打折就要花好多钱。
 
  总结一下:
 
  打折适用于总价偏低的,比如衣服和书本;
 
  直降适用于总价稍高的,比如几千块钱的电器;
 
  预存适用于总价更高的,他要引导你去关注的预存的比例,而不是去关注降的那2万块钱。
 
  上面我举了这个比例偏差,各位有一点点感觉了吧,以后逛商场的时候你再看到这三个词就要思考,这不是商家乱写的,这都是商家用不同的字眼在击中人们的大脑。
 
  3.如何用好大脑的Bug?
 
  很多时候用好大脑的Bug,甚至都不需要一段话,一个词就够了!
 
  大脑天生是懒的,它更愿意相信精确的东西。
 
  可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很少想到这个点。
 
  假如你今天要转让一个二手数码产品,行情价是2000元,你的心里底价是1900。
 
  你要如何开价,最终成交价可能会高一些?如果你也懂得大脑更喜欢精确的东西,那么你的报价要报多少?
 
  不是报2000也不是报1900,当然也不是报1100,你应该报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
 
  比如你应该告诉对方,我这一个二手的数码产品,卖价我准备卖1941元。
 
  一个买家听到你的这个报价,他的第一感觉是:
 
  嗯,精确到个位数,说明这个报价是做过很充分的功课准备的,不是一个胡乱报的报价。”
 
  你报2000块钱,他的砍价可能1800甚至到1500,可是如果你的报价报了个1941,你觉得他会砍到1800嘛?我想他不太会,很有可能就是去零留整,砍掉41。
 
  你去买衣服,如果卖衣服的知道这个知识,她会告诉你:“美女,这件衣服,我们最低的价格也就是卖236了。”你听完什么感觉?
 
  你会发现,商家会报一个精确的数,这个数精确到6,或者精确到1,精确到3。
 
  这样的数字在你的内心会更有实在的感觉,所以报价不是一味的报高价!
 
  有人说报1999,在这个时代,尾数为9,在消费者心中已经相当于等于0了,因为随处可见9。
 
  未来报价要学会报精确,不要0、不要5、不要9,要精确。你试一试这种报价的方式,哪怕那你报的是更低的价格,最终成交率反而可能更高。
 
  今天在座听课的人,如果有一些是管理者,我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
 
  给员工布置工作的时候,也千万不要说:
 
  一周之后把材料交给我、两周之后把材料交给我。
 
  因为一周和两周都是整数。
 
  不要报整数,要报小数。
 
  你可以说:
 
  11天之后把这个报告交给我,9天之后把这个表格交给我;
 
  对方的印象就会更深刻了,延误工作的概率就会变低!
 
  所以你只要理解一种方式,一个小小的改变,你还没有提升你的表达能力,你只是转变了思维方式,但是就会有特别大的改变。
 
  三、学会提问,事半功倍
 
  1.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问一个对的问题
 
  大脑只愿意相信自己说的话,而且它会更愿意接受自己说的话。
 
  要做一个表达高手,不要老觉得要学会噼里啪啦地说话就行,你要学会提问。
 
  对方自己说出来的东西,未来兑现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不管你给别人建议再正确,人们的习惯性反应就是审视和反驳。
 
  无论自己说的建议再愚蠢,人们的习惯性反应就是去捍卫或者兑现它。很多时候要让对方自己说话,唯有他自己说出来的话,未来兑现的概率才会更高。
 
  面对员工、面对顾客,面对孩子,我觉得这个基本的大脑原理都需要了解。
 
  举个有点极端极端的小例子,我觉得很有说服力。
 
  假设今天你有一个朋友告诉你,说“某某某很不像话,我想把他杀了”,这是个很极端的例子,你作为他的朋友你会开始干嘛?
 
  很多人就会开始讲道理、劝说。
 
  一切的劝说,本质上都是讲道理。
 
  你会告诉他:
 
  哎呀,不行啊,朋友一场,同事一场,有什么事情要沟通解决,不能这么上火
 
  等等
 
  但我请问你,这些道理难道他不懂吗?
 
  今天如果你要把别人杀了,他也会跟你讲同样的道理,所以很多时候讲道理是最没有用的。
 
  在这个时候你不妨问他几个问题:
 
  你想拿把什么刀子把他杀了?
 
  他告诉你:
 
  我想拿把水果刀、我想拿把西瓜刀把他砍死。
 
  你不要急着讲道理,继续问他:
 
  那你把他杀了之后,你觉得按照目前中国的法律你会怎么样?
 
  我想你不一定马上死掉,但肯定要被抓起来吧。
 
  你父母多大年纪了?你的父母如果在七八十岁的时候知道他的儿子把人杀了,会是什么心情呢?
 
  你有没有孩子啊?你孩子多大哦?你孩子五六岁是吧?你觉得你家孩子如果在五六岁的时候,他爸爸把别人杀了,你觉得你家孩子这一辈子的成长经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看,你不需要去问他:
 
  你为什么要把他杀了?
 
  你只需要顺着他的思路问,你杀完之后你会怎么样,你父母会怎么样,你儿子会怎么样。
 
  最后你再问他一个问题:
 
  你那个用西瓜刀是吧?那我要不要拿把西瓜刀借你?
 
  我觉得你问完前面几个问题之后,大概他这种杀人的欲望会小了很多。
 
  很多时候问问题不是要得到答案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换一种角度去思考。
 
  这是一种未来会越来越值钱的能力。
 
  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问一个对的问题。
 
  德鲁克老先生说过一句话:
 
  最严重的错误,并非由错误的答案造成。真正危险的事,是问了错的问题。
 
  问错了一个问题,你就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很多时候问问题比讲道理要好了无数倍。
 
  2.问对一个问题,拿下一个大单
 
  我在刚从事咨询行业时,面对客户的时候,最头疼的是什么?
 
  客户有需求,但他说不清自己的需求。
 
  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说清楚自己的需求,可能你提交了很多版本的方案,这些版本的方案都是他想要的,但每一种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
 
  要做一个项目,得先把项目边界界定清楚,否则项目就可能无限期的延展了。
 
  有一次,我在广东和一个客户谈项目的时候也是几经波折,也是给了很多方案,客户都觉得“嗯,都对,但差一点点”。那差的一点点是什么呢,他也说不清楚。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完之后,突然间让我们跳出了目前的纠结,而且厘清了目标和边界,后来这个大项目我们顺利就拿下了。
 
  这个问题是:
 
  王总,三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你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就代表我们这个项目成功了?
 
  这个问题突然间让我们双方都很开心,因为这是一个以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我们跳出了过去的纠结,来到了未来。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就把项目的目标和边界都界定下来了。
 
  有时候,跟客户长篇大论说方案,还不如问清楚一个帮助客户思考未来、思考目标的问题,也许客户会觉得其实你比他更懂。
 
  问问题还有很多小技巧,我在这就不一一罗列了,在我的《人人都需要的精准表达术》的课程里,专门有一讲就是关于如何提问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
 
  课程中也有很多小套路,让你听完就能用。
 
  笔记侠
 
  人人都需要的精准表达术
 
  小程序
 
  3.如何提高会议到场率?
 
  比如你通知了一群人,周四上午10点要开会,可是你很担心,到时候大家都忘了怎么办?
 
  有个好办法,可以让你的会议的到场率立马提升。
 
  在通知完,周四上午10点开会,然后再多问一句:
 
  周四中午会议点餐的时候你要吃什么?鸡肉米饭还是猪肉米饭?
 
  你多问这么一句,那个人回答你:
 
  我要吃鸡肉米饭,或者我要吃猪肉米饭……
 
  那一天到场概率一定会成倍率的提升。
 
  最后再举一个小例子:
 
  例如你今天的身边可能有一个朋友很纠结很迷茫很困惑,你如何通过一两个问题帮他突破困境?
 
  注意哦,不是给他建议,也不是给他答案。因为有什么好办法其实你也不知道,而且适合他的办法只有他最清楚。
 
  如何帮别人突破困境?
 
  我觉得你不妨问他一个问题,比如:
 
  你的偶像是谁?你最崇拜的是谁?
 
  然后再问他:
 
  如果是你的偶像碰到这个问题,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你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做呢?
 
  如果你不能做到他那样子,是因为有什么样的考量吗?是有什么样的担忧吗?
 
  这些问题也许会帮对方突破困境。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过去的管理者懂得说,未来的管理者学会问,问出一个好问题,胜过给别人一堆有用的道理。
 
  今天的分享要总结到一个词——表达思维。
 
  为什么我讲了很多关于大脑的东西?
 
  我觉得一个人理解了大脑,就能够理解背后底层的表达思维,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它,并且去运用好它。
 
  对今天的课程做个简单的总结:
 
  有人在用力说话,声音很大,肢体动作很夸张,但人们却不怎么听他说话;
 
  有人在用嘴说话,说得很多,说的很快,但多半被别人遗忘了;
 
  有人在用脑说话,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顶级的高手,不是用力说话,也不是用嘴说话,更不是用脑说话,而是对着别人的大脑说话。
 
  你要知道,大脑是进化了几亿年的产物,不要试图去改变它。要想改变它,几乎都会遭遇失败。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大脑喜欢的方式去表达。
 
  理解大脑,用大脑喜欢的方式转化一下你的表达思维,升级一下你的表达模式,你就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四两拨千斤地影响对方,让你的表达能力放大你的赚钱能力!
 
  问答环节
 
  1.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提问者?提出的问题能得到想要,甚至超越所提问题的答案?
 
  答:我给各位分享一个小技巧,问问题要更多问未来型的问题。
 
  什么叫问未来型的问题?
 
  过去的教育总会告诉我们,碰到的问题要找原因。
 
  可是各位别忘了,一切找原因的过程都是在追溯过去。人们一旦追溯过去,大脑就会为你找很多的理由和借口,因为大脑要做自我保护,大脑的第一本能就是要自我保护。
 
  举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面对着一张很乱的桌子,你不要问别人为什么桌子这么乱,这是我们过去习惯性的问题,其实你应该问对方:
 
  既然桌子这么乱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分工,可以让桌子变得更整齐?
 
  我给你描述16个字——没有过去,只有未来,没有问题,只有机会。
 
  当人们问更多机会型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就会没了。
 
  所以不要总问孩子一些问题:
 
  为什么把衣服弄脏了,为什么把杯子打破了?为什么考试又考不及格?为什么要跟同学打架?
 
  你发现了没有?这些问题一问完,孩子会找很多的理由来保护自己,其实这些问题都叫无效性的问题。
 
  要问一些指向机会型的问题,这种机会就能够实现。
 
  2.如何说服不愿意自主运动的伴侣自主运动?如何让熬夜的伴侣不熬夜?
 
  答:回答这个问题好惭愧,因为我本身就不怎么运动,而且又天天熬夜。
 
  但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一下,不管是不是运动、熬夜或者抽烟或者喝酒等等,其实都等同于这类问题:
 
  当对方的行为跟我们的想象有差距的时候,如何表达我们的不满和质疑?
 
  我给你一个套路,这个套路叫做事实+感受+需求+请求。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