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左行右立不再被提倡:是什么让我们对滞后观念深信不疑?

admin2025年08月05日 16:54:42
阅读:
标签: 电梯 观念 左行右
分享:

一直以来,“左行右立”被认为是乘坐电梯时的文明礼仪。近日,广州地铁宣布不再提倡乘坐电梯“左行右立”的消息,打破了这一生活中的惯例,引起舆论关注。


 
  舆情热点
 
  4月21日,广州地铁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乘坐电梯时“左行右立”容易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频繁故障。同时,扶梯的梯级高度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高度,人员在上面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绊倒,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挤碰到扶梯上其他乘客导致意外发生,因此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对此,不少人表示,长期遵守的“高素质”行为,难道一直是错的?也有人担心,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靠右站,长久形成的公众意识不易改变。有记者在地铁电梯口观察发现,大多数乘客在乘坐自动扶梯时,依然保留着“左行右立”的习惯。扶梯的左半部分被空出,不时有一些赶时间的市民通过,急速向上步行。
 
  实际上,“左行右立”源于伦敦、东京、香港等一些城市,起初是为了给赶时间者和特殊情况留出通道,才作出这样的倡导,之后被逐渐推广,成为文明礼仪的风尚,深入人心。
 
  但近年来,“左行右立”已经逐渐淡出文明出行的倡导中。自2010年开始,考虑到行人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行走容易失去平衡跌倒,香港不再倡导“左行右立”,而代之以“握扶手、企定定(站定不动)”的宣传标语;曾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倡导“左行右立”的北京,已多年没再宣传,取而代之的是“站稳扶好”;
 
  曾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大力宣传“左行右立”的上海,也在2012年移除了一些原先粘贴在自动扶梯上倡导“左行右立”的贴纸,不再强调“左行右立”;2016年,南京地铁的一项扶梯检修数据显示,95%的扶梯右侧严重磨损,存在倾斜的问题,于是,南京地铁不再提倡乘坐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强调“站稳扶好更重要”……
 
  相关链接
 
  不少国家已经叫停“左行右立”。2006年,出于对“左行右立”不安全性的考虑,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撤除了294个“左行右立”标语;近年来,日本也在积极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强调“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韩国首尔曾对电梯事故进行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事故由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随即撤销“左行右立”的宣传。
 
  网民观点倾向性
 
  应该取消“左行右立”,安全最重要
 
  @晴天:不安全的乘坐电梯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叫停,毕竟安全胜过一切所谓的“文明”。
 
  长久宣传形成的公众意识难以改变
 
  @有咩有羊:不少人还是坚持认为“左行右立”是文明的体现,如果有人偶尔径直站到自动扶梯的左边,常常会遭到旁人的侧目或者议论,要纠正公众安全乘坐电梯的意识需要日积月累。
 
  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
 
  @大懒包:目前许多地铁站的确不再宣传“左行右立”了,但这个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在人们的观念里形成,要纠正这个问题,还需要地铁工作人员加大对乘客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提醒。
 
  期待公共设施更完善
 
  @我叫收藏夹:地铁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的确需要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是否可以为急行者开设一条专用通道?
 
  媒体观点
 
  《中国青年报》:“左行右立”拷问着安全与文明能否共存
 
  人们之所以对“左行右立”这一口号有争议,原因在于“禁止在扶梯上行走”还没有达成共识,“左行右立”确实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让一些人养成了习惯,骤然取消肯定会引起不适应。技术在进步,文明也要与时俱进,自动扶梯“左行右立”是否该废止的讨论,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在纷争和妥协中走向进步的过程。在安全与文明之间,并没有什么层次关系。一种出行惯例,不仅需要内化成文明习惯,还需要外化成一种安全秩序。讨论电梯“左行右立”是高素质还是危险礼仪,重要的是继续完善公共场所服务设施,坚持安全、便捷、文明的总方向。
 
  中安在线:不倡导“左行右立”蕴涵文明哲理
 
  不倡导“左行右立”是务实之举,也是文明之举。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细节,是不再倡导“左行右立”,并非“明令禁止”,用的是一种文明的方式来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文明习惯”,这也体现了文明的“细节魅力”。不倡导“左行右立”蕴涵文明哲理。“文明”不能成为教条,更不能成为一条“死胡同”。一些文明习惯与文明倡导存在瑕疵,甚至存在“硬伤”,就应该果断重新进行“文明评估”,或去粗存精,或兴利除弊……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有“舍”才有“得”,有“弃旧”才有“创新”,这是生活哲理,同样适用于文明领域。
 
  荆楚网:有多少“左行右立”还以“正确”自居?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总会随着不断探索而进步,就该纠偏纠正,这值得赞赏。同时,这也令人想起一些正在倡导的“规矩”。除了电梯之外,是否还有“左行右立”之类的提倡在以“正确”自居?小到乘坐电梯、吃饭穿衣,大到那些不合理却还在“提倡”的某些规矩,是否正确;一直被提倡的,是否也不宜提倡呢?对事物的认知滞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明真相”,人云亦云、不知所措,却没有官方出来澄清,这些与过去的“左行右立”,岂不是如出一辙?
 
  舆情观察
 
  虽然“左行右立”是“舶来品”,但经过十几年的提倡和建议,这个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文明出行的共识和习惯。如今提出不再倡导“左行右立”,让人们一时间转换这一文明理念,显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这也提醒我们,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改变它们更不可能轻而易举。即便是一项很小的社会规范的出台,但凡涉及公众的利益,就应该谨慎、周全地进行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否则,观念形成后,一旦出现问题,再纠正就只能“恨晚”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早期推行“左行右立”不合理。过去一些城市为了提高乘客通行的效率,把扶梯的左边留给急用的人,在有限的条件下以“左行右立”的秩序充分利用电梯空间,对当时来说,不失为一种文明。
 
  但城市建设是在逐步完善的,如今大多数地铁都设有可供赶路的楼梯,相对于追求在扶梯上的效率,人们更加注重扶梯的安全,以往挤在电梯上“左行右立”的习惯自然会被逐渐淘汰。
 
  从积极倡导“左行右立”到不再提倡的转变也让我们反思,是什么让我们一直对那些本应与时俱进的滞后观念深信不疑。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
 
  但正如“左行右立”倡导的文明理念一样,人们在朴素的道德判断下,忽视了合理性的判断。长此以往,也就容易产生惯性思维。这就要求社会管理者更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问题,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此外,不提倡“左行右立”也要遵守文明乘梯的秩序。解决电梯使用寿命与安全文明出行的矛盾,不能完全依靠乘客。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扶梯上行走不符合扶梯人体工学的设计。
 
  作为电梯公司,是否能够考虑创新扶梯构造,在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契合人们已经形成的留一边给急需通行的乘客的乘梯共识。而作为地铁工作人员,在目前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升级扶梯安全系数的条件下,除了在扶梯处提醒和宣传“紧握扶手”“不要在扶梯上随意行走”外,也应该对不同需求的乘客进行有序的分流和引导,让赶时间的乘客走楼梯。
 
  此外,乘客自身也需要加强乘梯时的安全意识,不再提倡“左行右立”正是为了避免危险,而除此之外,乘梯的风险还存在于低头看手机、四处张望等日常行为中。毕竟,真正影响公共安全和秩序的,并不在于是否“左行右立”,而是每个人心中是否有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意识。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助理舆情分析师 徐一嘉)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