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所有股票,华谊兄弟走到山穷水尽了?

admin2025年05月09日 06:34:55
阅读:
标签: 华谊 兄弟 股票
分享:

不论真实原因如何,华谊兄弟身处“危险边缘”已是事实,“华谊股价几度下跌,距离平仓线肯定不远了。”前述人士说到。

  6 月 6 日,一则股权质押的公告,再度将深陷娱乐旋涡的华谊兄弟推向新的问责点。
 
  截至公告日,王中军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质押股份,占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华谊兄弟总股本的 19.86%,王中磊所持有的华谊股份累计质押,占总股本的 5.15%。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华谊兄弟 26.89% 的股份,此番质押完成后,二人分别只留有 2.21%,1.04%。6 月 11 日,华谊兄弟报收 6.85 元/股,跌幅 3.25%。
 
  “质押几乎全部股票,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自然是现金紧张”,一位影视行业从业人士告诉 AI 财经社,原因或许更复杂,“大家的猜测无外乎三点,第一保留薪火,考虑长期发展;第二跑路玩完;第三要另投新项目”。
 
  不论真实原因如何,华谊兄弟身处“危险边缘”已是事实,“华谊股价几度下跌,距离平仓线肯定不远了。”前述人士说到。
 
  2014 年,华谊兄弟的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业务营收同比均大幅下滑,当年大热的粉丝电影、话题导演,都与华谊无关。也正是在中国电影最火热的这一年,华谊正式实施“去电影化”策略,在传统影视业务之外,拓展互联网娱乐和实景娱乐业务,试图打造迪斯尼式的 IP 主题电影城。
 
  3 年后,这一策略间接导致了华谊股价滑铁卢式的坠落,从高位 800 亿下坠到 300 亿人民币左右。2017 年下半年,凭借《芳华》、《前任 3》几部爆款电影,华谊兄弟短暂“回血”,尚未走出低谷,便掉进了新的旋涡。
 
  今年 5 月,在影片《手机 2》宣布开机消息的同时,陈年旧事被“昔日兄弟”崔永元揪出。截至 6 月 11 日,华谊兄弟的市值从《手机 2》事发时的 239.99 亿元,一路跌落至 190.05 亿元,蒸发近 50 亿人民币。
 
  6 月 11 日中午,华谊兄弟正式回应股权质押一事,“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份,更不代表不看好华谊未来,也不会影响华谊兄弟的正常经营”,据回应表述,这些股权质押的资金用途主要是用于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
 
  但据另一知情人士向 AI 财经社透露,早在崔永元事件爆发前,华谊的账面资金就已经开始紧张,“整体银根就很紧张,影视市场上没有什么钱,民企贷款具有先天弱势,再加上华谊业绩很一般,没有抵押的话很难贷款。”
 
  电影龙头没有兄弟
 
  风光无限的 2015 年已过去三载,昔日,华谊兄弟稳坐中国 A 股市场影视公司第一股,其市值已从高位超过 800 亿人民币,下跌至今日不足 200 亿人民币。
 
  资本市场对影业行业的重刀监管自是直接原因,但对华谊兄弟而言,自身发展策略上的失误,才是步步行至“危险边缘”的原因。
 
  2009 年,华谊上市,彼时,王中军曾对高管们明确表示,华谊兄弟势要“去电影化”,即不再以电影业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靠电影起家的华谊最了解行业弊端,从业多年的王中军也明白,在工业化体系尚未建立的中国,电影产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营收的稳步增长。
 
  2014 年,华谊的“去电影化策略”正式落实,将其传统的影视+艺人经纪业务模式分为三大板块:影视娱乐板块、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和互联网娱乐板块。
 
  2014 年,中国电影行业全年票房实现 294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35.78%,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占据了国产片票房市场份额 58% 的五大民营电影公司,光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19%,博纳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15%,刚刚成立两年的乐视影业市场占有率也从此前的 8% 上升到 11%。
 
  这是一道分水岭,自此,华谊兄弟丧失了电影业务龙头地位。在 2012 和 2013 年,华谊兄弟在电影发行领域的份额占到 10%-12.5%,远超光线、博纳等公司,但 2014 年,华谊兄弟直接下跌至第八位,市场份额仅剩 2%。
 
  2015 年到 2016 年的情况更为糟糕,当年上映的多部影片,诸如《老炮儿》、《纽约纽约》、《灵偶契约》、《奔爱》等作品,除了冯小刚的《老炮儿》,其它作品全线赔本。
 
  同时,因为挖角前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华谊与万达就此结怨。万达历史上最成功影片之一是《鬼吹灯之寻龙诀》,其主要操盘手即是叶宁。
 
  同时,由万达控股,联合大地、金逸、横店等院线组建的五洲电影公司也在叶宁麾下,对万达而言,说叶宁是万达电影业务的心脏也不为过。
 
  2016 年 2 月,叶宁辞去了万达相关职务,不足一月,便宣布担任华谊兄弟副总裁、华谊兄弟影业总经理职务。这一业内恩怨,在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由冯小刚和王思聪亲自出面,公开互怼,公之于众,矛盾进一步升级。
 
  那曾是华谊最危难的时刻。在全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万达院线面前,依赖电影业务收入的华谊在当年遭到了万达的排片排挤,《我不是潘金莲》在全国其它院线平均排片 40% 以上的情况下,万达仅给出了 10.9% 的排片率,同样由华谊出品的影片《陆垚知马俐》也遇到此情况。
 
  同一时期,华谊出品的《摇滚藏獒》、《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几部作品投资不菲,却票房扑街。最终,2016 年成为华谊电影业务最不堪的一年,其全年影片票房仅达 18.1 亿人民币,同比下跌了 62.5%。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其它老牌电影公司平均拥有 2 到 3 位签约导演,且不断有导演储备补给的前提下,华谊手中仅握冯小刚一张王牌,很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资本市场也无“兄弟”
 
  树敌院线龙头万达、签约导演仅有冯小刚一人的华谊,电影业务已无兄弟。此情此景之下,购并投资在过去数年间成了华谊兄弟的“灵丹妙药”。
 
  据华谊官方表述,购并投资策略围绕其三个发展战略进行,以和电影业务相关、具备联动空间为核心原则,最终,要能完善电影业务矩阵,寻找业绩新的增长点,也以此平滑电影业务的业绩波动风险。
 
  截至 2017 年报告期内,华谊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达到了 110 家,这一数字在 2009 年、2015 年和 2016 年分别为 1 家、45 家和 58 家,购并投资成为华谊上市之后的主要发展方式。
 
  最早一笔赚钱的投资可以追溯到 2013 年。当移动游戏尚在风口期,华谊兄弟以 6.72 亿人民币收购了净资产仅为 4247 万元的银汉科技,获得 50.88% 的股权。这笔收购因附带困难不小的业绩对赌协议,被广受质疑。
 
  最终,市场行情超出了业内预期,2015 年,银汉科技年收入达到了 2.47 亿人民币,远远超过对赌协议中的 6100 万人民币。
 
  转折在 2016 年发生,银汉科技在这一年的收入急转直下,仅完成业绩对赌协议的 63.5%,这一年也是网易和腾讯持续蚕食国内手游市场的关键年。在寡头效应既定的行情下,华谊兄弟果断抛售了银汉科技的股份,由华谊的投资方之一、游戏行业寡头腾讯接盘。
 
  同样的戏码,在华谊投资的掌趣科技也复刻上演。2016 年下半年,华谊先后两次减持掌趣科技的股份套现,也为电影业绩巨亏的 2016 年总营收带来一定平衡。
 
  从 2013 年 5 月至 2017 年 12 月,华谊兄弟统共抛售掌趣科技股票 22 次,最终清仓,共计套现约 25 亿元。这笔交易,华谊用 1.49 亿元的投资换来 25 亿元的套现。
 
  如果说对游戏公司的收购和套现,好似频换提款机的一本万利游戏,那么,华谊的另一些操作则实为刀口上舔血。
 
  2015 年 10 月,华谊兄弟发布重大资产收购计划,以 7.56 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 70% 的股权。此次收购所涉及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杨颖、郑凯、杜淳、陈赫在内 6 人。这是典型的空壳收购,实际上,直到华谊发布收购公告时,东阳浩瀚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两天。
 
  这些“跑男团”明星和华谊签署对赌协议:承诺到 2015 年年底,至少完成 9000 万元的净利润,未来 4 年,每年递增 15%,5 年累计为 6.06 亿。按此协议,就算明星们完成对赌,扣除掉 30% 的少数股东损益后,华谊的这次并购仍亏损 3.32 亿元。
 
  同样凭借一纸对赌协议,华谊以高溢价收购了东阳美拉传媒。2015 年 11 月,华谊兄弟宣布以 10.5 亿人民币的股权转让价款,收购该公司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持有的 70% 股权。
 
  对这一系列操作,华谊美其名曰将以此锁定明星资源和导演创作资源,但实际上,明星们完成 5 年对赌后,大可抽身退出自立门户。靠这种收购,真的能长期锁定明星和导演资源吗?
 
  在长江商学院教授、副院长薛云奎看来,以高溢价方式收购仅成立几天的公司,并将所支付的溢价列为商誉资产,这并不符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有悖商誉会计的国际惯例或中国准则,华谊兄弟此举可谓肆意妄为。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刀尖舔血”,或许是华谊兄弟在主营的电影业务乏力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手段。随着商誉危害舆论的持续发酵,华谊兄弟的每一步险棋都被置于公众的注视之下。
 
  据薛云奎表述,华谊的资金周转率从 2008 年的 0.74 次下降为 2016 年的 0.18 次,现金流堪忧。从华谊兄弟的利润表可知,其销售收入从上市前的 4.09 亿至 2016 年的 35.03 亿,增长了 8.56 倍,平均复合增长率为 30.78%。
 
  然而,根据资产负债表,华谊的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 5.55 亿增长至 2016 年的 198.53 亿,增长了 35.76 倍,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6.38%,资产规模增长要远超过销售收入增长,华谊的经营管理问题就此突显。
 
  王氏兄弟质押几乎全部股票的消息爆出后,一位影视行业从业人士告诉 AI 财经社,不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华谊兄弟身处“危险边缘”已是事实,“华谊股价几度下跌,距离平仓线肯定不远了。”前述人士说到。
 
  崔永元:最后一根稻草?
 
  从 2017 年开始,影视行业已经开始感受资本的寒意。大多数财务资本退出了影视项目投资,二级市场与影视文化相关的公司股价一片低迷。即便是电影项目火爆的博纳影业,也不能说服监管层对其信任,博纳在 A 股的 IPO 之路接连受阻,最终极有可能转战港股。
 
  失去电影业务阵地,在二级市场遭受重挫的华谊也曾尝试着讲述“迪士尼”的故事。华谊率行业之先,开始尝试实景娱乐业务,该业务在 2016 和 2017 年的收入分别达到 2.56 亿和 2.58 亿元,以电影作品品牌授权和冯小刚电影公社的运营收入为主。
 
  “迪士尼之所以能在乐园业务上有巨大的回报,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影视内容上的积累,包括卢卡斯影业、漫威影业、皮克斯在内的多个 IP 生产方。”一位电影公司实景娱乐业务负责人告诉 AI 财经社,最早介入实景娱乐的华谊目前在 IP 储备上正面临着一些问题:仅靠冯小刚一人很难撑起接下来在全国即将开业的多个电影小镇、电影世界项目等,独木难支。
 
  除了数量问题,华谊旗下 IP 的品牌价值能否与迪士尼匹敌也是关键。
 
  最终,一切问题又回归到了华谊曾经的主营业务——电影,作为华谊最重要的资产,冯小刚的新电影《手机 2》正面临着不小的阻碍,崔永元事件的余波仍未平息。
 
  作为利益相关方,华谊兄弟在事发后即迎来一个跌停板。截至 6 月 11 日,华谊兄弟的市值已从崔永元发声时的 239.99 亿元,跌落至 190.05 亿元,蒸发近 50 亿人民币。
 
  崔永元的“碰瓷”成功了,华谊所面临的商誉危险也提前一步摆到了公众面前。对于这一问题,华谊兄弟董秘高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誉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风险,公司与并购企业并非简单的资本关联,而是建立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基础上的孵化共生。
 
  “截至 2018 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商誉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例为 30.75%,在传媒行业处于中等水平。”高辉解释。但事实上,华谊收购“跑男团”的东阳浩瀚这种成立只有几天的公司,并无可对标企业有类似收购操作。
 
  6 月 11 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发布致全体股东的一封信,回应崔永元、股权质押等一系列事宜。信中,王中军强调,此番股权质押是合法合规的常见筹资方式之一,融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并不“突然”。
 
  据 AI 财经社翻看华谊兄弟历往公告,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二人确实曾多次进行股权质押。其中,王中军在 2018 年 4 月 3 日、11 日,分别质押其所持股份比例的 0.9%、3.68%,3 月 19 日、22 日、26 日质押其所持股份比例的 4.39%、1.87% 和 2.61%。类似情况确如王中军所言,在过去多年间多次发生。
 
  实际上,二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的数额一直很高,占其持有的总股本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的比例,因此确无“突然”一说。
 
  对这种长期大比例质押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华谊相当缺钱,且缺钱很久了。
 
  信中,王中军还表示,2014 年以来,他和王中磊不仅没有减持过公司股份,而且累计增持股票金额合计约 6.4 亿元。据中国证券网报道,2015 年 11 月和 2016 年 5 月,王中军共斥资 5.69 亿人民币增持华谊兄弟股票,映证了王中军的这一说法。
 
  想要不被外界误读,王氏兄弟也许可以调整一下面向公众的回应方式。“不买股票没法活”、“套现是给自己的红包”、“未来卖不卖股票是自己的自由,不会作承诺。”几年前,王氏兄弟在回应套现质疑时,曾这般回应。
 
  另一方面,华谊的“去电影化”策略能否走通也至关重要。中国从事电影行业的企业家,几乎都有一个东方迪士尼的梦想。
 
  除了华谊,光线传媒、。 博纳影业、长城影视、和乐视厘清关系的乐创文娱也都在着手影视城相关项目。2018 年,文化部与旅游部合并,这让业内普遍认为,文旅融合是大趋所趋。
 
  高辉透露,冯小刚电影公社 2017 年营业收入 7.85 亿元,营业利润 1.12 亿元,净利润 8284.17 万元。对此,华谊认为冯小刚创造和转化 IP 的能力和价值已得到印证。另一方面,不可回避的是,电影公社总投资高达 55 亿元,目前还负债 24.23 亿元。
 
  截至 2017 年底,华谊兄弟累计签约相关影视城项目 18 个,包括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华谊兄弟南京电影小镇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郑州)等。
 
  长期缺钱的华谊,等得了影视城的造血吗?崔永元的“缠斗”,会否成为压倒华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问题,还取决于政策对行业的监管走向,华谊会否成为监管重刀之下的“牺牲品”仍未可知,故事还在继续。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