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调查报道黄金时代”的怀念,是民间舆论场的反思;而像山东这样要求官媒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则是来自官方的反思。
7月23日,山东省委相关会议对省级新闻单位提出“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要求。时值疫苗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全社会都在感叹主要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调查记者的严重流失。因此,该消息甫一发布便引发热议,“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等言论在网上刷屏。
如今,半月已过,据山东省内一位媒体人介绍,当地的确掀起了一阵舆论监督风暴。网络舆论中也有声音称,这几天山东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频有“大动作”。那么,究竟做出了哪些监督报道?效果怎么样?舆论表现如何呢?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山东省级媒体做了什么?
广电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开通专题节目,旗下齐鲁网也设置了相应专题,监督报道在电视、网站和闪电新闻客户端同步推出。
自7月16日起,《山东新闻联播》在节目中播出曝光类报道。当天18点44分左右,《政务大厅只收现金 群众和企业重复跑腿》、《山东广播电视台开通“你一次办好了吗”曝光台》两篇报道播出,发表时长近4分钟,在本地受众群体中获得热烈反响。
据悉,这样的表达在《山东新闻联播》中将常态化。梳理此后数十天的节目内容,的确出现了大量关于奇葩证明、行政审批推诿扯皮、房地产验收失当等负面报道。
7月25日,伴随着“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通知开始在网上传播发酵,《山东新闻联播》发布了一组该栏目有史以来负面报道体量最大、播出时间最长的监督报道。山东广播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基本确立了《山东新闻联播》正-负-评综合监督报道的新模式,“将致力于更彻底地披露不作为、乱作为的负面现象。”
《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涉税事项办理难题
后续,山东广播电视台还将计划通过在卫视开办类似《焦点访谈》和《对话》的节目,让各厅局、地市负责人现场接受问询。
纸媒方面,据澎湃新闻报道,大众报业集团在7月23日当天就启动了重大报道机制,出台了《聚焦“一次办好”推进舆论监督大众日报报道方案》,总编辑靠前指挥,分管副总编辑具体负责,集团所属媒体联动,按新的工作机制运行。
方案还显示,大众报业集团将借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形式,在大众日报开设“大众调查·聚焦痛点难点堵点”新闻调查栏目,报道形式主要为调查、暗访、实录等。另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日报内参专报”将恢复推出。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其它媒体也将在线索搜集、调查暗访和传递民声方面持续发力。
事后来看,这些调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7月26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发布舆论监督报道《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文中涉及的部分地方高度重视、立行立改,第一时间进行整改落实,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梳理排查。
图片截取自7月26日《大众日报》头版
7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评论《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必答题》,为大众日报、山东广电《山东新闻联播》近期大力开展的舆论监督行动点赞。文章提出,旗帜鲜明地为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撑腰”,并在鼓励、支持的同时,指导、引导媒体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是山东省委知担当、善作为的表现。
监督报道会迎来春天吗?
“4个月没见一篇批评报道,是官员的作风好到不用批评,是党政机关与媒体的关系好到不愿批评,还是媒体迫于各种因素制约不去批评?”3年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在反腐观察版面上对所谓“媒体的圆滑”做出过严厉诘问。
但时至今日,监督报道依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打开局面。或许,也正是因为监督报道整体上“偃旗息鼓”般的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山东省委“要求省级新闻单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一声号角显得格外嘹亮。
从舆论反应来看,或许是因为之前有些过于安静了,起初外界对此普遍抱持着观望乃至怀疑态度。例如,这种要求加大舆论监督的呼吁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又会带来多大的实效?
但颇令人欣慰的是,如上所述,山东媒体已开始在相关意见指导下有所作为,更确切地说,是正在努力寻求作为;再有,一些媒体和媒体人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看法:
“这既是对本地新闻媒体提出了要求,也表明了地方愿意在聚光灯下工作的姿态,可以看作向全社会发出了舆论监督邀约”,新京报评论在文章《山东鼓励舆论监督,媒体要敢于接招》中,肯定了山东省委加强舆论监督的明确要求,并申明媒体的报道权来自人民,要代表人民讲真话、报实情。
著名时评人曹林发文指出山东“求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举措是品尝舆论监督凋零恶果之后的自省。联想刚刚过去的假疫苗事件,不难理解此举背后或确有着卧薪尝胆的意志。“对‘调查报道黄金时代’的集体怀旧,怀念调查记者之类文章的刷屏,是民间舆论场的反思;而像山东这样要求官媒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则是来自官方的反思……”
在这篇刷屏传媒圈的文章《很多地方开始尝到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中,曹林还表示,“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代表了一种人心。
而早在6年前,曹林就在《中国青年报》发布过一篇题为《记者无力,则国民无力国家无力》的评论文章,“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民,而国民的强大,应以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为前提。”
南方日报也发表文章,强调主流媒体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并对“少数领导干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把自己的工作过失推到媒体舆论监督上,对报道记者横加指责和打压。这些都是对舆论监督的错误认识,也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政策的阳奉阴违。”
总体来看,至少在对于此次山东媒体报道新气象的反馈上,人们大抵相信或期待监督报道会迎来新的春天。
这种倾向有来自于“山东省委要求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的现实鼓舞,同时也蕴含着人们切实感受到的因局部失范所带来的危机感。也就是说,监督报道作为一种社会安全阀,被人们寄予厚望。现在,已经到了监督报道不得不复苏的时刻。
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当长期积累的情绪决堤时,事态经常是沸腾而不易控的。没有监督报道,公共信用系统就难以真正有效确立,社会心理平衡就难以持续维持。更值得警惕的局面是,如果长期缺乏舆论监督,“取信于民”将成为一大现实难题,因为人们可能“不再相信报纸上的话”。
其实,今天所谈论的一切都未超出常识的范畴,山东省委相关会议的要求和山东省级新闻单位的落实都是推动新闻传播正常发展的题中之义。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健康本来就是常态,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表示祝贺,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生病了。当然,无论如何康复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