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喋不休“八分斋”:为何一面毒舌八哥、一面铁血仁心?

admin2025年05月09日 19:25:39
阅读:
标签: 仁心 一面 毒舌
分享: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150多年前说的这句话在急剧裂变的网络媒体时代依然适用。顺势而为者满面荣光,落后失势者满面愁云,唯灵敏机动方是勇立时代潮头。

 
  媒通按:在传媒业大转型大震荡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英雄与失意者并出。这是最痛的时代,也是最快的时代,在变幻莫测的进化场景中,那些锐意改革、救亡图存、舍我其谁的传媒操盘手本身就是潮流的方向,其智慧和担当,应为行业最大赋能,应为同仁鼓呼。媒通社将以史家之笔、赤子之心、专业之力,记录这个行业60位先锋操盘手的思想与行动,并将集成《舍我其谁:中国传媒顶级操盘手访谈录》出版发行。您想了解哪位媒体人的最新思想和战略?您想获得哪方面的一手资料?只要您在后台留言与提示,媒通社将全力以赴找到您想要连接的操盘手。没错,下一个访谈对象,由您来定!
 
  在众媒时代,有大格局、大志向的创业者不多,绝大多数自媒体人选择了“高筑墙、广积粮”,一头扎进一个精专的领域里“作茧”,美其名曰细分市场里的佼佼者。相较之下,网眼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国瑜是个异类,他的志向很大,要建立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
 
  孙国瑜,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另一个称呼“八分斋”更为人所熟知。八分斋,第一代触网者,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高速发展;十几年前,曾参与调查轰动一时的“卖身救母事件”和“骗捐事件”,用实际行动让民间慈善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慈善第一人”……
 
  20出头,八分斋在独立经营两家公司的同时,就开始接触媒体行业,参与《郑州晚报》和《大河报》的稿件撰写;2005年10月,其受聘为深圳智库特聘专家,并先后担任深圳热线新闻中心主编、奥一网副总编辑、运营总裁,在网络媒体发展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多年,才干和远见让他锋芒毕露。
 
  与此同时,他的慈善事业也由台前转向幕后。
 
  投身于创业的故事开始于2009年4月,“我们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我们早已注定不会平庸!”即使是在创业这件事情上,八分斋也表现出了一贯的通透与豁达,他更看重事业的格局与意义,而非商业上的成功。这让网眼传媒不仅在两年内拥有了成熟的新媒体制作中心,更使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八分斋的Title是“公共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战专家”,他对“网络”已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今天,媒通社(ID:mts1000)有幸邀请到八分斋先生,听他讲讲网眼传媒的“长寿”秘诀,网络信息的特质以及网络的本质。
 
  媒通社:网眼传媒成立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10年对于互联网和新媒体而言算得上是“跨世纪”了。请问其“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近几年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新媒体创业公司,网眼传媒作为一个已经成熟运作十年的“前辈”,除了经验之外,网眼传媒比起这些后起之秀还有哪些特有的长处?
 
  八分斋:择一事而终老。网眼传媒(以下简称网眼)选择了互联网和新媒体这个事情做,就会一直做下去。目前还谈不上“长寿”,最多能算还活着。要说活着的秘诀,就是坚持。网络无前辈,淘汰属正常,能还存在的原因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调整适应、适配。要说和现在不少新媒体同行的区别,最大的就是坚持围绕网络研究、专注于公共信息安全管理。
 
  媒通社:作为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网眼传媒于2015年完成资本解构升级,网眼控股的产业链几经延伸,单从用户产品的角度已很难观其全貌,请您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八分斋:网眼最早提出来的是“新媒体文化产业链”,随着行业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逐渐提炼为“互联网文化产业链”,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这个基地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网眼控股是对网眼传媒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对于产业和业务不进行干预和管理,目前一直属于后端。网眼的产品开始是从简单到复杂,涉及新媒体、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都做,后来是从复杂到简单,主要聚焦于网络研究、信息战、公共信息安全管理,其次是互联网教育、网络生态影视、公益研究等。
 
  媒通社:网眼传媒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节点有哪些?目前,三大类产品线(网络评论节目、娱乐生活节目、影视)各自的具体部署是怎样的?
 
  八分斋:第一个节点是生存。互联网类的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出在变化之中,日新月异自我修正,这样的特性注定了一个不能逾越的鸿沟:融资。找钱是第一道关,无论是从业务市场还是从资本市场,这个节点一直伴随;第二个节点就是定位。因为是是新兴行业,没有参照对象,所以只能边摸索边调整,这个成本的代价十分大,但无法避免;第三个节点是发展。做好投融资及梳理准确定位后,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才储备,团队建设在一个全新的行业领域尤为复杂和艰难。网眼的网络评论类节目,主要是为了配套网络研究,储备网络案例的视频资料。娱乐生活节目,主要是做和女性网络有关的资讯以及关注城市的弱势群体。网络影视主要是聚焦网络生态,解构解剖网络的本质,普及网络的认知。
 
  媒通社:您是中国网络原创视频节目的开创者,独创并主持了《网络大破解》《网眼八分斋》《舆情观察室》等网络视频节目,可以说是每一步都走在了浪潮之前,请问您认为网络原创视频类节目的前景如何?
 
  八分斋:网络信息的传播记录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字时代,第二个阶段是图文时代,第三个阶段是视像时代,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阶段的高速增长期。基于这个传播环境,原创视频节目的需求很大,但目前基于知识付费、资本控制得各类产品,逐利大于责任,问题也很大。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十分利好,从网络监管的角度看推动困难,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同理心,这类产品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媒通社:您在视频节目《网眼八分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开场白:“也许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请问这些词的意涵是什么,与“从这里读懂网络”有什么关系?
 
  八分斋:互联网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一种。我们的传统文化特性和网络信息的特性有一个共性,我2005年在论坛总结为:“也许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之乎者也若夫何,其诸而乃且吁哉!”这个总结的意思,是告诉大家网络信息往往“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传统文化也有这个特点,但我的意思不是说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一样,完全不一样。中庸之道综述起来的感觉也是这几句话想要表达的感受。“从这里读懂网络”是为了开宗明义,告知观众和读者网眼是做网络的,看了网眼就看明白了网络。
 
  媒通社:作为中国民间慈善界的领军人物,您一直在呼吁让民间慈善走进公共视野,自2005年至今已有13年光景,您觉得目前中国民间慈善环境是否已取得一些建设性的改变?
 
  八分斋:领军人物愧不敢当,话题人物当之无愧。网络是个工具,在社会建设如此,在慈善公益也如此,用好则两利,用不好则多输。2005年至今,最大的建设是《慈善法》得以颁布执行,公众的慈善参与也因网络的愈发发达变得更加活跃和多元。民间慈善得益于网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各类慈善项目经由网络平台孵化,成了让各类人士直接受益的慈善项目。之前乃至现在,民间慈善存在的两大问题仍然是:慈善法律不完善,慈善观念有错位。发展有了,监督还不够,所以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需要长期的淘汰更新建设,但大的方面发展是看得到的,也是应该被大家支持和鼓励的。
 
  媒通社:关于网络,网眼传媒有很多研究成果《中国网络通史》《网络大破解》等,这些著作基本可概中国网络之全貌,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网络通史》这本书,并给“网络”下一个定义?
 
  八分斋:《中国网络通史》是一套网络案例史,主要是配套视像网络案例资料的文字版网络案例史料,从编撰开始就是为了改编投拍成结构网络生态的影视剧做准备。这套书也为理论研究储备基础,主要是网络生态学、网络犯罪学、网络心理学、网络宗教学等,也为我们系统性的进行网络研究提供了参考视角。至于“网络”的定义,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我觉得就是个工具,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信息的本质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是传播的工具发生了变化。
 
  媒通社:您是第一代网民,在互联网江湖摸爬滚打多年,请问您对年轻人投身入互联网或新媒体创业持何种态度;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
 
  八分斋:这样一答就显得老了,而且是为老不尊倚老卖老。个人觉得无论是从事互联网或新媒体,还是从事其它行业,都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我在二十出头时赔了个净光,回老家时还想装门面,我的爷爷没念过书,和我说了句话;“你在外面有一块钱不要吃八毛钱的饭,有八毛钱不要吃一块钱的饭。”另一位长者是我们县里的领导,他和我讲:“人这一辈子,读好一两本书,交好一两个朋友,做好一两件事情就可以了。”我把影响我一生的这两句话给朋友们,他们一个告诉我量力而行,一个告诉我知足常乐。网络和现实不是割裂的,从事网络行业和从事其它行业一样,做人是第一要务,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
 
 
   采访/刘文涛 来源/媒通研究院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