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估值一直有争议,雷军理想中的1000亿美元没有实现,甚至上市的500亿美元,也被很多人认为偏高。在价格保护期和护盘人士撤离后,小米的股价下跌似乎是预料中的事情。
新经济三强MMP,上市路上,小米、拼多多先行一步,分别在港股和美股创造了今年IT领域的最大IPO,一个500亿美元,一个200亿美元接下来就看美团的了。
但上市几天后,小米和拼多多的日子都不好过,在经过股价上涨后,两家公司开始了震荡下跌,目前都在发行价边缘徘徊,按照这个趋势,再度破发是早晚的事情。
小米的估值一直有争议,雷军理想中的1000亿美元没有实现,甚至上市的500亿美元,也被很多人认为偏高。在价格保护期和护盘人士撤离后,小米的股价下跌似乎是预料中的事情。
一些分析机构给出的二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也显示,小米在国内重返第一有点困难。
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二季度达到了1亿台以上,较第一季度的9100万台有所增加。其中华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7%,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创造的最大份额,较2017年第二季度的21%市场份额有明显提升,增幅较大。
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OPPO和vivo,其中OPPO第二季度的份额较2017年第二季度有小幅上涨,达到了21%,而vivo的增幅较大,增长了30%,它与OPPO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排名第四是小米和苹果,其中小米二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4%,但是从销量看上,小米二季度国内销量只有1400万台,与2017年二季度销量几乎相等。
这意味着在华为、OPPO和vivo的国内市场份额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小米反而停滞不前了。
另一大分析机构IDC的数据则显示,在全球市场,小米二季度出货量达到3190万台,超越vivo成为全球第四。由于IDC尚未披露中国市场数据,所以还不清楚这3190万台国内国外的分别销量。
但早在7月24日,小米副总裁、小米印度总经理@Manu蛮牛 就在微博上宣布,“小米又创造了一个印度智能手机的历史,单季度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000万”。
西南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分析,小米二季度非印度海外市场销量达790万台,同比增长240%,成为全球出货量大涨的新增长点。
虽然不同机构统计数据稍有出入,但依据IDC的数据推测,小米二季度海外出货量应该接近1800万台,这意味着国内销量在1400万台左右,与2017年二季度相差无几,也仅仅比IDC统计的2018年一季度小米1300万台销量,增长了只有100万台。
综合来看,在国内手机市场大盘稳定的局面下(单季度出货量在1亿台左右),小米的环比和同比增速已经非常缓慢,无法对华为和Ov造成杀伤。
再简单点说,小米手机的全球增势主要靠海外市场,海外销量已经开始超过国内,在国内的销量天花板已经形成,被死死的压制在6000万台年销量左右,要实现雷军今年二月制定的“十个季度重回国内第一”目标,还很遥远。
众所周知,国内手机市场是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大本营,尤其是小米推崇的互联网那个服务,几乎全部依赖国内市场变现。尽管印度销量很猛,但多是红米这样的低端机型,谈论互联网变现更是难上加难,至少不像中国市场这么容易。
对于小米的投资者而言,基本盘不够好,阻碍了小米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上市,小米在海外大举低价攻势,短期内获得了市场,但薄薄的利润无异于饮鸩止渴,若想实现小米互联网估值的梦想,做好中国市场、掌握市场垄断,是惟一的出路。
所以接下来,小米需要想想怎样在本土市场抢夺华为和Ov的地盘,否则按照二季度的趋势,除了金立、酷派、魅族那些没落的“其他”品牌,下一步就是小米的市场份额要被蚕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