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痴恋、因爱生恨:这才是最精彩的宫斗

admin2025年08月05日 03:43:20
阅读:
标签: 宫斗 爱生
分享:

有喜欢的明星,但不想去追,就这样让她以美好的形象保留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坚持离明星的生活远点,离作品近点。

 
  今年以来,从《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大热选秀综艺,到前段时间吴亦凡粉丝大战虎扑,粉丝、追星、饭圈,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一条君的一位90后同事,每个月都要打飞的去看“爱豆”,她说现在这个年代追星,追演唱会,买新专辑,这些只是基本款,平时要在网上有战略、有组织地帮他打榜、反黑,还有偶像出的周边、代言的产品,一件不能落下,收入的50%都花在追星上了。

  追星女孩们,付出时间金钱,付出真情实感,与其他站子的粉丝们斗智斗勇,俨然一场现代的宫斗,却还常被贴上疯狂、幼稚、脑残的标签,她们到底在追些什么呢?饭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10多年来,追星方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采访了5位不同类型偶像的资深粉丝。
 
  小A正处于最疯狂的阶段,“我都跟他订同一个航班的头等舱,在飞机上边看着他睡觉、边听他的歌”,4个月花了6位数。
 
  May是线上运营的高手, “想要他红,最直接的方法是把他推向流量顶端。”
 
  小艾和自己的爱豆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而塔塔追同一个人13年后脱粉了。
 
  有甜有虐,有被治愈了,有被扎心了。而追星10年的泥姐姐说,“大概大家追到最后,其实都是把自己感动了。”
 
  小A / 29岁 / 待业
 
  追星半年
 
  “虽然单飞了,但他的团魂是最重的”
 
  我之前是做会计的, 4月份的时候把工作辞掉,开始专心一致地追星,这段时间实在太开心了,因为我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工作与追星不能兼顾,我只能辞职
 
  我之前做过一次手术,术后医生不让我用止痛药,机缘巧合之下,我在最痛的两天看着他的演唱会度过,从此就入了坑。所以,他是我的止痛药。
 
  康复之后我像着了迷似的,开始追他的行程。接下来的四个月,他去过的15座城市,出席的20场活动,现场都有我的身影,而且每一场活动我基本都是粉丝区的C位,就连他的保镖也认识我。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飞成都,我跟他刚好买了同一班航班,都是头等舱,三个小时的行程里面,我一边听着他的歌,一边看着他睡觉。感觉就像看他的私人演唱会一样的。
 
  后来我发现,工作和追星真的不能兼顾,因为他的行程实在太满。恰巧那时候工作也不太顺心,没想太多就辞职了,觉得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小假。
 
  我没有把我辞职的事情告诉家人。
 
  他们在老家,一直以为我还是正常上下班的。要是碰上演唱会,他们来电话我没接到,回去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刚刚在开会。
 
  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那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说罢了。
 
  4个月花了6位数,但我觉得超值!
 
  其实这段时间具体花了多少钱我没算过,应该是6位数以上吧,但真的太物超所值了。
 
  机票的花费占比最大。很多人跟机会选择跟经济舱,但我是觉得还不如选择头等舱,这样离爱豆会近一些。你也知道艺人行程经常变化,这样一来如果遇到退票或者需要改签等,手续费就很高。
 
  其次是住宿,他是洲际、万豪这些国际连锁的常客,他住哪儿,我就一定住哪儿。
 
  ?▲ 点击图片,看粉丝为偶像造房子的故事
 
  还有一部分就是门票,以及走爱豆的同款。
 
  有他的演唱会和音乐节,我必须要C位,必须让他看到我,所以门票肯定得选最贵的。
 
  至于走同款这件事,花费不多,但特别费劲。
 
  打个比方,他去过哪家店,发了一条微博出来,大家就开始通过这条微博,去找有可能的店铺,然后就到店里面消费、拍照、打卡。例如我之前翻出他五年前,在某家餐厅吃了鳗鱼饭。于是我专门跑去上海,到了那个餐厅,拿着照片跟服务员说,我就要一模一样的。
 
  最后,把所有菜品摆到跟爱豆照片一样的位置,我摆出相同的姿势,拍了一张照片。
 
  小A与偶像的同款鳗鱼饭
 
  追星的我 居然也有自己的后援会
 
  我的追星事迹很多人都知道,还因此上过电视新闻。一同追星的小姐姐们,还帮我建了后援会,还有超话。
 
  确实,我追他这半年里得到的东西,比其他粉丝追了几年得到的还多。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每次都能见到他,为什么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认识到你。
 
  我觉得追星这件事情,就是比能耐。有能耐你就追,没有能耐就追不上,就是那么简单。
 
  May / 30岁+ / 金融业
 
  追星20年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个有赤子之心的男孩子”
 
  我从初中开始追星,之前追的都是国外的居多。
 
  年轻时无惧语言障碍,习惯用各种翻译软件了解他们的资讯。
 
  还曾经瞒着父母飞去国外看爱豆演出,后来我妈大扫除的时候翻到我的护照,上面印有出入境记录,才被发现。
 
  现在不爱折腾了,就追了个国内的偶像,主要还是图个方便,老省事了。
 
  今天追星跟以往太不一样了!
 
  买个CD,看场演唱会,做本剪报就是追星?那是10年前的事吧。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粉丝的追星方式一直在变。前几年的“限韩令”,让更多人看到了本土的优秀偶像,他们把国外的应援模式“引进”到国内,从而让现在的饭圈文化更为人所惊叹。
 
  想要他红,最直接是把他推向流量顶端
 
  现如今什么都是结果导向,数据说话。
 
  偶像红不红,都是榜单排名说了算。但这些榜单的规则和玩法都太抠字眼了,无组织的粉丝其实很容易做无用功的。所以真正想支持偶像,最好的方法就是入圈,正所谓有组织,好办事。
 
  粉丝圈有自己独特的生态闭环,好比如我们组织的分组就包括:
 
  前线:
 
  负责明星的接送机,见面会、演唱会拍照拍视频工作,但通常也会参与线上活动。
 
  打投组:
 
  是专门组织用来为偶像打卡投票的小组,会给大家总结和指导,并做出教程,指引粉丝们如何发帖和行动。
 
  反黑组:
 
  专门处理偶像的黑子,引导粉丝举报恶意言论和账号。
 
  控评组:
 
  所谓控评,就是抢占热评,控制微博评论的导向。在短时间内将有益的评论和消息顶上热门评论,降低黑热评的负面影响。
 
  就拿最普通的打投来说吧,圈子里每天都会发出日常任务帖,粉丝们就跟着上面的指引,每天去完成不同任务,例如:
 
  ?在偶像的微博和超话下,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转发、点赞、评论等操作;
 
  ?点击偶像的每一条微博词条,停留15秒以上;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明星势力榜上,定期向偶像送虚拟礼物。
 
  我们按照不同榜单的游戏规则,为偶像在微博上造势,增加偶像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粉丝一个人拥有多个微博账号了。
 
  粉丝团的运作越来越专业?被逼的!
 
  不了解的人肯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现在的粉丝团分工越来越明细?其实也是因为各派之间存在battle关系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例如拍图这件事上,哪家先出图,哪家更高清,哪家就能更快地占据转发量、点击和点赞率。这就更有机会成为爱豆家的top站,从而相对地能拿到更多资源,比如专辑发布会、电视剧、电影宣传活动的现场名额。
 
  除了线上,我们线下也有很多种应援方式。
 
  食物应援:
 
  我们会到拍摄或者演出现场,为爱豆准备食物。因为爱豆喜欢吃什么喝什么我们都大概了解,Staff不方便出去给爱豆买食物,我们就会帮忙。但如果不是特别熟的粉丝送食物,Staff也是会婉拒的。有时候还会为导演,助理准备食物,希望爱豆能在他们心中留下好印象。
 
  营销号应援:
 
  逢年过节,我们也会向各个娱乐号、营销号送一些纪念品或爱豆代言的产品。尽我们的能力,让各位小编在报道我家爱豆时做到“报喜不报忧”。
 
  其他应援:
 
  爱豆活动现场赠送花篮、集资刊登登机牌广告、建筑户外大屏广告。这类应援的花费也是不少的。
 
  我们就是在组织的指引下,有榜单就刷,有黑子就反,有代言就买。只有这样做,金主爸爸才能看到我们的存在,以及爱豆本身的商业价值。才能有更多的剧本找他。最终他就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发展得更好。
 
  小艾 / 21岁 / 学生
 
  追星3年
 
  “她选秀出道,是相对成熟的idol,小眼睛很酷”
 
  我是97年的,今年大学刚毕业,没打算找工作,想着继续读研。
 
  其实我的例子并不是典型的粉丝追星经历。以前我从来没追过星,也不知道接送机、跟行程是什么样子。她是我唯一喜欢过的偶像,也最终成为了我的朋友。
 
  认识她真的很偶然
 
  大二那年我在天津上学,当时很迷一个选秀节目,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她。后来我和闺蜜有机会去到总决赛的现场。出于好玩,我们当时溜到后台去,没想到真碰到正在化妆的她。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
 
  她完全没有架子。当时只是想跟她打个招呼,后来又跟她握了手、拥抱、合照。她可是在化妆准备上台的,居然还愿意这样招呼我们。这次见面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追星。我觉得她特别真,她的形象并不是台本塑造出来的。
 
  她有跟粉丝在微博上互动的习惯。有天她发了一条动态,我就在下面评论。
 
  “你还记得一年前,那个在后台跟你握手的短发小孩吗?”
 
  “记得。”
 
  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她的回复,自此以后,我们在微博上的互动逐渐增多。
 
  我的专业知识竟然在帮我追星
 
  她在跟别人合作经营一个服装品牌,但刚刚起步,缺乏经验。
 
  因为我是学市场营销的,在这方面比较敏感。于是我有了用我的专业知识来帮她的想法。
 
  我开始上网参考其他案例,花了一天的时间给她的品牌做了SWOT分析。相关问题我也去请教我专业的老师和师兄。并把需要注意的地方通通做了剖析。
 
  小艾给偶像品牌做的SWOT分析笔记
 
  我把我的分析在微博私信给她。没想到她居然回复了,还询问了我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就这样,我们开始在微博私信里面聊天,不久后加了私人微信。
 
  激动呀,通过好友验证的一刻我在寝室蹦了半天。
 
  不敢相信我的偶像能走进我的朋友圈
 
  我们的话题也从最初的商业经营,聊到了生活各方面。
 
  她第一次在微信回复我,第一次在我朋友圈点赞,第一次留言,这些日子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之后我们还约过见面,一起去看演唱会,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她。
 
  她的经理人也说,我追星能追到这样,和自己的偶像吃饭聊天,是能让多少人羡慕,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追星前和追星后,其实我的生活变化并不大。我还是照样准备考研,她还是继续到处演出。
 
  虽然我们的人生轨迹不同,但想不到还是有交叉点。如果那时没有跑去后台,没有试着给她店铺做分析,没有迈出那步的勇气,我想所有事情都不会发生。
 
  塔塔 / 27岁 / 公务员
 
  追星13年
 
  “她跟很多女生不同,第一次知道女生可以这么酷”
 
  我是一名妈妈,女儿今年一岁零四个月。现在我是一名公务员,每天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过着规律而平静的生活。但13年前,我也曾是别人眼中的“追星狗”。
 
  2005年那个疯狂的夏天
 
  05年的时候谁没追过星?当时的超女火得一塌糊涂。
 
  那个年代的我们,第一次接触选秀,第一次了解投票,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小小的粉丝可以用手机,改变偶像的排名甚至命运。回想一下,其实她们都是全国的粉丝们花巨额信息费捧出来的。
 
  当年还小并没有手机,但我会拿身边人的投票。还帮他们开通湖南卫视会员,这样开始投的15票都是免费的。那时花的信息费加起来大概一两百吧。
 
  2005超级女声总决赛
 
  向全年级16个班众筹,去看演唱会
 
  05年的国庆,超女的巡演来到了成都,住在攀枝花的我们欣喜若狂。
 
  我和闺蜜节衣缩食把演唱会的门票钱都凑齐了,就差个路费。
 
  跟爸妈要准被否定,他们一直反对我追星。
 
  于是我们决定,向班里面的同学要钱,搞“众筹”。每天课间,我们就跑到各个班里,跟同学们做“演讲” 。说我们想去看超女的演唱会,但路费不够,需要大家支持。
 
  现在想起来很不要脸。
 
  最后,我们把整个年级16个班的同学的钱都要了一遍,筹了508元,刚好足够两个人从攀枝花到成都的来回车票。
 
  坐了12个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住进火车站旁脏乱不堪的小旅馆。
 
  见了 乖乖〓潴、冰炫Girl★、忧伤王子,这都是在QQ群里认识的成都粉丝,还有去跳蚤市场买了印有偶像头像的T恤。
 
  就这样我们一群未成年人,最后在成都一起看了超级女声的演唱会,过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十一黄金周。
 
  追星对我已不再重要
 
  其实几年后,我对她已经变得不再如此狂热,可以说是自然地脱粉了。
 
  也许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吧,每天在工作、家庭、社交花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少,追星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特别有了小朋友之后,我逐渐能理解到当时父母看待我追星的心情,理解到当时为什么会不想我去追星。
 
  要正视的是,两代人的代沟还是存在的,但代沟不等于跨不过的鸿沟。
 
  如果女儿以后喜欢的偶像而我无感,我不会一味的否定。
 
  需要理解到这是我们的审美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年龄差,我会慢慢接受这个过程。
 
  只要孩子能安排好时间,学习和个人生活影响不大的话,我不会阻止她追星,如果偶像还能为她带来正能量,变得更好,我甚至可以陪着她去,两母女一起追。
 
  泥姐姐 / 28岁 / 新媒体
 
  追星10年
 
  “他很顺眼,形象比较乖巧,就像隔壁家的大表哥”
 
  2008年第一次听到他的专辑,我还是高中生,喜欢他也很简单,就觉得歌好听,人长得也不错。
 
  碰巧那段时间他将要来内地开演唱会。在人人网上认识了也要去看演唱会的一帮歌迷会的人,跟着他们去接机,后来顺理成章就开始追星了。
 
  健康追星,不要把自己低到尘埃里
 
  他认识我!他妈妈也认识我!
 
  艺人来内地做宣传,肯定是几个城市一起跑。最疯狂的两年,我都会跟行程。新专辑的宣传期,真的会天天见。
 
  后来我在英国上学,他也来这边出席活动,当时在机场只有我一人接机,他出来的时候,只有我在这等他,我们很自然地走在一起聊天。经纪人也不会拦我,因为见得太多了。
 
  我们聊的是英国的菜价,很尬,很好笑,但也很舒服。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并不喜欢那种不对等的偶像和粉丝关系。因为我是在追星,不是在跪舔。
 
  接送机、跟他飞一班航班,都是比较轻度的私联。跟他住同一个酒店,我觉得只要不去打扰到他,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有些粉丝会去敲他们的房门,这种就很过了。
 
  还有些粉丝会知道爱豆住哪,然后去小区堵他们。有的会追车,追车超危险,很可怕。
 
  追星,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变态”,也不要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在作为他的粉丝之外,你更是一个“人”,要珍爱自己。
 
  而且我想偶像都是一样的,一旦他觉得你功利心强,或者很疯狂,他就会对你有所防备。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对他就是保持着平等的心态,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健康的粉丝,当他卸下对你的防备心,你跟他慢慢就熟悉了。
 
  深入饭圈后,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故事。
 
  比如一个团不同团员的粉丝之间,抢资源、撕得不可开交。
 
  还有现在很多好看的小姑娘去追星,就是为了跟偶像有私联。有些年轻的、意志力不太坚定的小偶像,为了拿到资源,会交往富二代或者家里有势力可以拿到资源的粉丝。这件事情是确实存在的,甚至很普遍。
 
  没想到,我也有脱粉的一天
 
  追星女孩,变换墙头的速度是很快的。追一个人时间久了,会疲,会脱粉。
 
  脱粉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比较健康的就是慢慢淡出,粉转路人;还有一种比较激烈的就是粉转黑,由于某一件事,由爱生恨。
 
  没想到我也有脱粉那一天,其实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点突然脱粉,就是慢慢慢慢地淡了。
 
  只是有时候后援会之间无畏的应援battle真的令人疲惫,关键是你们做的这些事,偶像自己也不会知道。
 
  想说,粉丝就做好粉丝分内的事就好,工作人员的活儿还是让他们去完成吧。
 
  虽然在我眼里,他比其他艺人要真诚和亲切。但他毕竟是明星,肯定比普通人有更不为人知的地方。
 
  我们喜欢的,只是这个人在你心中幻想出来的样子,而不是真实的他。
 
  所以,我再也没有去接送机,再没有去跟拍,也打消了在他身边工作的念头。
 
  因为我不想再往下挖,挖得越深,靠得太近,未必是好事。把我对他的了解,停留在我最喜欢的那个点就够了。
 
  追星到最后,感动到的是自己,而不是他
 
  追星10年,我认识到的朋友非常多。当中很多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真实的朋友。
 
  有些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是真的想去看演唱会,而是去那些城市见那些老朋友,聊自己的事儿。
 
  就在上年,歌迷会中的一个女生结婚了,我去当了她的伴娘。
 
  还有朋友,最早是因为上一个喜欢的明星认识,但是一起去追到了下一个同样喜欢的人。
 
  很神奇,原本大家只是网友,没想到变成生命中的知己。
 
  其实相比爱豆,我更感谢那些一起追星的朋友。如果没有他们,我是不可能追同一个偶像10年的,而有了其他粉丝的陪伴和鼓励,我才会有动力坚持下去,这也成了我们一路上共同的回忆。
 
  粉丝们为偶像做的一切,往往最后是感动了自己,而不是他。
 
  有一阵我还迷过一个体育运动员,很热血。最近,年近30的我又突然迷恋上了一个年轻的小偶像。
 
  我分析了下自己的心理,可能是因为现实生活已经很无聊了,需要看到一些朝气,看到有一些人还在为梦想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自己也会觉得这是动力。
 
  回想十年追星,我得到了很多快乐,除了爱豆带来的治愈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是成就感吧。
 
  小到比如说你追满了他这一段的行程,发了微博那么多人点赞,制作人也转发,连他也转发了,就有自我满足感。
 
  包括你看着他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这其中有你的一份努力,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其实这10年间我的想法也一直变化,从最初的一味付出,到后期越来越懂得为自己考虑。我真正领悟到的是,自己开心最重要,追星应该是为了自己快乐服务。
 
  那么追星追到最后,到底在追什么呢?社会学博士,暨南大学副教授张蕾女士,从十年来追星环境的变化和粉丝的心理,有一些解读。
 
  Q:一条    A:张蕾
 
  Q:过去10年粉丝在追星的行为上都出现哪些变化?
 
  A:最显著的变化是,追星从个体行为逐渐发展成群体活动。过去,我喜欢这个偶像,那我就去关注他,去买他的唱片,看他的演唱会、电影等,这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以我自己喜欢做的方式,来拥护这些偶像。
 
  而现在,群体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多。
 
  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资本的跟进,致使各类型的造星活动,都需要一个很庞大的粉丝群体来参与,这样才能把偶像的声量推向最高,呈现现象级效应。
 
  再有的就是追星从无序化到规范化。现在粉丝组织里,所有的追星行为都被规范化起来。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大型公司一样。影响力越大的偶像,其粉丝团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
 
  Q:粉丝追随偶像到底是满足自己怎样的心理?
 
  A: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追星这种行为更多是满足粉丝追求完美的心态。
 
  他们会把偶像视为自己人生目标的缩影,例如将自己梦想中男女朋友形象,向往的奢华生活模式等,投射到偶像身上。而偶像在公众面前所展示的一切,恰好满足了粉丝们对于极致完美的追求。
 
  偶像虽然是真实的个体存在,但同时也存在着距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粉丝在追的不仅是明星,其实也是追求人生最大目标的实践。
数据来源:企鹅智酷调查 (2017.04)
 
  Q:在你看来,偶像与粉丝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A:我觉得他们的关系好比鱼和水。对于粉丝来说,光环笼罩下的偶像其实就是水中的鱼,鱼是海洋中的焦点,但如果离开了这片由粉丝组成的海洋,鱼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偶像和粉丝之间是一个共生的关系。
 
  偶像依附于这些对他忠诚度的粉丝。同时粉丝也肯定希望这个偶像表现得越来越好,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能够使他们实现不了的理想,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偶像身上。
 
  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故事信息和情节均作模糊处理。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