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项立刚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16年后,北京专家项立刚为央视《新闻联播》想了条堪比脑白金的广告语:电视必看《新闻联播》,不看都是下等人!
来源:微博“飞象网项立刚”
2017年《新闻联播》收视率为8.33%,大陆人口为13.9亿人。秦鉴君简单算了算,根据项专家定义,中国有超过12.74亿“下等人”!
但是,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有不同内涵。以防误会好人,上大学后就从“上等人”堕落成“下等人”的秦鉴君,耐着性子拜读了项立刚的答南都记者问。
微博上大骂SB的项立刚自陈很委屈:他被别有用心的人误会了。
紧接着,项立刚对记者阐述了他心中的上等人、下等人的定义。这一定义隔着屏幕,像一记老黑拳,闷得秦鉴君差点眼前一黑。
项立刚:我对下等人有很清楚的定义。……什么是下等人?懒惰、贪婪的人,不知感恩、不担责任的人,他们对社会充满着不满和痛恨。
乖乖,项同志意思是中国有12.74亿“懒惰、贪婪的人”。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原来是这么多中国人“躺”出来。
即使抖音上脑洞再大的网红,怕也不敢冒出这般大胆的“宏论”。
秦鉴君立刻醒悟,这是一位砖家了。
但是比雷人雷语更雷的是,这个砖家挂着一串头衔: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兼职教授,通信门户网站飞象网CEO、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中国电视台评论员,还是我国第五媒体最早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者。
1
项立刚作惊人之语后,我听到很多人说,何必“小题大做”,不就说了句不对的话么?辩护的语气中,能听出对《新闻联播》的肯定,人们似乎担忧,项立刚会对《新闻联播》造成“一粉顶十黑”的副作用,所以并不希望讨论扩大化。
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新闻联播》钢粉的项立刚,其口中冒出的“下等人”价值观,却是《新闻联播》从来没有,甚至会大力驳斥的。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声音。但自由表达,从来也都有时代文明、伦理、道德的底线。
它意味着,在今天,崇尚“小脚文化”是反智的,把人群分为三六九等是可耻的。
在40年的《新闻联播》中,我们感受过“我们工人有力量”,“我们妇女有尊严”,但万万不会是“不干大事的人是下等人”。为了“人人平等”几个字,我们曾付出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生命。
看《新闻联播》的项立刚,为什么会产生节目从未传导过的价值观?
显然,这样的观念,不是来自电视,而是来自电视之外。项立刚说,自己很多粉丝,都有着和自己一样的价值观,说明项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能有这种底气,因为他确信自己也在某个“集体”之中。
某种程度上说,项立刚的话也是有道理的。现实之中,社会板结化,名望、财富与权力构织的傲慢与强势,压抑着很多人心。
人们呼唤着平等,但不得不承认,前述现象在许多人心里,也构造出等级的潜意识。
对于那些渴望拾阶而上的底层来说,等级的痛感是灼热的。
而那些对时政敏感的人,的确能从《新闻联播》中嗅出政策的走向,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翻身为“上等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立刚眼中的观看《新闻联播》其实是与利益和机会勾连。
当你娶了一个女人,是为继承她的千亿家产时,的确也可以说是“爱”她的。但“爱”和爱毕竟是有区别的。
所以看了半辈子《新闻联播》的项立刚,其实从来和《新闻联播》没有关系,他活在个人成功的哲学里,荧屏之外,这种口头上伟光正,实际上功利主义的哲学养育了很多人。
如果不是这样,今天就不会有这样一位“成功”的项立刚在全中国人民面前,教育谁是上等人,谁是下等人了。
如果他真的是“下等人”阿猫阿狗,是秦鉴君,谁会注意到他说了什么?
2
即使那些被项立刚辩护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项某人“优越感”太过了。
我扫了扫项某人的微博,发现这不是其第一次曝雷语,撕X大战是其常有之事。
在其往日战斗岁月中,骂过方舟子,讽刺过罗永浩,还说高晓松是草包。
在这方面,项立刚和另一位带“刚”字的导演很相像,敢骂名人,又敢对网友开群嘲。
在骂“下等人”之前,项其实已经无数次大骂“大部分网民是猪”。
而在一片谩骂之语中,秦鉴君还发现一条思路大胆的“奇葩”:
微博截图
大概正因为在以往战斗中骄傲过关,或是还未达到既定战果,这位“战斗达人”一路打到今天,还不收拳脚。
比如,就在“下等人”之论引发惊涛骇浪之后,项斗士还是拿出了牛魔王硬顶十万天兵的豪气。
红圈中部分可见,项某人甚至十分熟悉运用政治概念打击对方的技法。
来源:微博“飞象网项立刚”
这种套路,十分相似于当年挥动着红袖章的老一辈们。只不过,言语又多了前辈没有的痞子流氓气。其多年来用词粗鄙,很难想象,还是两位女孩的父亲。
据说,家乡芜湖武斗缴械那年,项刚好年满16岁。
正是人格成型的关键期。
3
8月闹心。项立刚是三位教授关于“生育基金”集体发声之后,第四位制造雷语而出名的战士。
印象中,从没有哪个月,砖家雷语如此密集地出现。
这也许是个偶然,但偶然之中,又传递出某种信息。
应该感谢微博、微信,它们让这些“非主流”声音比以往快百倍地,通达这片土地的天南地北,人们飞快交换着观点,同时也看到这片土地上,学术界的堕化走形,已经夸张到何种境地。
南京的两位学者不约而同,认为国家应该对不生、少生孩子的国民罚款。
北京的胡继晔教授更认为应该对丁克收费,宣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最雷的项立刚先生,连不看《新闻联播》是下等人的言论都冒出来了,就差把“下等人”换成“垃圾人”三个字了。
与其言论的惊天地泣鬼神相比,却是砖家们学养造诣的离奇跑偏。
就以项砖家为例,其早年力倡wapi网络(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弃用wifi,结果被市场打脸;2016年,其又撰文《为什么说取消漫游费的人是坏人》,不到一年后,我国取消长途漫游费,再被总理一句“取消长途漫游费为何是双赢”打脸。
活脱脱的项立“缸”:水军一个。
就这样一位屡被打脸的砖家,一直装作站在政府角度,对着民众上蹿下跳。
通过这件事,倒是让秦鉴君更加坚定了上篇文章里的判断。
这里再度引用如下:
当下部分学者良知泯灭(不是指本次新闻中的主角),正造成学界公信力每况愈下,形成整个社会的“良知危机”。
这样的局面不加控制,人们必然不再崇敬思想,去崇高、无敬畏的风气蔓延,粗鄙主义横行。
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持续振兴的关键,须从净化学界出发。
否则,就算挡住了“生育基金”,就算把项砖家踢进垃圾筐,还会有其他莫名其妙的怪论,从另一些丧失独立、砖头垒成的脑子里蹦出来。
砖家们毫无顾虑,即使遭到批驳,还能继续在媒体上“建言献策”。在一些更加专业、公众关注少或缺乏辨识能力的领域里,混账理论很容易瞒天过海。
要看到:学界一头连着国家施政方略,一头连着百年树人。
学界腐化,则庸才当道,谄媚者居上,政策制定无法得到充分智力支撑。
不能遗忘,古今中外,两宋明清,多少臭政败着,都有着庸腐知识分子闪耀的风采。
至于教育,若连良心都缺了,还谈什么塑造栋梁?
需要尽快改革目前僵化、刻板的评价机制,需要将反腐深入推进到学术领域。
同样关键的是,全社会应当形成这样的共识:贪官要打,对才德不匹其位的砖家、叫兽更要零容忍。
只有把鸠占鹊巢的叫兽和砖家赶下去,那些真正的有智之士才有机会站上台来。业界良知才能成为学界的常态,像朗朗清风吹拂社会,而不再是感动人心的新闻事件。
中国可能是需要重审生育政策了,至少对“砖家”“叫兽”这一群体的“繁衍”,我们应加快推行强化版“计划生育”。
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学者、本色出演的真叫兽,最好,一个都不要生。
作者/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