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货和爆款之间,就差一个“助推思维”

admin2025年08月05日 01:22:28
阅读:
标签: 思维 之间
分享:

生活中的“助推”无处不在:它是高架上的绿化隔离带,引领车辆有秩序前行;也可以是机场小便池上有创意的一只小苍蝇,可以让男性上厕所的时候瞄准度更高

  
 
  现代人的热点记忆大概真的就是7秒,说起疫苗事件仿佛真是明日黄花了。还记得爆款文章《都在一条船上》吗?收到打赏30万后,作者更换了几次二维码收款,被嘲“吃相难看”。
 
  那篇文章何以让那么多读者有为他打赏的冲动?一来是疫苗事件本身让人关注,二来文章的煽情性也很强,而文末的最后一段话,则更是打赏加速器。
 
  “我回到了北京,北京司法局还没有给我年检,所以不能执业,既然大家都在一艘船上,谁认识局长,帮我和他聊聊。把这么优秀的律师逼成一个靠文章打赏的人,实在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者们虽然不认识司法局局长,但都觉得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被文中情绪酝酿后发酵的情感看到打赏二维码就如同洪水冲破了堤坝。想想看,那上百万的打赏额后有多少只手在点击?
 
  线上教育是当下为数不多的热土。家中有幼儿的爸妈们,被热情的地推们用一个气球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后,遇到略为有趣的课程难免会让孩子产生“试一试”的想法。有的线上课程安装起来非常方便,吸引用户的第一关就成功了。但有的在注册时就会遇上一些门槛,令人败兴而归。对于此处的设计,其实是很考验App设计者们的。
 
  当看到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的《助推:小行动如何推动大变革》时,情不自禁就想到了这些例子。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助推”的正面或反面。
 
  生活中的“助推”,也是无处不在:它是高架上的绿化隔离带,引领车辆有秩序前行;它是帮助你高效收纳的抽屉分隔板,让你的生活井然有序;它甚至是机场小便池上有创意的一只小苍蝇,可以让男性上厕所的时候瞄准度更高,最后让机场便池飞溅率降低了80%。
 
  助推本质上是一种引导的行为或者鼓励的方式,那么如何有效助推呢?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你有一种“助推意识”,那么必然是事半功倍,或者当你有了“助推思维”,有些坑就不会踏入。
 
  对于“助推”这件事,理查德?塞勒提出了一个“EAST框架”。这是一种能对某些简单想法进行检验的思维清单,也是心理启发的一种。在他看来,如果你想推广一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质:
 
  简化(easy)
 
  吸引力(attractive)
 
  社会性(social)
 
  及时性(timely)
 
  简化:改变默认选项
 
  先来看这样一个发生在英国的故事。
 
  2012年前,英国人办理养老保险需要完成大量的文书。尽管在养老金账户中,每人每存1英镑,公司也要缴纳1英镑,政府缴的更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因为这些文书工作而放弃加入养老保险。
 
  2012年,法律条文做了一个小修改,员工现在会自动加入公司提供的养老金计划,除非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加入。
 
  6个月内,仅大型的英国企业就有100万个新储户开始缴纳养老金。到2015年初,这次默认选项的改变使得英国多了500多万名开始缴纳养老金的工人。
 
  这个惊人的结果说明了简单的助推手段改变行为的力量是多么大。它甚至解决了一代又一代政策制定者没有解决的政策问题。
 
  所以,简单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可以用一个经济学术语来解释:摩擦成本。这就像用力在桌面上推重物,由于摩擦力的缘故,重物会很快停止运动。人类做事的动力也会在遇到麻烦时消失。
 
  摩擦成本不是一个次要问题。行为学告诉我们,很小的摩擦成本也会让我们知难而退。
 
  想想看,如果下载了理财App,却因为没有自己常用银行卡的关联选项,以至于觉得相当麻烦,不得不悻悻作罢的用户吧。对理财公司而言,这完全有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客户,心中刚燃起小火苗又被“摩擦力”给摁灭了。
 
  反过来,有时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加大摩擦——至少在我们试着鼓励人们不要做某事,或者停下来想一想以后可能会后悔的事的时候。
 
  比如道路减速带。减速带表面高低不平,设置在交叉路口,目的是让粗心的司机路过居民区或拥挤路口时减速或提高注意力。类似减速带的其他例子还包括:给金融产品引入强制冷却期;在赌博机用了一段时间后暂停一下,检查赌博者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香烟在柜台出售……
 
  如果你想推广某个特定行为,就简化它。反之,就让它更加复杂。
 
  吸引力:无处不在的激励
 
  逛超市曾经是都市人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项目。虽然前两年线上零售让很多人足不出户买到了东西,但近两年来的盒马生鲜,永辉超市等“新零售”超市物种吸引人们重新走进超市,人们甚至开始回温线下逛超市的乐趣。回想一下,你进超市绝不仅仅是购买必需品。现代超市绝对是行为工程学的杰作,特别是行为原则。
 
  说到超市,每一个超市的通道两侧摆放的商品,其实都体现出吸引力的两个基本因素。
 
  首先,这个东西一定要吸引你的注意力。有一个术语叫作 “注意焦点”,是说思维可以有意识地只关注或参与到大范围刺激下的狭窄领域。
 
  超市已经学会把水果和蔬菜以对立色的形式放置——比如红色搭配绿色——这样会很显眼。事实上,这也体现了进化的神奇:与一个尚未成熟的绿果相比,成熟水果的鲜亮颜色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样植物得以传播种子,我们灵长类祖先也吃到了成熟的水果。同样,大多数超市都学会了确保新鲜水果和色彩鲜艳的蔬菜的“最佳果蔬搭配”在你走进商店之前就吸引你的眼球,调用大脑的无意识焦点来吸引你,这样发现好的食物时你就会往购物车里塞。
 
  其次,我们选择一个事物如何对它进行评估呢?我喜欢它吗?我们大脑的反应非常迅速,会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几个关键维度对人和事做出评估。因此,建议或提议本身必须有吸引力,或者至少有说服力。
 
  打折的信息就不用说了,这已经成为超市的常用手段。但有些却很微妙,比如红绿搭配、蓝黄搭配会让商品更明亮、更引人注目。而味道、采光和摆放位置都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
 
  例如,放置在过道末端的商品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因为我们在转弯的时候,眼睛会自然地扫视到它们。把不含酒精的饮料放在超市过道末端会增加52%~114%的销售量,而酒精饮料则会增加23%~46%。这与不含酒精饮料降价22%~62%之后增加的销售量是一样的——难怪生产商会在过道末端的关键位置支付可观的费用。
 
  社会性:我们时常会影响彼此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时常会影响彼此。对我们来说,不追随人群的视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他人一起看喜剧表演时,我们会比平常笑得更多。围着桌子吃饭的同伴越多,我们吃得就越多。
 
  有个有趣的观察,你开会的时候,尝试着更加仔细地观察人们的肢体语言。如果有人把身体后倾,并把手放在头后面,那么别人有可能也会这么做,尤其是在最先开始这么做的人更占主导地位或职位较高时。还有个动作也可以试试,轻轻触摸或轻擦你的鼻子或嘴角,特别是你在盯着某个人之前或正盯着他时这么做。一分钟左右,他们有可能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会彼此真正地保持一致。
 
  其实,那篇收到巨额打赏的爆款文章在这个属性上也特别鲜明。那一天的上午,朋友圈中有非常多的人转发这样大规模转发的现象。虽然是否打赏是个人行为,但是集体的转发就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这种洪流散落在每个人的朋友圈中不是那么明显,毕竟微信上显示了“10万+”之后也没有百万与千万的分别。但是汇聚成真金白银的“打赏”数额,还是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及时性:在正确的时机用产品吸引你
 
  如果你是一位准妈妈或者是新手妈妈,相信我,你会收到很多零售商们的推荐。有一个刚出生的宝宝,意味着你要买很多以前从未买过的东西,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打乱你的生活和习惯。对于零售商来说,这个时机这就太完美了。你需要购物,正常生活习惯被打乱后,你可能要更换产品、品牌甚至零售商——你要买好多东西,不仅仅是婴儿用品。
 
  及时干预还有一个日常例子,就是在消费者即将购买的时候向他们提供信息。到商场去买洗衣机或者电冰箱时,大多数人都愿意买耗能少的电器。当人们在选择洗衣机时,如果标签上有评级信息,比如能耗1级这样的字眼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消费者就倾向于购买这种产品,尽管有可能售价还略贵一些。
 
  决策者们常常专注于手头的干预措施,但很少在意关键的时机(和地点)问题。例如,假设你想鼓励更多的人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比如设置自行车道。
 
  别的地方不论,就想想曾经上海的街道对骑自行车的人多不友好吧!骑车人常常看着汽车和电动车在身边呼啸而过,也真是胆战心惊。最近两年道路两旁多画出来两条白线,虽然还是有车在身旁呼啸而过,但骑车人好歹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通道。这样也有助于共享单车的推行。
 
  有效的干预措施通常会把时机的三个方面整合起来。
 
  在行为习惯固化之前有针对性地选择干预措施;
 
  在行为表现最突出或现有行为被打乱时采取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的设计会克服自己的时间不一致性——帮助他们去做未来自己想做的事。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想想嚷嚷着减肥的人见到美食便举旗投降,想要储蓄的人看到广告便又不管不顾开始大肆购物。这些人就是没有掌握“助推思维”的本质,高估了自己,没有给自己设置一点儿“摩擦”,于是永远在“减肥”,永远没有自己的“第一桶金”。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