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的爆料和指控,让人深感这个世界的信任正处于危机之中。企业作为社会最重要的机体之一,它内在的人际信任度正是整个大环境的折射。
编者按
“方正证券私照”事件背后,是工作环境下的信任、亲密和边界感的问题。职场中什么程度的亲密恰到好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别人敞开心扉?在哪些方面可以坦承自己?何时有必要设定界限?这些都是很难拿捏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创造一个更亲密的环境,因为缺乏了信任和参与几乎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另一方面,职场中过多的情感关系可能导致“亲则生狎,近则不逊”的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说,职场中什么程度的亲密恰到好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别人敞开心扉?在哪些方面可以坦承自己?何时有必要设定界限?这些都是很难拿捏的问题。
职场亲密感:必需品
研究者Kammer观察了北美和欧洲20多家公司的高管及其行政人员两年来的日常发现:
首先,通常办公室空间结构就会破坏职场亲密感。空间成为一个屏障,使领导者无法抓住组织的脉搏。“空间即触角”,是影响文化和塑造行为的关键因素。比如,可以在后台支持部门所在的空间,设计一条主要通道,让其他部门的员工经常从穿过这里,产生更多互动。可以把管理者的工位安置在一个可以直接听到现场发生了什么的地方。不管是抓起一杯咖啡,还是在走廊上撞到员工,都能感受到事情的发展。
再比如说团队面对面的频率,也影响着亲密感。比如,团队成员在一次会议上呆了一个小时,这当然会培养一定程度的信任。但如果他们能在12天内,每天在一起呆5分钟,这种方式要比第一种方式建立更多的信任。可惜,大多数组织都是为第一种方式设计的,比如大量的会议室和私人办公室。要在企业内鼓励短时间、偶然性的互动,就需要在开放空间里设计一系列共享的短暂停留点。比如放置了茶水和点心的小空间。
对于职场亲密和信任度来说,行为守则至关重要。一方面,如果某些行为超越了个人的舒适区,员工容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坚持舒适区而谨慎行事,或者不敢信任同事,也很难突破自我设限,创造价值。
判断团队的亲密度量,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员工会议。当你在一次会议上有了一个奇思妙想时,你是立刻公开分享它,并相信自己不会被嘲笑呢,还是保持沉默,内心戏全是“别人会怎么看待我”?如果是后者,就证明团队是“缺乏亲密协议”的环境。这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扭曲信任,并扰乱成员的思维。
当一个同事在团队中有不信任的感受,他的“杏仁核”会保持高水平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甚至类似于在徒步旅行中遇到熊的量级,这会让他的思维变得模糊不清,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极端的,或不合逻辑的。面对威胁,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要让员工有情感上的安全感,愿意进行“艰难的交谈”并坦然接受负面反馈,需要组织文化的长期培养。
办公室恋情:慎用品
塔尔萨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米·妮可·吉奥对各种工作场所近200名全职员工进行了一项研究,她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并不介意看到两个未婚同事之间的恋情发展,但反对主管和直接下属之间的恋情。43%的人力资源员工说他们经历过办公室恋情。55%的人回答说,婚姻是他们经历的办公室恋情最有可能的结果。其他研究报告称,在工作中约会的夫妇生产率更高。
2013年一项关于职场恋情的调查发现,42%的公司有关于工作场所恋爱的规定,其中99%的雇主都不允许主管和员工之间有恋爱关系,45%雇主禁止不同级别员工之间的恋情,33%的组织禁止向同一主管汇报的员工之间发生恋情,12%的组织甚至不允许不同部门员工约会。还有一些公司禁止员工和客户之间的恋情,11%的公司禁止员工和竞争对手的员工之间恋爱。
原因在于,在重要的工作关系中发生恋情,八卦可能会变得泛滥成灾,同时还有可能失去有价值的员工——如果关系结束,他们可能会选择离职,去竞争对手那里找工作。但也有12%的组织会向主管提供“如何管理工作场所恋情”的培训。因为无论怎样规定,这样的事情总会发生,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太多问题,与其截堵,不如提前做好管理。
职场性骚扰:违禁品
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属于“职场性骚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很难区分正常的工作关系和可能最终导致性骚扰的关系,而工作场所的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又是如此的普遍。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定义,性骚扰是“不受欢迎的性挑逗、要求获得性好处,以及其他具有性骚扰性质的口头或身体骚扰”以及“关于一个人性别的冒犯性言论”。也就是说,性骚扰可以是行为,也可以只是言论。只要“创造敌意或冒犯性的工作环境,或者导致不利的就业决定”时,就已经构成了职场性骚扰。
职场性骚扰的受害者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受害者和骚扰者可能是同一性别。这意味着,职场性骚扰可能来自你在工作场所遇到的任何人(包括客户和顾客等非雇员)。据说恶劣的工作环境也是导致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关键因素。个人问题,特别是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如离婚或家庭暴力,也是工作场所性骚扰的主要原因。研究还显示,在那些被认为不是她们专业领域的地方,女性更容易受到骚扰。例如,在消防部门或工程部门工作的女性比白领女性更容易受到性骚扰。
在“ME TOO”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有人大呼“误伤”。那么,哪些行为可以不界定为性骚扰?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定义是:“简单的调戏,随意的评论,孤立的不太严重的事件”不构成违法的性骚扰行为。不发生在上下级结构中的、双方自愿的关系也不符合职场性骚扰的定义。最关键似乎在于,有没有带来敌意的工作环境和不利的就业结果?比如导致受害者没有得到职位或得到一个较低的职位,导致她/他的离职等等。
虽然抑制职场性骚扰并没有绝对奏效的办法,但可能的防范措施是,从员工加入公司的一开始就表明,组织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性骚扰,对任何有这种行为的人会采取哪些严厉的措施。现实中许多组织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那至少需要做到,一旦发现性骚扰正在发生就立刻采取措施。因为性骚扰不仅是受害者的问题,也是一个组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