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莙怡的微博一直停留在2017年10月4日中秋节这一天,彼时距离echo回声2016年1月完成3000万美元融资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外界不时传来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创始人裁员,与艺人存在版权纠纷等诸多传闻。
这款被粉丝称为声音版YouTube的APP,从上线不到三个月注册量就突破100万用户,到经历断崖式下滑,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
一
2015年9月24日,北京芳草地显得有些“热闹”,这个文艺青年的朝圣地云集了来自传媒、投资、互联网圈的各路精英人士,其中包括著名娱乐主持人何炅和美图公司的CEO吴欣鸿。这一天,是echo回声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何炅在现场表示:“作为年轻的资深传媒代表,我的优势就是很懂年轻人,为90后团队的坚持,认真所感动。”作为echo B轮的主要投资方,美图对这款个性化的社交APP同样展现出了浓厚兴趣,吴欣鸿坦言已经把echo当做美图战略发展的一部分。
一家仅成立一年,员工大都为90后的创业公司,有知名科技巨头和明星站台,背景可见一斑。在当天的活动上,90后创始人刘莙怡表示,自己在18岁开始写代码的时候曾许下一个愿望,“希望在25岁之前做一个用户上千万,能让自己热爱的东西变得更好的互联网产品。”9月24日,她24岁过半,echo上线一年注册用户超1000万,梦想照亮现实。
在次日的微博中,刘莙怡写到“23岁创办它(echo)的时候,举步维艰,不懂经营、资金链断裂、差点倒闭…但我们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漂亮。”
二
2006年,一篇《生于80年代》的文章让李想等80后创业者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斗转星移,当年以李想为代表的80后创业者在今天大都转移到了幕后,逐渐脱离了媒体和大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鲜衣怒马,对资本窥视已久,急于跳上舞台的90后创业者。
因为觉得自己聪明而去创业的马佳佳;豪言给员工分一亿奖金的霸道总裁余佳文;只过1%生活的陈安妮…这些带有炒作性质的言论让他们一炮而红。凭借着超强个性和自带光环,以及资本的推波助澜,90后创业者迅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媒体口中的天才和大众眼中的新锐网红。
与王佳佳、陈安妮,王凯歆相比,同样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刘莙怡却在媒体前略显低调。资料显示,1991年刘莙怡出生在徐州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是“根正苗红”的富二代。她在采访时提到,“我们家族这么多年,战乱什么的,死得七七八八,也还是剩下一百多个人,家族中的很多人活跃在商界。”
刘莙怡的父亲刘开明在微博认证的信息是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这位刘所长旗下拥有8家控股公司,也是一位链圈大佬,MusicLife创始人,该公司的理念是:听歌即挖矿,让每一首歌都可自由交易上市。另外,刘莙怡的母亲曾任某大学设计学院的副院长,著名服装品牌“淑女屋”的早期设计就出自她之手。
受家族影响,刘莙怡很早就有了独立经商的意识,对时局政策有超出年龄的敏感。2009年高三下学期她就创立了启维网,本科赴美留学,于哥伦比亚芝加哥学院专攻游戏设计和网络编程,2013年大四休学回国,用家里的100万元组建了早期创业团队,于4月份将启维实现公司化运营。由于是豆瓣早期的资深用户,网站和豆瓣的风格相似,很快便积累了十几万用户,2013年12月带领团队获得了美元基金天使轮投资后,把产品方向聚焦在了音乐领域。
从小听电子乐的刘莙怡认为,年轻人不一定都读书,但都会听歌,在美国上学时的观察让她觉得五年内文化消费领域一定会爆发,有足够大的市场。她和团队从那时开始逐渐搭建echo产品模型,开启了小步快跑的创业旅程。
1
避开头部音乐类APP,做一款讨巧的产品
echo的slgan:一个让声音有无限可能的APP。设计之初,刘莙怡没有和QQ音乐、虾米音乐等头部APP在曲库和流量上选择正面交火,而是剑走偏锋,和网易云音乐一样选择了以聚集小众音乐爱好者为核心的打法。网易云通过早期跑遍全国各地的Livehouse去为地下音乐人录制MV,将他们的歌曲收入曲库,聚集粉丝,增加音乐人的曝光量。
相比之下,带有创始人气质的echo明显更偏向于风格多样化,在运营和音乐形态上重点发力,为每支单曲配上画面和走心的推荐语,为用户营造听歌场景,歌曲还可一键分享至echo动态、微博、微信、QQ、豆瓣等平台。
2
社交驱动,获取年轻用户
听歌发弹幕的猎奇社交功能让很多95后自带嗨点,很多人觉得听歌看弹幕和网易云的听歌看评论在设计理念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似乎更能为用户的心理增加一层神秘的面纱。
除此之外,echo在音效上增加了3D立体声实验场景,并把这项功能的文案在微博置顶了很长时间,评论上千+,受到了很多微博大V转发,这让平时评论不过百的echo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2016年初其对外透露的数据显示,“3D奇妙听觉馆”和“3D奇妙旋律馆”,搜集了超过3.5万个3D声音,总收听量超过2亿人次,是较受用户欢迎、活跃度最高的频道。
3
会员付费,增加用户粘性
会员付费推出后,echo每个月的会员费就有几百万,用刘莙怡的话说,音乐人可以通过会员分成的方式养活自己,用户可以通过会员下载歌曲实现离线听歌,增加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
2014年9月24日上线开始,echo凭借在首创3D音乐、弹幕评论和有声表情等特色功能上的先发优势,用三个月的时间迅速积累了100万种子用户。2015年11月,用户接近1500万,付费用户占到8%。正如刘莙怡微博写的那样,它活得很漂亮。
三
2016年1月27日,光线传媒“孙公司”香港影业发布公告称与启维公司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公告显示,香港影业向启维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认购其6,934,166股C-2轮优先股,占启维公司已发行在外总股本的20%。
这也意味着一群90后女生做的echo这款音乐APP,上线一年多,便做到了估值1.5亿美元。根据当时新浪微博的数据,其官方微博影响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QQ音乐与腾讯视频。知微数据显示,echo的综合评定排名也仅次于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
彼时,光线传媒由于主营业务“栏目制作”已尽显疲态,从2015年开始这家1998年成立的“老公司”便把投资的方向押在了包括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社交文化在内以年轻人为核心的文化内容上。先后投资了包括玄机科技在内的多个动画公司。
除了二次元领域,音乐也被视为可与其主营业务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完善整个娱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2016年初,光线传媒向彩云在线增资6810万元,增资完成后持有彩云在线13.63%的股权,而彩云在线的主要产品正是多米音乐。
而这家在2015年差点阵亡的数字音乐平台找到的新方向便是推出了一款主要面向90后、00后年轻群体的粉丝产品“偶扑”。而光线在音乐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投资便是echo。
拥有千万用户数据以及滚滚而来的现金流,再加上光线“背书”后,刘莙怡这位在公司内部被称为“船长”的25岁年轻创业者开始了其越走越远的“进击之路”。
彼时,她觉得自己有了更加远大的使命,要想获得更多成功带来的喜悦,就要继续开疆扩土。公司的打法便随之进行了调整——不再关注用户增长和继续打磨产品,将重点放在了衍生echo周边产品上,重心逐渐偏离了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对此刘莙怡给出的理由是:“要这么多用户,如果不是目标用户又有什么用?文化恰恰是最不能浮躁的产业。”
在资本面前,不知道刘莙怡的内心有没有起波澜,对外刚说完不能浮躁,2016年7月,echo在上海便接连开了一家酒吧“M64”、一家咖啡馆“echo Café”,一家音乐厂牌“浅川十七”。M64酒吧选址在了上海徐汇区的陕西南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商业街。酒吧装修尽显小资情调,从舞台设计到视觉体验堪称豪华,公司更是请来了上海的人气调酒师做颜值担当。
同年8月,echo音乐节在上海世博园落地。如果说开酒吧和咖啡馆只是一时兴起,echo音乐节则是集结了整个公司的力量,花重金邀请到了包括英国流行歌手Jessie J、小野丽莎、孙燕姿、蔡依林等近60位国内外的明星艺人。刘莙怡在微博中说到:“echo是目前国内最高质量的音乐节,现在终于可以有底气地说出口了。我们做了许多国内音乐节没有过的尝试,很难很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
很难想象到刘莙怡当时发微博的心情,但说好的明年再见的音乐节也仅做了一届后便匆匆收场。此后这场音乐节一直被公司内部诟病,一位内部员工向音乐财经透露这场外表华丽的音乐盛宴最后以亏损3000万元告终。
在音乐节还未开始前,有知乎网友发帖称:
在echo APP下的单,买了两张960的早鸟票,后来发现充128的会员可以优惠288,亏了(288*2-128=448)外加一个全年会员,与客服沟通时对方态度蛮横,通话内容鸡同鸭讲,被告知不能退票不能补差价,最后客服上级给出的回应是会员打折是老板需求,再三协同下echo方赠送一张音乐节当日的单程票作为最终解决方案,最后该网友在参加完音乐节后卸载了APP。
该网友最后补充到:
四
对于平台上的音乐人,echo有一个怎样的运营系统和规划?刘莙怡曾在2016年对音乐财经表示:“echo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音乐平台,它真正让年轻的、知名度不高的音乐人获得了应有的创作费用。在echo上的音乐人收入应该是最好的,因为echo是第一家真正通过用户的收听量、喜欢量、评论量及在echo的活跃程度,再根据多少人买了我们的会员,对音乐人进行分成,这样的分成机制是很健康的。”刘莙怡甚至将echo与爱奇艺进行了比对,在他看来尽管爱奇艺的体量更大,不过echo8%的付费率可以秒杀其他音乐产品,“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比例最高。”
谈及歌曲版权的问题,刘莙怡则表示:“我们专门请过两家律师事务所来帮助管理,法律协议全部都写的非常完善,版权问题是可以放心的。”
2017年3月,刚在echo实习了一个月的小潘(化名)选择了离职。此前,她曾是echo音乐节的一名志愿者,抱着对音乐的热爱,实习期刚开始时她毫不犹豫地来到了echo上海总部。一个月的时间,小潘经历了人事变动,员工离职,与主管撕逼等诸多离奇剧情,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宫廷戏。
据小潘透露,她所在的部门是“艺统部”,每个人负责对接100个与echo签约的艺人,还要用自己的渠道不断地去给平台拉新。她向音乐财经透露,公司的目的是用这些艺人做演出赚钱,但任何资源也给不到他们,因此后续与艺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站内很多音乐人都是从豆瓣直接抓过来的,实际上是一个空壳。”每次艺统部开会,小潘在反映问题时,得到回复最多的就是:你怎么能抱怨呢,干不了可以走人……
对于echo产品的运维,小潘提到,技术那边每个月都会对APP进行一次改版,什么火做什么,完全不会考虑用户的感受,一些程序员在过了半年的试用期后,创始人为了节约成本会直接把人开掉……一边改版一边给你施压去签艺人,除了像好妹妹这样“级别”的音乐人能得到资源置换,其余的小艺人什么也得不到……
五
命运一向都是公平的,刘莙怡在25岁的时候实现了梦想,同样25岁也成为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从2015年开始,陆续有用户在豆瓣、百度贴吧爆出echo的付费会员权限形同虚设,只是多了一个内部变现的渠道,离线下载的歌曲只能在线听,或者已经下载好的歌曲会无端被清空,再次下载需要重新购买会员,没有正规的反馈沟通渠道;普通用户在使用APP 1个小时要用100兆流量,歌曲缓存完后选择关闭流量,听第二遍时仍然需要缓存。
对此,在2016年初接受音乐财经采访时刘莙怡曾表示,echo是中国唯一一家不能随便把歌曲下载成MP3的平台,“我们把音乐做了加密切断,音乐在APP里被切成了三段,就算下载下来也是分裂的,这种保护模式跟国外一模一样。”
除了产品的bug外,被用户吐槽最多的是APP在经历多次改版后,上传歌曲的入口、动图制作等功能全部失效,在被echo的产品技术团队多次消耗耐性后,很多人选择了卸载。
六
2018年7月29日,刘莙怡的父亲MusicLife的创始人刘开明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听歌挖矿是什么?音乐眼镜有何创新?
刘开明解释道:“目前在全球其他的区块链音乐项目只是区块链软件,几乎没有实现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我们有一个负责做眼镜传导技术的合作伙伴—MusicLens,很多人在平时开车,运动时带这个眼镜会有挖矿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听歌来获得积分,这个积分会计算成音乐的价格获得米特币。
刘开明口中的合作伙伴“MusicLens”正是刘莙怡在2015年注册的上海青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商标信息显示的是MusicLens。
7月10日,echo在豆瓣小组发布了一则运营岗位的招聘,工作地点已经从之前的上海变成了杭州,这则招聘信息除了给出十分诱人的福利待遇外,在工作要求中有一项格外显眼:熟悉区块链行业。
记者在打开echo APP时,发现首页第一张banner是为My Token(一款以看行情为主,提供数字币相关信息的APP)做的宣传推广图,文案“是跟着币圈老司机免费领红包”,图的最右边是一个金属礼的手势,很有画面感。点开之后是My Token APP的下载链接。
可以看出echo正在向智能硬件和区块链方向努力转型,记者在多个网站分别察看了echo在ios和android市场一周内的数据情况,echo在ios的排名已经在1500名之外,在近一个月内全网日活只有0.031%,远低于行业的基准值。
相对女儿微博的不再发声,刘开明倒是格外活跃,除了关注商政消息外,还经常给echo的官微点赞。9月10日刘开明转发了echo的一条微博,原微博是兰州草莓音乐节的互动内容,echo官微表示转发此微博有机会得到单日门票一张。当年花重金请得起国外巨星做音乐节的echo如今也只能给他人做嫁衣了。
十年前,80后创业者还未被主流文化和市场所认可,每一代的创业者在初登舞台时,都会经历由捧到杀的因果轮回,80后如此,90后亦是如此。
涉世未深的90后在创业初期得到资本和市场的青睐后很容易迷失自我,膨胀是每个创业者的原罪。大众点评的创始人张涛曾说,创业最难的就是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过程,很多小而美的公司都死在了扩张的路上,因为他们常常会失控,常常会觉得遇到问题,死磕一下就会挺过来。
三年前在北京芳草地被梦想照进现实的刘莙怡,谈笑间不知道有没有许下第二个愿望,曾经豪言要把echo作为战略发展的美图,在echo第三轮融资时便收紧了钱袋子,如今自己悄悄转型做起了社交,曾被90后感动的何老师,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为感动而站台……
对于背靠家族企业的刘莙怡来说,创业可以“任性”,失败可以转型。但最重要的是要回归本质,不以用户为核心价值的创业都是在蒙眼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