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篇狗屁文章竟然能堂而皇之地登上一家省级权威媒体网站,还被许多权威网站转载推送,内在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今晨上班途中,我在朋友圈中刷到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媒体评论,和你们说说。
这篇作者署名“严奇”的评论文章《自律公约“材料味浓”,岂非“官味满满”?》首发于河北省新闻门户网站“长城网”,后被中国网、四川在线等许多权威网站转载推送后引发关注,成为个别盲从偏信网民借“长城网”权威网站名义讽刺攻击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团委的炒作噱头,被不断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等互动环节而诱发负面舆情。
文章以强烈的批驳姿态示人,针对近日北大、清华、人大等多所知名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布的一份“关于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进行了激烈抨击。
当然,如果文章说得有理、评得有据,也算是一种“刺耳”的声音,毕竟评论嘛,本就没有绝对标准可言。
但关键是读完全文,你会发现文章通篇使用的驳斥理由很奇葩,连“牵强”都谈不上,更别说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文章第二段写到“不难看出,该自律公约针对的,是近段时间颇受关注的“学生会官本位”话题。其发文初衷也许并不算坏。只是,如此“官味满满”的措辞,让人不禁忧心,该倡议到底是遏制官味,还是在助长官味?”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标题《“自律公约“材料味浓”,岂非“官味满满”?》。
第三段,给出了第一个“官味满满”的理由,即从头到尾都是公文材料的“套路”。标题“关于……的倡议”,囊括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要素”,完全符合公文标题范式,与各大部委发文标题如出一辙。
这个背后的思维逻辑其实非常奇怪,即按照作者的逻辑,自律公约倡议如果不“官味满满”,标题就不能出现“关于……的倡议”,发起学校不能写,发起事由不能写。那么自律公约究竟该怎么写,不好意思我能力有限不知道咋写,你要知道千万告诉我。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第二个理由,即正文倡议的六条“一二三四”,文眼基本由六字构成,且对仗工整。我是真不清楚,什么时候对仗工整也成了“官味满满”的有力“罪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对仗不对仗?工整不工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仗不对仗?工整不工整?这可能是对仗工整被黑得最严重的一次。
更奇葩还是作者的第三个理由,即认为该倡议正文不过700余字,却出现了10处“要怎么怎么样”,就推定这份倡议“居高临下”“官味满满”。这种逻辑很是怪异,发起自律公约的倡议本就是希望广大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律公约中,自然是要体现“要如何如何的”“该怎样怎样的”,就因为出现了这10处“要怎么怎么样”,就一口断定这是一份居高临下、官味满满的指导意见?
我奇怪地是,这样一篇狗屁文章竟然能堂而皇之地登上一家省级权威媒体网站,还被许多权威网站转载推送,内在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其实分析文章不难发现,这其实更像是一篇已经预设好文章主旨的“命题作文”,作者为了要写出狠批的评论观感,把所有能用的、不能用的想象、细节都一股脑地用在了文章中,非常符合当前这类命题评论“先预设立场—再倒推找寻细节证据—形成因果串联”的共性特征。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1位1年能写1500篇媒体时评文章的“牛逼作者”。
哦,说多了……到此为止吧。
对了,如果谁知道河北省权威媒体网站“长城网”为何审核通过这样一篇文章的原因,还请留言告诉我。
在线等,真的挺急……
最后,要给一个公号做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