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排队等待ofo退还押金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如果按照ofo官宣的2亿用户,意味着目前申请退款的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排队大军之中,你的押金还退得回来吗?
ofo小黄车在线退押金,待退金额超10亿(图 | 视觉中国)
尽管ofo的押金时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但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目前排队等待ofo退还押金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如果按照ofo官宣的2亿用户,意味着目前申请退款的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排队大军之中,你的押金还退得回来吗?
图片来自网友小冯
押金能不能退回来,取决于ofo有没有挪用客户的押金。最近一年多来,包括ofo在内的共享单车屡屡被质疑挪用客户押金,但最终均被当事方严词否认。由于互联网单车的押金并没有实施严格的第三方监管,大多数只是由公司自己在银行设立一个专门账户存放,资金的具体使用完全由公司来决定,银行并没有监管的权利和义务,理论上而言,包括ofo在内的共享单车都可以随意挪用客户押金。
那么,ofo到底有没有挪用客户押金呢?即使在当前大量用户排队申请退款的漩涡之中,ofo也没有公开承认挪用押金。但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是,如果押金在专门账户上分文未动,客户申请退款应该实现秒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之难。如果客户的押金被ofo挪用,那么部分用户很有可能无法要回押金,而具体有多少用户会损失押金,取决于被挪用的规模,以及ofo的负债规模有多大。
ofo小黄车总部,市民组团排队退押金(图 | 视觉中国)
ofo的押金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去年年底公司曾经宣布拥有2亿用户,ofo收取的押金最初是99元,去年6月份上调至199元,后来对部分客户实行免押金,这部分人群大概3000万人。即使按照99元的押金标准来计算,意味着ofo掌握的客户押金也高达170亿元左右。
如果押金被挪用,那么这些巨额押金到底去了哪里呢?对ofo而言,在公司运行还算顺利,背后尚有资本支撑现金流的时期,这些押金有可能被购买理财。假如170亿押金全部购买理财,按照4%的年化收益,意味着一年有将近7亿元的收益,这对于投入巨大且难以盈利的ofo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如果客户的押金仅仅是购买了无风险理财产品,客户要回押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不会存在资金损失风险。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ofo将押金用于生产经营,或者偿还债务等等,一旦公司亏损加剧甚至破产倒闭,客户的押金就有可能无法收回。
ofo北京总部退押金潮持续,线上退款排号超1000万 (图 | 视觉中国)
共享单车这种经营模式短期之内很难实现盈利,靠的是资本烧钱模式的支撑,在ofo和摩拜大量烧钱抢占主要市场份额之后,两家公司背后的资本开始推动合并,如同当年的滴滴和快的。不过ofo的创始人不甘心屈居人下,不仅拒绝合并,而且公开表示请资本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但共享单车原本就是一个依靠资本烧钱的行业,对抗大资本,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抗这个行业的天性,背后折射的并非是什么创业者情怀,无非是不想牺牲自己的控股权和话语权,结果错失了将蛋糕做大的机会。
拒绝被资本掌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资本抛弃。ofo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已经投身更有实力的美团,而身后的追赶者哈罗单车更是得到了阿里巴巴的加持,在共享单车的市场,领跑者ofo迅速失去了曾经的优势。失去了大资本的输血,自身经营又无法正常造血,而日常的经营开支依然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在烧钱大战中继续存活,170亿元无人监管的押金就面临被挪用的风险。
如果挪用押金只是短期救急,在度过现金流危机之后可以迅速归还,客户的押金还不会面临太大风险,但问题在于,ofo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极速恶化。11月底,公司创始人戴威发表内部信,承认冬天已经来临,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
来自@ofo小黄车官方微博
在市场压力面前,跪着求生本身并没有错,但令人遗憾的是,通过拖扣客户押金的方式来求生,则多少有些吃相难看。如果说之前的ofo多少还有些创业者对抗大资本的悲情色彩,但是到了拖扣押金这一步,则已经触犯了人们容忍的底线。
拖扣押金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商业信誉,最具杀伤力的的后果是引发了挤兑行为。如果一家银行出现了经营不善的传言,出于安全考虑,储户通常会去银行排队取出存款,如果银行放开供应,每个前来取款的客户都可以顺利取出资金,那么更多的客户就会相信银行其实并没有经营风险,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其实非常安全,最终会选择放弃取款,银行也就能安然度过危机。相反,如果银行对客户取款设置诸多障碍,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家银行真的出了问题,最终所有的客户都会前来取款,即使这家银行其实并没有出现问题,最终也会被大规模挤兑击垮倒闭。
ofo此次应对客户的退还押金,如果由始至终不设置任何障碍,所有要求退款的客户都可以实现秒退,那么就不会爆发现在的挤兑现象。而ofo最终选择拖扣客户押金,只能说明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司应对失误,没有预计到会爆发大规模挤兑,贪小便宜吃了大亏;第二种可能就是真的缺钱,实在无力满足客户的退款要求。
上海一ofo单车小黄车停放处(图 | 视觉中国)
ofo爆发挤兑之后,有人呼吁民营企业经营不易,应该给ofo多一些生存空间。听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尤其是ofo这样不向大资本低头的创业企业,似乎更应获得人们的支持。但是,首先,拖扣用户押金已经是触犯了底线,而更为过分的是,当有用户冒充外国客户时,不仅获得了秒退的待遇,还收获一份来自ofo的道歉信。这种内外有别的态度,更是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这样一家公司,应该获得用户多大的尊重呢?
对于高达2亿用户的ofo而言,现在申请退款的不过1000万客户,真正的挤兑还没有开始。客户的押金能否退回,很大程度上看ofo能否引入有足够实力的资本。在爆发了押金风暴之后,ofo的商业信誉已经崩盘,早已不是当初的行业领先者,估值水平大幅缩水,即便有外部资本愿意进入,在押金问题上也不会愿意替ofo背锅。如果没有大资本接盘,等待ofo的可能是破产,按照破产清算的顺序,在偿还完供应商等相关债务之后,还剩多少能够用于偿还用户押金,恐怕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