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差至昭化,事毕,又恰逢周末,同事们就决定在茶楼休憩,缘由我牌艺不佳,又听闻古镇就在附近,便对此心动了起来。邀他们同行,却被婉拒了,遂只有我一人固执的前往。
南河凤台
夏日,偶尔在湿地公园江边喝茶的我,总会觉得心里缺点什么,可园内又不乏景致。后来暗地里思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看山看水,却没有看到心中的城。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座城,他可以为人,为事,为物,而我心中的城却是文化。但要寻得此城,又谈何容易?故我常常临江叹惜,她在何处。
今日出差至昭化,事毕,又恰逢周末,同事们就决定在茶楼休憩,缘由我牌艺不佳,又听闻古镇就在附近,便对此心动了起来。邀他们同行,却被婉拒了,遂只有我一人固执的前往。
本以为只有几公里的路程,结果我却在烈日下走了一个多小时,虽很缓慢,但不错过沿途之景,于人生却也有另一种美的姿态。也或许用这样的方式去拜访,才够虔诚。
黄色的“汉旗”夹着石板路,思绪流转到路的尽头,就应是古镇了。两旁收割起了包谷杆,风竟使我有机会闻到了泥土的香味,让人体会到,许久未曾有过的亲切感。正当我忘情投入时,此前的忧虑,却于此刻应验了,今日一行,我余资甚少,无票,我又怎能进城!难道虔诚千里的徒步,换来的也只是拒之城外!难以接受!我热血沸腾的乱窜,直到走上另外一条路时,才豁然开朗。
马战
原来没有门票,也可以入城。可谁又能想象这座三国时期的峰火边城,古时兵戎频繁,而今却是此等幽静闲适,更有三国后的历朝历代,
谁又能言明,只可谓时空浩渺,时过境迁。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古建筑,但我们却需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时空与文化的厚重,这也就足矣。
可能是我太过于念旧,总喜欢青砖黑瓦和那些长满青苔的石梯,走在石板路上,烈日高悬,闷热的风抚过屋檐下的灯笼,在这烽火边城内,你侠骨柔肠途经的人家,或许就是我们常常所追寻的天涯,只不过没有了炊烟袅袅,没有了肉菜摊,没有了小贩叫卖,古镇的灵魂便荒芜了不少。我避开商业遍布的主道,转进了寂静的小巷,阳光照在小径两旁斑驳的砖墙上,我如若跟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在前行,只不过波涛早就不再汹涌澎湃了。可谁人又能预料,正是如此,接下来的景致,竟令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辜家大院
见过了众多古迹,唯独辜家大院,让我倍感亲切,也或许是先前对于古迹并未有过细腻的体识。但对于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言,此誉于大院,也定是无可厚非的。有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有过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他承载着的太多不平凡。而若有江南庭院风格的四合大院,置身其中更是怡然恬静,放眼环门的景致,更有泼墨山水的意境悠然。此时,若再添一场雨,沏壶茶,小楼听雨,暂忘尘嚣,岂不更是美不胜收,而那时的你是否又会撑着油纸伞,与我在此相遇呢?
缘由无票,城内几处景点,都拒我于门外,我只能远观,但也并非全无收获可言,追寻文化,绝不能错过的是,先贤的碑帖与字迹。
碑帖上的字
在县署门口,我用力的击鼓,只为了切身体会古时的风土,还原当时的民情。而门口石碑上刻着的“越诉笞五十,诬告加三等。”,却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令人叹服的是,我们的祖先于此就已经建立了,此等先进的律法制度,而古镇也因此具备了完整意义上的城市文化系统,这也可以看作是一座城市兴盛的标志之一。随着巷道,我继续体悟着,这条深邃的文化暗河。在考试场外,“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追溯古时,文弱的书生,不远千里,爬山涉水的前来求取功名,观其字,必会欣然,而此种尊重文化的态度,也实乃文化人之福。尔后所见的“梅氏贞节牌坊”等,更是先祖们的生活立体状态反映,与对道德文化追求的深刻写照。我陶醉于其中,可又难免会有些失落,残阳照在断垣上,人们拆除了破旧的房屋,修造着新的仿古建筑,巷道两旁的商店,面面相觑,只有那破旧的石碑,伫立在风雨中,和岁月一道模糊了。
听说站在瞻凤门的古城楼上,能看见凤岭山上的凤凰,但登临若能望见祖国的大好河山,农家的炊烟袅袅,百姓的安居乐业,那么凤凰,见与不见,又有何妨呢。
本打算再去渡口赏玩,岂料同事牌艺切磋作罢,只得速返。而对于这座城,我就是位有缘人,虽意犹未尽,就余作下次再来尝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