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硬科幻产业的一道曙光

admin2025年05月17日 07:08:32
阅读:
标签: 流浪地球 科幻
分享:

在这段时间里,离开里太阳系的地球的地表不再适合生物生存,有限的人类转移到了地下生活。而另一批被选拔出来的人,登上飞船,成为地球流浪之旅的导航仪。

 
  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太阳迅速衰弱,地球面临被吞噬的危机。因此全球各国达成共识,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通过在地球表面建立推进系统,将地球推向4.2光年的星系以求生存下去,计划将历时两千多年,在这段时间里,离开里太阳系的地球的地表不再适合生物生存,有限的人类转移到了地下生活。而另一批被选拔出来的人,登上飞船,成为地球流浪之旅的导航仪。
 
  这是“流浪地球”的背景。从结构上来说,“流浪地球”的故事围绕着一对分别在地球和导航飞船上的父子来展开。这也造成了电影有两条故事线同步推进的感觉,但是事实上主线是地面线。所有的核心矛盾,主要波折,人物成长全部都在地面线上,飞船线的主要作用是推进地面线的进度,解释地面线人物情感基础,并对地面线进行障碍设置,当然最后结局离不开两根线合二为一。但是从讲述核心来看,地面线是不可削弱的。但导演组却放了一位出现在演员列表里便咖位足以担当主演的演员在副线里,这可能本片唯一的小瑕疵了。
 
  之所以说是小瑕疵,是因为这对观影基本上造成不了任何不良影响。在故事的节奏控制和冲突设置上,“流浪地球”遵循了典型的商业类型片模式:以一个没有退路的小危机入手,多幕推近到大冲突,在观众以为一切得到解决的时候剧情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这使得观影过程有了高潮迭起之感。同时在节奏上,轻重缓急也很到位。重大计划制定和实施用了非常快的节奏,任务执行和人物情感渲染用的篇幅比较大,观众情感建立时间充分,对故事的投入度也就越高。打动了人,故事才好看。
 
  然而,这到底是个科幻片,除了讲故事之外,我们对它还有许多别的期待。
 
  “流浪地球”在宣传语中写着“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现在看来,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也并没有夸大其词——至少是第一部“新纪元”的科幻电影,毕竟对于80后来说,上一部存在于记忆中的国产科幻可能还是“霹雳贝贝”。
 
  脑洞很妙,符合刘慈欣一贯做派。类似于“三体”,在这里刘慈欣也做了一个全人类面临的无法进行任何缓解性奋斗的生存危机设定。这个设定让小说在一个大格局下展开。然而原著2万字的故事,里面有许多真实化细节是文字不必做到但是电影无法避开的。如果完整遵照故事背景宏大叙事,很容易空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原著的大设定下,电影再造了这段流浪旅程上的一个重大故事。
 
  近年说得上名字的科幻片里大概主要就是“星际穿越”、“地心引力”和“星球大战”系列了。“星球大战”因其庞大的世界设定和繁多的延伸,更适合和指环王霍比特人系列放在一起。另外两部里面,“流浪地球”和“星际穿越”更相像。除了都是太空+地球,父亲+子女两条叙事线以外——说起来这里面都是一个不被理解的父亲和叛逆的子女最终和解的情感线——也都是强想象下的真实化。
 
  科幻电影的重要爽点之一就是具象化和真实化,因为科幻的原生之罪就是诞生于想象。只有事无巨细地将那个世界变得具体,才有可能让观者信任并走进故事世界。多年来,中国好的科幻小说常有,而科幻电影却未尝有。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基于此。天马行空容易,搭建世界难。
 
  在具象化这一块,“流浪地球”的完成度和精良度感人。大明星基本上都是友情客串,主线演员启用新人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特效的预算。大到冰封地球的城市地貌,庞大的推进装置的工业细节,地下居住区的生活场景;小到交通工具应用,服装及其智能操作的创意,驾驶室内的仪表细节,人类因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的生存经验的设计,都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这些细节是庞大的工作量,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导演手里厚厚的设计图纸和构建说明。
 
  科幻电影的重要爽点之二是突破已知。这里面的前提条件是已知。首先必须基于大众所熟悉的一些基本物理或天文规律,其次要打破这些基础规律的局限,展示在这些基础规律之上,跃出普通认知范围内后,规律的作用和迁移。比如观众知道太空环境无阻力,却可能不明白无阻力环境下一个有速度的太空小垃圾能摧毁大型设备,这就成就了“地心引力”的震撼;观众知道重力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却可能无法想象因重力造成时间维度改变,这就让人们在“星际穿越”里大开眼界。
 
  “流浪地球”也做到了这一点。已知的是地球的自转,太阳的重要性,未知的是这一切改变之后,生活面临着什么;已知的是木星和万有引力定律,未知的是自然规律导致的地球危机。这样的突破常识的体验就是来自科幻的美妙之处。规律如何作用于人类,人类又如何在不可抗中四两拨千斤,它满足了所有人的征服欲。
 
  “假如你没有你所照耀的一切,你的幸福何在!”在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篇,对着伟大的太阳,主人翁说了这句话。
 
  太阳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没有依赖着太阳活着的这些美好生命,那么太阳也只是宇宙里最平凡的恒星。渺小的歌颂者才是成就伟大的核心。而这,又是“流浪地球”的矛盾点:是理性地牺牲掉部分,还是感性地对哪怕一个个体都不抛弃不放弃。本片的核心价值观,也非常符合当年社会的主流思考。被故事和特效围绕过后,观众尚能获得一个反复咀嚼的余韵,电影的层次感因此而生。
 
  事实证明“流浪地球”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上映4天票房突破10亿,尽管网友偶尔还会遗憾于细节上的瑕疵,但是总体8分的好评度是无可置疑的。对于中国终于出现了一部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的科幻大作,“纽约时报”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文中直言这部电影的预期就是要开启中国电影工业的新纪元。好莱坞在科幻大制作上总是一枝独秀,对于世界各地的影评人来说这都是值得寂寞的事情,因此在澳大利亚影评网站Flicks上有一篇影评显得格外激动:“中国第一部主流科幻片绝对是个大赢家,如果它真的预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那未来想必相当甜美。”
 
  其实如果硬要说一部影片就能够将中国整个电影工业带入一个崭新的纪元,确实是有些言过其实的乐观。“流浪地球”的好评和高票房更多的是来自于众多影迷心中的一种欣喜,就像远在澳大利亚使劲安利这部影片的影评人一般,对于未来终于可以有所期待的欣喜。
 
  新年伊始,对中国的科幻迷来说,这应该是个非常不错的开始。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