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洋:《京华时报》总编辑的别样人生

admin2025年07月29日 02:03:13
阅读:
标签: 李洪洋 京华时报 美菜网
分享:

正好,前些天,美菜网发布李洪洋副总裁在《第三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五岁美菜,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李洪洋这小子,一看就是军人出身!
 
  壮壮的,胸脯挺挺的,真有股劲儿!
 
  没错,62年生人,属虎的。84年人大毕业,投笔从戎,到了云南前线,扛过枪,打过仗,当过副连长。
 
  毕竟喜欢文字,到了空军报社,当记者,空军少校!
 
  后为解放军报编辑,陆军中校!
 
  2001年,脱下军装,来到人民日报社,参与筹办京华时报,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委会主任、董事长。
 
  甭管多大官,在老詹面前,自称小弟弟。
 
  因为,我俩同在人民日报,我是报社领导,他在下属单位;我已经比较苍老,他还非常年轻,见了面,叫我老詹,或者,老首长!
 
  大家很谈得来,拍拍肩膀,握握手,一见如故。
 
  因为兴趣,爱好,也因为大体相同的三观。
 
  一切原本好好的,平静而有序。重大转折,发生在2011年。
 
  那一年,京华时报划归北京市管辖。
 
  从原则上说,报社和人民日报,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当此时也,原任社长吴海民回归人民日报社;李洪洋则跟随京华时报,到了北京市。
 
  未过多久,离开京华时报,到北京日报担任副社长、印务公司董事长、发行公司董事长。
 
  一个年纪并不算大,资历并不算浅的北京日报社领导,平平稳稳地干下去,凭他的本事,为人,以及岗位经历,在体制内,还会有上升空间。
 
  然而,2015年,这小子“扑通”一声跳到海里,来了个“裸辞”,啥也不要,到美菜网当副总裁去了!
 
  为什么呀,小李子?
 
  不单我,好些人搞不明白。
 
  “其实我的离开,很自然。”李洪洋曾在大会上解释,“并不是所有的辞职都是贸然、竟然、居然或者愤然。”
 
  是的,他很自然,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趁自己还不是太老,老得来啥也不想干也干不了,赶紧去干一件自己认为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
 
  即使,为此而丢掉端了多年的铁饭碗;即使,将不再像体制内那般稳定、保险,随时会碰到风浪和风险。
 
  即使,有那么多即使,他也要去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
 
  就这么决绝,也可以说是倔。
 
  这一点,真像军人!
 
  这一干,将近5年。
 
  我们时有见面。聊工作,聊事业,聊家庭,聊时事,聊国际,聊中美关系。
 
  “怎么样,小李子?”说到自己,我不止一次问他。
 
  “嘿嘿,不错,还行,很有意思!”回答都很简单,始终那么乐观,那么开朗,身上还是那股硬梆梆胸脯挺挺的军人劲儿。
 
  只是,头上的灰白头发,依稀又多了几根。
 
  若问,这位曾经的京华时报总编辑究竟干得如何?
 
  正好,前些天,美菜网发布李洪洋副总裁在《第三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五岁美菜,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各位看完演讲,一切自有答案。
 
  五岁美菜,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在5月12日于海南举办的第三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副主席、美菜网副总裁李洪洋发表了“五岁美菜,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的主题演讲。
 
  他从美菜网创造的商业价值出发,与来自法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十多个国家代表团及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分享了美菜网是如何实施“五大战役”将食材“从全国各地,卖向全国各地”,又是如何为上游的农业生产做加法,为中游的农产品流通做减法,真正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美菜模式,在惠及农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美菜网的社会价值。
 
  (2019年春节前夕,国家领导人看望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石头胡同的美菜网商户)
 
  以下是演讲实录:
 
  2015年,在我刚加盟美菜的时候,有一个发布,叫《美菜模式,改变中国》。在发布里,我说:“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厅局级领导干部辞去了他的公职,去做互联网农业。他在感谢信里这样说:关于从局级领导岗位上辞职,很多同志不解,也劝留我,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辞职都是贸然、竟然、居然或者愤然,我的离开是自然。既是为党国效力,无论江湖还是庙堂,到哪儿还不一样?”
 
  加盟美菜以后,有记者问我,你曾经参加过对越作战,用生命保卫过国家;你曾经当官也当到厅局级,船到码头车快到站了,为什么辞职?既然是辞职,为什么不找个安逸的企业?为何要和年轻人摸爬滚打地去创业?
 
  我说,我追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我认为,美菜的这种“两端一链一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可以改变中国的农业的,可以去尝试一下。
 
  美菜网的创始人、CEO刘传军说,如果有一天他老去,他希望他的墓碑上留下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和他带领的美菜团队,为中国农业的改变,做过一些事情。
 
  这就是传军和他带领的美菜团队的初心和情怀。
 
  我加盟美菜的那一年,是美菜的第二年,这一年,美菜全年的收入仅仅16亿。
 
  这一年,美菜站在16亿的基础上,开始探讨美菜或像美菜一样的农产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对三农的改变。
 
  创新的动力实现质的变量。今年,美菜即将迎来五岁生日。美菜已经从一个婴儿,变成了日收入(GMV)一两个亿人民币、估值70亿美金的新农民。
 
  今天,美菜供应链能力已经达到每天把几个亿的农产品,从全国各地,卖向全国各地。
 
  五年来,美菜如此迅猛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从发展的理论来看,我们看到,美菜正是牢牢站上了乡村振兴这个赛道,站到了国家脱贫攻坚、消费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点上。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领导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战略影响下,美菜网提出了“美菜的脱贫主义哲学”。
 
  美菜的脱贫主义,是美菜网建立的扶贫理论及实践体系。它通过农产品上行,以产业化的模式,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它创立信息化平台,解决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自建仓储、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流通高损耗、低效能的问题;它通过需求侧对食品要求的升级、城市新零售的升级,解决订单农业、品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问题;它以精准的行动,解决农产品供应链上农村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情感问题。
 
  在这个理论下,美菜实施五大战役:
 
  第一,【以封闭保证品质】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美菜不惜重金建立了全封闭的、全程冷链的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施扶贫。
 
  美菜在上游与数以千计的大型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深度合作;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实现多温层的仓配履约体系,确保农产品高效流通,损耗降低。
 
  第二,【以算法倒逼供给侧改革】
 
  美菜是一家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公司,在算法上,一切围绕着需求侧展开,通过需求侧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通过累积大量的商户,并对商户进行画像、分类分级,去指导供给侧的养殖种植;通过美菜的扶贫大数据指数,去影响农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第三,【以“吃好”倒逼“种好”】
 
  在食品安全方面,美菜悉心服务众多中小微餐厅和广大家庭,为了让社会吃到新鲜、低价、安全的食物,建立了强大的安全体系,通过需求侧的“吃好吃踏实”,倒逼供给侧的“种好种安全”,把品质控制力延伸到源头。
 
  目前,美菜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深度合作,在质量管理、商品准入、检测验收、追溯与召回等领域全面发力,美菜自己的“美菜标准”已浮出水面。
 
  第四,【以“最美菜公益基金”引领行动】
 
  扶贫不是表衷心、喊口号、刷大墙,扶贫是带着“苦逼”去行动。
 
  美菜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创立的“最美菜公益基金”、以及在基金引领下的“美菜SOS全国精准脱贫采购计划”,不仅救急,更是救穷,美菜全体员工,齐心努力,人人公益,为的是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兄弟,看到国家大战略带来的希望。美菜认为,慈善是给予,公益是行动。
 
  第五,【美菜探讨出扶贫帮困新模式】
 
  美菜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对扶贫有着深入的思考。电商扶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流量扶贫,一种是供应链扶贫。互联网平台,最大的资源是流量,谁拥有巨大的流量,谁就拥有用户,谁就拥有未来。
 
  在这一块,美菜商城拥有以B端270万商户为核心的巨大流量,这一流量端口,每天服务2亿多消费者,这些流量全部向上游的“三农”开放;电商扶贫的第二个方面,是供应链扶贫。
 
  美菜五年的经验认为,流量扶贫,是风风火火,热闹非凡,能解决一时,却不能解决三农的核心问题;而供应链扶贫,是渠道扶贫,建立的是永久管道,这才是中国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办法。
 
  所谓美菜乡村振兴、扶贫帮困模式,就是美菜脱贫主义哲学+全封闭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流量。理论依托,双管齐下;三轮驱动,浑然一体。美菜所探讨的乡村振兴新样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案。
 
  今天,美菜扶贫业务是“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美菜的B2C团队“美家买菜”,已经迅猛扩展到全国60个地区,在全球寻找优质产品;
 
  美菜的大生态体系,正在向供应链上游全面布局,辐射标品、生鲜等众多单品,建立众多自有品牌,研发标准化的预制食品;
 
  美菜的战略投资团队,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深山寻宝、掘金挖矿,投资未来优质资源,还将展开一系列的收购、兼并、重组;
 
  为全面提升传统领域的效率,美菜强大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已达900个,涵盖供应链各个领域,而且每天都在优化、迭代、升级;
 
  美菜农产品供应链已经在金融领域全面开展业务。隔壁农民老王现在想种土豆了,他有地有技术,没有钱,美菜可以整合各地的金融机构,为他服务。当他受灾,还不起利息的时候,可以用土豆置换;
 
  美菜的党校也已经在山东革命老区孟良崮开始建立,首批学员将奔赴老区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看一个企业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我主要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要看它是不是具有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方面,要看它是不是具备社会价值。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企业,必定成为伟大的企业。这才是其真正的估值。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美菜农产品供应链乡村振兴样本”,是美菜五年的思考和实践。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在这个领域携手并肩,共同探讨和实践,一起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国家一起伟大。
 
  --------------------------------
 
  李洪洋总编辑曾经工作过的京华时报,在他离开后的第三年,关张停业。京城百姓再也看不到这张曾经红红火火的报纸。关张那天,正逢元旦,老詹撰文,为京华时报送行。
 
  别了,京华时报
 
  今天,2017年元旦,我,我们,再也看不到京华时报。
 
  看到一张照片。
 
  京华时报最后一个夜班,编辑人员的最后一张合影。
 
  好象有上百人吧,大家都在笑,笑得很灿烂。
 
  然而,我没有笑。
 
  五味杂陈,说不清楚。
 
  有惋惜,有悲凉,有同情,有激动。当然,亦有高兴--毕竟,人家都那么高兴!
 
  虽然,高兴是暂时的,表面的,一秒钟就会收回,黯然神伤。
 
  京华时报与人民日报,原本是一家。还记得,曾随同社长张研农前去调研。当时的京华,社长是吴海民,总编辑是李洪洋。听他们汇报京华现状、前景、思路、打算……说者很激动,听者也很激动,甚至有些兴奋、发热,汗都出来了,纷纷把衣服脱下。
 
  每年年终,人民日报编委开会,照例要听取下属单位“利润上交”情况。京华好像是2000万元左右,算是报社一小钱罐子。比人民网和环球时报,略逊一筹,位列第三。
 
  后来,后来……不知怎么,离开人民日报,划归北京市了。
 
  同样命运的,还有新京报,离开光明日报,划归北京市了。
 
  到底什么原因?听到各种版本,都不适宜公开。总之,人民光明颇不情愿,北京市却是高兴中松了口气。过去,拿这两家央属报纸真没办法,动不动就捅你一家伙,动不动就捅你一家伙,很是头痛。
 
  这下好了,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市属报纸了,你还敢炸刺?
 
  此时,吴社长宣布辞职,回归人民日报,仍享正局级。不知老吴是否学过佛学或者道学,预感到了什么,或者还有别的想法?我们原本认识,也算朋友,可惜此时无缘交谈。只发现,其书法大有长进,时不时地,在网上晒晒,写得真是不错。
 
  吴走后,李升任一把手。感觉京华还是那个京华,还是有锐气、有激情、有办法。
 
  归属虽然变了,风格好像没多大变化。
 
  再后来,不知何故,小李子(我们很熟,如此称呼)也离开京华,“调任”北京日报副社长了。干了一阵,这小子干脆辞职,裸辞!啥也不要,副社长,副局级,都不要,到一家新兴网络公司美菜网当副总裁去了。
 
  据说当得非常有劲,干得非常开心。见面时乐呵呵的。只是,头上白发,多了几根。
 
  再再后来,就是2016年年底了,传言很久要黄的京华日报,终于真的黄了。
 
  于是,看到了这张摄于12月30日晚,出版最后一张报纸时编辑人员的最后一张合影。
 
  其实,纸媒体最终要被网络干掉,世界最后一张报纸,将于2042年消亡--美国一老兄,前些年就如此预言。
 
  我不知道这家伙是咋算出来的,怎么恰恰就是2042年而不是43年或者41年呢?
 
  预言这东西,越是精准,越是扯蛋。
 
  不过,纸媒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毋庸赘述。咱中国报纸,情况比较特殊,与世界大势,不太一致。尤其各级党报机关报,发行有经费保着;订阅有文件护着;加之八项新规实行之后,吃喝费用,省出一大笔。订报费用,自然宽松许多。
 
  然而,市场化的都市报就不同了。倘若你信息不快,深度不深,批评很少,套话很多,真话稀缺,假话盛行,人家怎么还会自己掏钱,买这样一份没啥用处的报纸?
 
  所以,都市报的日子,一般都不好过。京华关张,早迟的事。
 
  同样外部条件,新京报为何又过得下去,起码还能熬过2017甚至2018呢?
 
  同样是纸媒体,三联生活周刊为何又越干越欢势,年前还登出广告,大肆招兵买马呢?
 
  老詹以为,纸媒优势,一在深度,二在背景,三在观点,四在公信力。无此四者,肯定混不下去。
 
  有意思的是,曾经的老媒体人,咪蒙啦,六神磊磊啦,如今倒还过得蛮滋润。咪大侠粉丝据说已达400万,是京华发行量的十倍还有多吧?登一篇软文,明码标价40万元,还得排队,食品类还不行!六神已经把粉丝们迷得六神无主神神叨叨了,其实他靠的就是翻去复来解读金庸那几本书,加上一点时政调侃。
 
  但粉丝们就需要,就喜欢得不得了呀,你有什么办法!
 
  有人问我,老詹哪,假如你还年轻,还在纸媒体,碰到如今这阵势,你会咋办?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我说嘿嘿,嘿嘿,世上哪有假如!如果真有假如,那么,老詹一定过得非常自在,相当滋润。
 
  为什么呢?因为我自信我有这个实力嘛。所谓记者,无非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者而已。倘若老詹这三项基本功都非常扎实,都能高人一筹,那么,旧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不照样吃香,照样可以满足需求而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吗?
 
  咪蒙六神,天天在那里发布信息,不就是在网络时代满足了网民的特殊需求吗?
 
  越能满足需求,越是具有价值--这是老詹研究经济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没有之一。
 
  至于你弄出的信息是发布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其实并不重要。
 
  传播渠道不同而已。
 
  好了,借京华时报关张,竟说了这么多,赶快打住。
 
  毕竟,今天是元旦,2017年新的一天。
 
  想起两句话,比较在理。
 
  一句是:大命由天,小势可为--这,送给纸媒京华时报关张大吉。
 
  一句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送给关张后的京华时报同仁。
 
  2017年,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正如2016已离我们匆匆远去。
 
  但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比上一年过得更安稳,更踏实,更舒心,更有尊严。
 
  少一些别扭,少一些压抑,少一些想不通。
 
  但愿吧。
 
  但愿如此。
 
  (写于2017年元旦)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