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替代人类。机器人不应当在未来彻底替代人类,而是应当充当人类的助手。
人工智能统治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看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给出的答案。以下为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编译整理。
人工智能早已在人类经济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且它在未来会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就是承认未来会属于人工智能。
这部分是由于“深度学习”取得的进步。使用多层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成为理论体系。
随着如今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增强,深度学习已成为现实可能。因为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谷歌开发的一款深度学习应用在2016年引起全球关注。
商业企业和各国政府都希望适应于这种技术,从而在所有类型的“大数据”中寻找到有用的模式。
2011年,IBM开发的Watson击败了电视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的两位前冠军,这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水岭。
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是“物联网”的兴起,随着更多的电子设备、家电、可穿戴设备、公共区域安置的传感器开始接入互联网,物联网仍将会继续发展。老大哥不会监视你,但无数的小兄弟可能会。
人工智能领域并购数量
除这些创新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无数个曾经被称为“专家系统”的例子: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帮助甚至是更换各种专业的人类专业人员。
与之类似,机器人会执行以往无法自动化的任务。机器人如今已能够完成仓储中心中此前由人类完成的所有工作。
在这种趋势下,有人预计会出现“奇点”就丝毫不令人感到惊讶。到那个时候,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提高自身的智能,将会超过人类智力。
无论这一时刻发生在2030年还是本世纪末,机器人将会真正接管世界,人工智能将会被用到战争、贫困、疾病、甚至是过去的死亡。
对于这一切,我想说:做梦。人工智能仍只是一场白日梦。它太难于掌握。虽然这一天可能实现,但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肯定不会是这样。
不过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仍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它们中的许多将给未来带来希望。举例来说,人工智能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可靠、成本非常低的法律建议。无需更多的医疗专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并获得更多可靠的医疗咨询。
在其它领域,关于未来我们应当谨慎悲观--而不是反乌托邦。人工智能过去曾被担心影响到军事、个人隐私和就业等问题。
自动化武器事实上早已存在,它们最终能够自主选择目标。随着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更容易获得大数据,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受到损害。当人工智能接管更多的常规活动,许多专业人士将会被取代。
未来,假设仍有足够的税收基础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作本身的性质将发生改变,我们可能需要考虑提供一个“全民收入”。
人工智能的一个麻烦后果,是它可能成为人与人一对一接触的替代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想在电话里希望遇到一位真人,但却只是从一个自动菜单转到另一个自动菜单,这非常让人恼火。
有时,这种恼火只是因为没有人类智慧的介入,你无法得到所需的答案。
或者,因为你被禁止在理解甚至是分享你的情感的人类面前表达自己的感情,会让你情绪沮丧。
其它例子也不那么琐碎,我特别担心电脑被用作老年人的“照顾者”或“伴侣”。诚然,人工智能系统都接入互联网,能够向一位孤独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消息和娱乐应用,同时还可以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在必要时提醒一声或家庭成员。家用机器人已被证明能够完成从冰箱取食物等家政任务。但是人工智能系统能否提供真正的关怀或陪伴完全是另一回事。
虽然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在某人词汇、语调、暂停,或面部表情中识别有限范围内的情绪,但它永远匹配出适当的人类反应。它或许会说,“我很抱歉你对此非常伤心”,或者是“发生了多么美好的事!”但任何一个短语都毫无意义。一个精神错乱的人可能会得到这种字眼的“安慰”,但代价是人类尊严受到伤害。
当然,可选择的方案之一是让人类继续扮演这些角色。机器人不应当替代人类,而是充当人类的助手。今天,许多人与人的工作都涉及到身体和情感照料,这些工作都被低估。理想情况下,这些工作在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更高的报酬。
但也许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最终,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人工智能越光明,它投射的阴影也就越多。
编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