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篮球综艺难出爆款?

admin2025年07月26日 21:53:23
阅读:
标签: 篮球 综艺 节目
分享:

但该节目的热度在呈现下降趋势,从第一周到现在的第三周,单周热度从66 6下降到现在的64 08,单集播放量最高不过7100万。


  在近一周的世界杯比赛中,中国男篮凭借和波兰、委内瑞拉的两场小组赛屠版微博热搜,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与之相反的是荧幕正在播出的三档篮球综艺,在有李易峰、邓伦、白敬亭等热门小生加盟的前提下,热度上却没打出什么水花。
 
  篮球世界杯的举行催生了多档篮球综艺节目。据骨朵数据显示,目前正在播出的《我要打篮球》《这就是灌篮2》和《篮板青春》三档节目,单周全网热度最高的是《我要打篮球》,指数在65左右徘徊。但该节目的热度在呈现下降趋势,从第一周到现在的第三周,单周热度从66.6下降到现在的64.08,单集播放量最高不过7100万。
 
  口碑方面,目前只有开播时间最久的《篮板青春》在豆瓣上有评分显示,8.3分,口碑不错,不过与之相对的,是只有1451人评价,在一众拥有明星阵容的真人秀中,受众的参与度很低。截至9月6日,8集节目总播放量仍未破亿。而尚未开分的另外两档综艺,豆瓣评分人数也都在1400人左右徘徊,参与度同样不够。
  回顾去年的《这就是灌篮》第一季,有超过15000人进行豆瓣点评,最终评分8.1,累计播放量达到13.5亿,最高单集播放量8.8千万,虽不成现象级,但也属圈层爆款之列。
 
  现在暑期档已经结束,随着天气转凉和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中败北,今年的三档篮球综艺,也很可能就此悄无声息直到收官。
 
  一边是受全民关注的“世界三大球”之一的篮球赛事,一边是无人问津的篮球综艺,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内容模式、嘉宾阵容等方面均有合理创新的前提下,篮球综艺在今年的热度为何难以为继?
 
  比赛就是最好的篮球真人秀
 
  “一档篮球综艺与一场专业篮球比赛摆在你眼前,你会看哪个?”
 
  “肯定是专业篮球比赛。”
 
  篮球爱好者小吴回答得很肯定。在《这就是灌篮》第一季热播时,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以及对篮球综艺的新鲜感,他把节目追了个大概。但到了2019年,观看热情便下降了不少,“因为大概知道套路了,就不会看续集了”,尤其是在有专业篮球比赛提供消遣的情况下,篮球综艺成为可看可不看的鸡肋。
 
  这并非个例。起初知道有篮球综艺时,不少篮球爱好者表示还有些欣喜,对这一题材的综艺感兴趣,但像一场场赛事一样完整追完的不多,侧面暴露着篮球综艺面临的窘境。
 
  自2017年《中国有嘻哈》爆火之后,新青年文化便成为各平台布局的重点领域。从嘻哈到街舞,再从机甲到滑板,新青年文化综艺如雨后春笋般走向市场,声量与热度不一而足。但细究不难发现,获得不错市场效益的节目,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此前鲜少被镜头传递给大众,被搬上节目后才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小众到主流的发展与进阶。
 
  显然篮球不是。
 
  首先,作为竞技体育中最受欢迎的门类之一,篮球竞技受众基数大,在大众生活中存在感强,不需要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小众到主流的进阶。其次,对于篮球节目受众而言,从NBA到CBA,从世界杯到锦标赛,篮球比赛赛事众多,并且拥有成熟的直播与转播机制,观众并不缺乏观看篮球比赛的渠道与机会。
 
  再者,在可看性上,篮球综艺还无法与专业赛事比肩。NBA汇聚了世界上最顶级的球员,三十支篮球队每年贡献出多场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包含的季前赛、常规赛和季后赛三大部分,都比节目呈现出的可看性、竞技性要更强。
 
  并且作为一门产业链,篮球竞技从球员、球队到俱乐部,从比赛到观众,从线上到线下产业链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各大赛事的直播与转播就是篮球竞技的最佳表现载体,相比于被多番加工剪辑的篮球综艺,这已经是最好的真人秀。要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为观众带来更为新鲜、刺激的竞技体验,难度实在太大。
 
  创作者显然也洞悉到了这一点,尝试着突破。比如通过戏剧性冲突与情感连结提高节目可看性,寻求竞技与综艺的融合。然而遗憾的是,在竞技方面,设置素人1vs1和3vs3的晋级赛,可看性难以与顶尖赛事相提并论,并且以综艺节目的手法对比赛进行加工与剪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观众对于篮球竞技的真实感与代入感;而在综艺方面,让渡于竞技效果,节目娱乐性与趣味性也有所缺失。
 
  当竞技大于综艺,比不上专业赛事;当综艺大于竞技,花哨有余,实战不足。夹在竞技与综艺之间,篮球综艺确实有些尴尬。
 
  受众错位
 
  尽管节目中融合了不少比赛机制,但篮球综艺总归还是一档综艺,嘉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我要打篮球》《这就是灌篮2》《篮板青春》,以及此前的《超级企鹅联盟》,嘉宾构成包含两大维度,一类是面向女性观众的人气明星,比如“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人气演员邓伦、以及人气小生白敬亭等;一类是在篮球竞技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明星或教练,比如国家队、CBA广东队主教练杜峰,著名篮球运动员孙悦、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林书豪等。
 
  嘉宾的构成直接暴露着节目的定位。《篮板青春》由人气偶像王大陆、黄明昊担任实习教练,李凯馨担任领队,嘉宾中只有杨鸣一人是职业篮球运动员,且拥有一张年轻英俊的面庞,瞄准的观众明显偏年轻态、女性向,《我要打篮球》与《这就是灌篮2》选择以明星+球星(教练)的模式广撒网,企图尽可能多的囊获男性观众与女性观众。
 
  但就目前几档节目显示出的用户画像来看,这样的良苦用心显得有些吃力不讨好。
 
  据骨朵数据显示,《我要打篮球》中男性观众占比73%,《这就是灌篮》中男性观众占比71%,而即便是明显就奔着女性观众去的《篮板青春》,男性观众占比也高达78%。篮球综艺整体女性观众占比仍旧较少。
 
  在《我要打篮球》弹幕上,有观众表示,“其实我看不懂篮球,但是我想看李易峰啊”。不可否认的是,请来流量明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女性观众的观看热情,但更为直接的女性观众占比数据则更说明了一切:对于这群非篮球爱好者而言,没能被节目本身吸引,后续的观看粘性很成问题。
 
  以《这就是灌篮》第一季为例,请来华语音乐天王周杰伦助阵,但于周杰伦粉丝而言,篮球综艺里的周杰伦更有魅力还是唱歌的周杰伦更有魅力?答案显而易见。
 
  不同于定位人群更为广谱的电视综艺,网络综艺定位则更为精准,尤其对于新青年文化这类垂直领域的专业综艺而言,精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几档篮球综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摇摆,荷尔蒙、竞技性减弱,剧情性、煽情性加重,既想留住男性观众,又想吸引女性观众,两头没讨好。
 
  这或许也是无奈的抉择,毕竟谁也无法完全割舍女性观众这块最大的蛋糕。
 
  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篮球综艺的黄金时间,属于去年夏天。
 
  篮球题材本不适合拍成真人秀综艺,但内容如果过硬再加上恰当的时机,并非不会有好的市场效果,去年夏天便是它的高光时刻。
 
  2018年是青年文化在网络综艺上集中爆发的一年,偶像、街舞、说唱、机甲类型的大制作节目都战绩不俗,受益于《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发力,2018年也被视为偶像元年。
 
  在《这就是灌篮》之前,所有同类型节目都有成功范例,而且在时间上占领了1月到8月的各个时间段。圈层爆款频出之下,青年文化这一大类型的热度也在《这就是灌篮》到来时达到顶峰,某种程度上,只要该节目内容质量尚可,声量总不会太差。
 
  今年,构成高光的要素们集体失灵,改名后的《青春有你》和《创造营2019》星光暗淡,无法再现昨日辉煌;机器人节目被砍,就此断档;《中国新说唱》2019热度尚可,但终究没能在今年夏天掀起往日波澜。
 
  唯有《这就是街舞2》在口碑上全面超越第一季,扳回一城,只是这档节目已在8月初收官,热度再高也无法持续一个月,进而加持给《这就是灌篮2》和《我要打篮球》。
 
  而经过从《中国有嘻哈》开始的,长达两年有余的“剧情式真人秀”综艺模式的轰炸,此后任何青年题材的选秀节目都将在新鲜感上大打折扣。
 
  多档同类型节目哑火,似乎在昭示着该题材或者说“剧情式真人秀”模式已经过时。而综艺的时效性比剧集和电影都更强,也更短,它会紧跟或引领时代潮流,所以综艺节目的淘汰周期很快,网综尤甚。
 
  当时代的巨轮已经滚滚向前,出现在今年夏天的三档篮球综艺,就像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结果令人叹息。
 
  那么今年流行什么呢?仍然是真人秀,不过模式是“观察类真人秀”。
 
  其实去年开始,观察类真人秀已经稳占市场半壁江山,今年则在继续去年的辉煌,《我家》系列推出《我家小两口》,《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心动的信号》等也推出第二季,另外还有新题材节目《做家务的男人》《哎呀好身材》《新生日记》。
 
  在推陈出新上,观察类真人秀当仁不让,如果说去年是属于青年文化的一年,那么今年的“霸主”则是观察类真人秀。其实篮球比说唱、机器人等在中国的受众基础更加广泛,它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小众类型,真人秀又是综艺类型中占据绝对主流并长盛不衰的大类,二者的结合并非拥有破圈基因。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