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隐退阿里江湖,马云“背后的男人”转战NBA

admin2025年05月19日 21:31:35
阅读:
标签: 阿里巴巴 蔡崇信 体育馆
分享:

蔡崇信就像阿里巴巴江湖里一个幕后高人,潜移默化引导着阿里巴巴的方向。他自己把这个角色定义为“老师”,就像现在阿里巴巴人称呼马云为“马老师”一样。


来源|被访者
 
  盛夏的杭州,天气闷热。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篮球馆,一场特别的篮球赛正在进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与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各自选拔了三位小球员进行了一场公益友谊赛。赛场上,55岁的蔡崇信跑位积极,状态完全不输年轻人。
 
  赛后,身着运动服、脚踩篮球鞋的蔡崇信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等媒体的采访。“我(业余)乐趣最高的就是跟我的小孩(一起打球)。”蔡崇信一开场便聊到了自己目前的生活,“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7岁,我已经打不过他了,所以我天天跟我13岁的小儿子练篮球,现在也快打不过他了。”
 
  蔡崇信13岁赴美求学。他透露:“我在高中、大学时一直坚持运动,我坚信从运动场上获得的价值可以在生活中帮助你更多。”所以,他于2018年创办了蔡崇信公益基金会,重点就是关注青少年体育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及教育脱贫。
摄影:程璐
 
  体育、公益、家庭。
 
  这几乎是现在有关蔡崇信的一切。从他的言谈中,“阿里巴巴”四个字出现的频次很低。可他,正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背后的男人”,也是他和马云这一组合,带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
 
  时针拨回到20年前。
 
  同样是在盛夏,同样是在杭州,一位年轻人走进湖畔花园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马云那套四室两厅的住宅楼房,成为阿里巴巴CFO,工号19号。从此,传说中的“十八罗汉”正式成团。这个人就是蔡崇信。
 
  命中注定,马云会等到蔡崇信。
 
  马云和蔡崇信同岁,一个摩羯座,一个处女座。按照星座论,这两个星座的人相处非常合拍。事实也如此。蔡崇信当年放弃国外投资机构70万美元年薪,甘愿只拿阿里巴巴500元的月薪。在他加入后,阿里巴巴不仅规范了公司管理,在财务融资、战略投资等方面都顺风顺水。
 
  在阿里巴巴,蔡崇信的地位毋庸多言。阿里巴巴20年,从融资到上市,退市美股再上市,以及重要的投资决策,处处都有他的身影。过去,每次财报发布会,他都与马云一同出现。马云说过,“我最感谢的人是他(蔡崇信)。”
 
  所以,蔡崇信拥有“马云背后的男人”“阿里巴巴二把手”“阿里巴巴财神爷”等众多光环。如今,和马云一样,蔡崇信也将其在阿里巴巴的大权转交他人。
 
  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CFO武卫开始兼任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人,而蔡崇信将会继续协助武卫。不过,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有两位是永久合伙人,一位是马云,另一位就是蔡崇信。
 
  20年前,“十八罗汉”齐聚湖畔花园建立起了阿里巴巴这座商业帝国。转眼20年即逝,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和马云、蔡崇信一样,逐渐淡出阿里巴巴。
 
  不过,蔡崇信最近又“火”了,在体育圈。
 
  这个“阿里巴巴篮球打的最好的男人”,从俄罗斯富商普罗霍洛夫购得NBA纽约篮网队全部股权。这是他在2017年购得篮网队49%股权后的补充行权。买断篮网队的23.5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刷新了美国职业运动队特许经营权的成交纪录,蔡崇信也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华裔老板。
 
  蔡崇信并不掩饰自己独特的投资喜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我喜欢网棒球和篮球,现在两种球队都有了;我非常喜欢纽约,纽约的男女篮我也有了。应该不会再有(收购篮网)类似的收购。”此外,他还解释了为何如此钟情于纽约:“我在这个城市读书、就业,我和我夫人认识也在这里。”
 
  如果说,在阿里巴巴核心战略投资部门掌舵时,蔡崇信低调且隐秘,如今的他坦然、洒脱。
 
  “Joe”老师
 
  人们见到蔡崇信的次数明显变多了。
 
  回到祖籍浙江湖州南浔是在去年的9月,当时蔡崇信正式设立个人基金会;今年5月,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蔡崇信在场边为中国女篮站台,当天他一口气接受了十余家媒体的采访,连耗时30分钟的拍照时间也完全微笑配合;最近一次现身则是西溪那场篮球友谊赛。
来源:被访者
 
  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过去,蔡崇信极尽低调。2018年之前,蔡崇信几乎只会出现在彭博社、福布斯等外媒的采访中,少有国内媒体能接触到他;马云在杭州工作的时候,他在香港,两人从未在一个地方一起工作过,连阿里巴巴的员工对其也是多闻其声,难见其人。
 
  早期的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有个花名。由于马云酷爱金庸武侠小说,花名一般都要求是武侠小说中的正面角色。不过,大家仍叫蔡崇信的英文名“Joe”,这个英文名似乎更能代表他的成长背景及性格。
 
  在如今的阿里巴巴江湖,“Joe”就像是一个远离江湖的幕后高人,潜移默化引导着阿里巴巴的方向。他自己把这个角色定义为“老师”,就像现在阿里巴巴人称呼马云为“马老师”一样。
 
  在采访当天一大早,蔡崇信跟阿里巴巴HR部门还进行了交流,沟通他个人对阿里价值观的理解,“阿里巴巴的背后有很多历史,有很多故事。很多同学都是来阿里只有一两年时间,他们并不理解,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会做一些事情。”
 
  “至于每天业务上面的运营,我们的团队非常强。我们有像张勇这样的CEO,管理方面有淘宝天猫总裁蒋凡、本地生活服务总裁昆阳(王磊)。他们都是三十几岁的同学,我比他们年长20岁,他们要面对用户,面对市场,面对产品。我这把年龄太老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年轻人,灌输阿里的理念、使命价值观。”蔡崇信明确了现在自己在阿里巴巴体系中的位置。
 
  如果说马云是阿里巴巴这艘巨轮的面子,那蔡崇信就是它的里子。蔡崇信一直隐藏在马云的背后,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与马云相遇并加入阿里,早已是外界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
 
  1999年,蔡崇信已是美国资本市场与法律领域的顶级精英,初见马云时,阿里巴巴连实体公司都不存在,只有一个上线刚刚几个月的网站,但他毅然抛下风投机构的高薪职位追随马云,这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圈的一段佳话。
 
  成为阿里巴巴CFO后,蔡崇信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明晰公司股权,带着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4个月之后,阿里巴巴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投资;半年后,软银孙正义带着2000万美元来到了阿里巴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十年间,蔡崇信所执掌的阿里巴巴战投部门,从无到有累计投资超过了800亿美元,深度参与包括收购饿了么等投资项目。阿里巴巴20年间成长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年营收达到3768亿元,员工规模超过10万人,《财富》500强排名第24位。
 
  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蔡崇信也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如今退居二线,身为一名体育爱好者,蔡崇信将其投资和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公益和个人投资领域。
 
  “体育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在公益上做体育的事情,跟阿里(投资)策略并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关联),完全是出自于我自己对体育的热爱。”蔡崇信再次把目前自己所做的事情与阿里巴巴划清了界限。
 
  更加从容了。当7月底《中国企业家》见到蔡崇信时,他对公益及体育的表述,让媒体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阿里巴巴隐退之后,蔡崇信找到了自己的新战场。
 
  体育商人
 
  8月17日,NBA篮网队官方正式宣布,球队老板普罗霍洛夫将球队51%的控股权以及主场巴克莱中心的所有权出售给蔡崇信,整项交易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
 
  早在去年4月,蔡崇信用10亿美元买下了篮网49%的股权,按照协议,他有权以13.5亿美元在2021-22赛季之前购买剩余51%的股权。仅在一年多之后,蔡崇信就兑现了他的购买权益,23.5亿美元的价格创下了NBA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蔡崇信也成为了NBA的首位华裔老板。
 
  与传闻一致,面对媒体,谈到体育,蔡崇信毫不掩饰他的热情与喜爱,这一点圈内人尽皆知,与其个人成长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蔡崇信出生在中国台湾,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13岁时,他前往美国,求学于一所全美排名前十的精英寄宿制中学。在美求学生涯中,蔡崇信最重要的社交方式就是通过体育快速融入当地社会。他打过棒球,也打过橄榄球和曲棍球。
 
  “在美国的学校,如果你曾是校队球员的话,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他们会对你另眼相待。”蔡崇信回忆。尽管体格看起来不够强壮,但蔡崇信曾经在耶鲁大学就学期间,代表曲棍球校队参加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CAA)第一级别的赛事,这也为他在当地赢得了尊敬。
 
  这个夏天,换了老板的篮网队连续签下了杜兰特、小乔丹和欧文三位NBA巨星,如果未来篮网能杀入联盟总决赛,其商业价值将不可估量。
 
  体育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家》分析称,篮网的大本营就在纽约,而纽约有巨大的球市和良好的球迷群体,商业潜力无穷,蔡崇信眼光独到,这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事实上,在高手如云的NBA联盟里,篮网队前几年表现惨淡,甚至处在垫底水平,蔡崇信收购49%股份时,篮网也还是NBA中的一支弱队。蔡崇信也承认:“可能当时的成绩太烂,在中国一场转播都没有,气死我了。”
 
  不过,今非昔比,随着三大巨星的加入,篮网已具有冠军相。
 
  上述体育业内人士提醒记者,在NBA中,早前金州勇士队同样是联盟中等偏下的水平,但近几年连续打入总决赛及数次夺冠后,勇士身价暴涨,如今市值高达35亿美元,仅次于湖人和尼克斯队。
 
  跟当初“俯就”马云一样,蔡崇信对篮网的投资,未来或将收获一场超级回报,但与20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蔡崇信的底气更足--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蔡崇信财富值为95亿美元,排名第147位。
 
  虽然一跃成为NBA球队老板,但蔡崇信自知,在体育这个领域他并非专业人士,因此在球队管理上很少插手。他解释了他的管理理念:“我只是一个股东,我不会像库班(美国著名投资人,达拉斯独行侠队老板)一样去参与很多决定。”
 
  蔡崇信表示,他希望经营篮网队不要占据他太多时间,“当然,我会关心球队,但是它不会是我的一个负担。球队有重大的决定,如交易球员、选新秀等,总经理肯定也会跟我商量。”
 
  网传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争夺NBA版权时,蔡崇信曾深度参与,但他解释:“我是球队的一个拥有者,又去谈判版权的话,会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所以NBA版权事宜是阿里巴巴负责体育和媒体的同事去谈判的。”
 
  如今,蔡崇信已经对阿里巴巴的事务逐渐放手,在个人的事业与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的身份之间,他找到一种巧妙的平衡。
 
  自己掌厨
 
  除了体育之外,蔡崇信也和马云一样,对公益事业投入了很多心力。
 
  2014年4月,阿里巴巴未上市时,马云及蔡崇信就宣布拿出阿里总股本2%的期权,价值超600亿元,用于成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2018年8月,以他个人命名的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在其祖籍浙江南浔镇成立。
 
  对于公益,蔡崇信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蔡崇信认为,要用做商业的方法、手段去做公益,“但如果你以做商业的心态做公益的话就不对了,因为到最后这还是一个公益的事情,不能拿这个事情来赚钱。”
 
  蔡崇信告诉《中国企业家》,公益要做好的话,需要有执行力,要配置资源等。他这套运营基金会的理念是受到了马云的影响。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马老师(马云)拉着我去参观马云基金会的理事会,我第一次去就眼界大开,他们把一些做商业的方式应用到做公益上,并不是说随便花点钱就不管了,而是还需要找好的团队去运营,像开公司一样去做。”
 
  蔡崇信强调:“我觉得马云公益基金会的标准非常高,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要做公益,也要找最好的人、配置好的资源,让他们像开公司一样,不能随便做。如果蔡崇信基金会只是把我的名字挂上,什么都不去做不去管,也不去关心它的运营做得好不好,我觉得毫无意义。”
 
  蔡崇信在老家新建了一所体育馆,还与中国篮协合作,将中国优秀的篮球苗子送往美国篮球特色高中就读,为他们的留学提供全额资助。此外,蔡崇信基金会还计划每年在全国选拔出10位“体育校长”,推进“以体树人、体教结合”的理念。
 
  在公开场合,人们见到蔡崇信最多的表情是微笑,跟孩子们一起打球时笑眯眯,面对外媒的采访时在微笑,就算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的合影里,蔡崇信也始终默默站在马云身后微笑着。
 
  但是,若采访时提到相当敏感的问题时,他的表情会变得很严肃。在关键问题上,他的坚持在投资圈也是出了名的,比如在对饿了么的收购中,蔡崇信给出的估值和条款一度强势到让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跳起来拍桌子。
 
  在阿里战投部一线时,蔡崇信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公司CEO是厨房里的米其林主厨,那么他的角色就是原料采购师,他需要去市场上挑挑选选,找到最合适的原材料,带回厨房,将战略交给CEO,而他本人更多承担的是执行力。
 
  如今,告隐阿里巴巴江湖,来到了他个人事业的新战场,蔡崇信进入了自己掌厨、实现自我价值的全新阶段。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