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粗暴营销,我只服这对贵州猛男兄弟

admin2025年07月23日 10:25:01
阅读:
标签: 营销 贵州 猛男 兄弟
分享:

几年前,我在企业市场部打杂。顶头上司对粗大情有独钟。对,我说的是字体。出现在海报、宣传页等等上的字体。



  
 
 
 
  这份热爱,近乎偏执。领导几次和公司设计撕逼,后来烦了,派我代撕。
 
  某次受完夹板气,我找领导交差,看到她在读一本书,聚精会神。
 
  就是这个??
 
  看着封面的血盆大字,聪明如我,立刻揣摩到领导的内心逻辑。
 
  多年后,我成长为资深社畜,并且深深明白:来自贵州猛男兄弟——华与华(华杉+华楠)的粗大与猩红,已烙印在无数营销人员心中。
 
  今天就来看看,华与华如何撕出一片天。
 
  1
 
  大吃四方
 
  华家兄弟,搞过很多知名案例。虽然经常被骂,但黑红也是红。
 
  前段时间,被广告界骂出血的老娘舅新版LOGO,就是华与华手笔。一只大碗,装着孤孤单单、加粗加黑的舅。
 
  李云龙见了,也要用它打鬼子。
 
  还有B站知名素材,足力健老人鞋。
 
  △孙笑川、李云龙、giao哥版应有尽有
 
  把带师兄版奉献给大家,请间接感受原版的玄乎。
 
  而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华与华金句被刷在墙上、挂在路边,宛若天成。
 
  把“锌”“硫”住,留下了多少老铁炽热的心。
 
  粗暴的大号字+大色块+洗脑广告,却引无数知名品牌竞折腰。
 
  你常吃的鸭脖,也是华与华客户。招牌上四个大黄字,醒目,且枯燥,如鸭油一样令人饱腹。
 
  给云集做的新版吉祥物“盒子鸡”,长方体棱线整齐划一,令人过目不忘,但可能让你误会它在卖乐高。
 
  不过,别以为他们只会制造妖孽。华与华早年间的作品很有国民度,你一定也不陌生。
 
  比如合影喊“田七”的牙膏广告。
 
  还有“三精蓝瓶,蓝瓶的钙,蓝瓶的锌”,这套词和蓝药瓶也都是华与华设计的。
 
  我们不禁要问,华与华究竟是怎样一对猛人?
 
  2
 
  哥俩好哇
 
  1971年凉爽の秋,一个男婴在贵州遵义道真县呱呱坠地。身为中学教师的双亲,给他取名华杉。三年多以后,弟弟华楠也出生了。
 
  从此,全人类集齐了一个华,还有另一个华。
 
  △两个华,左杉右楠
 
  几十年后中国策划圈最具争议的炸裂双子星,就是当年在贵州小镇上看书的小哥俩。
 
  长大后,应父亲要求,华杉到吉林工业大学读发动机专业。对汽车,他半点兴趣也没有,只好看闲书打发时间,小伙子口味比较传统,爱看诸子百家。
 
  1992年,华杉大学一毕业就跑去珠海。珠漂华杉搞过房地产、整过煤矿,没弄出名堂。但在富庶珠三角,遵义小伙头一回见识到商业的诡谲与残忍。
 
  △1992,珠海大桥建设中
 
  不知道在那些夜晚,他会不会掏出已经翻烂的《孟子》《孙子兵法》,给自己补充精神元气。
 
  经过一番历练,三年后,他决定开电器连锁店。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国美、苏宁。为了找人投钱,他决定秀一下思想之肌肉,写爆文引流。
 
  他也不怕写劈了,上来就把文章题目定为“论中国投资大势”,还写了上中下三部,疯狂指点江山。
 
  就在这个节骨眼,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贵州老乡王志纲。
 
  早在1994年,记者出身、爱研究新鲜事物的老王,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智库“王志纲工作室”。碧桂园就是他做过的经典案例。
 
  他几经辗转读到华杉的“大势文”,立刻断定这个小子不一般,力邀小华进策划圈子。从此,华杉在策划界正式出道。
 
  而到1998年,弟弟华楠跟人合伙开了家电视广告公司,混得非常不错。这之前,他也经历过退学重考,最后考进中山大学。
 
  现在,守着广告公司的摊子,华楠的心也躁动起来,似乎总觉得不够满足。
 
  两兄弟都不是原地踏步的主。机会一来,他们就要携手折腾地球。
 
  △虎视眈眈
 
  2002年,华杉年方四八,华楠年方四七。在广州,他们正式创立了华与华。
 
  凭着一连串有影响力的策划案,华与华这块招牌算是在圈子里立住了。华杉这个人又特别爱总结经验,在做case的同时,会把实践心得总结出来。久而久之,就整出一套营销方法。
 
  这套方法,和华与华层出不穷的新案例相辅相成,越滚越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3
 
  华与华理论值不值500万?
 
  华与华经常被同行骂的一大原因,在于它的服务很贵。
 
  具体怎么个服务和收费法呢?我调查了一下。官网上这样介绍业务模式:
 
  华与华提供的服务包含了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三合一的完整服务。与华与华合作您将以一份投入,得到三种公司的服务,因为这三件事本来就是一个系统的不同方面。
 
  收费按年算,他们为客户提供包括战略、战术层面的全案策划。
 
  网上有个古老传说:给华与华打电话咨询,对方会先说一个天价,然后默不作声,等你“下课”。没被吓住的人,才算通过考验,获得继续咨询的资格。
 
  为了验证,我亲自拨通电话。对方很nice地问我公司情况,然后介绍可能给出的方案。
 
  最后在我的逼问下,才报了预估价:500万元一年。
 
  我听了之后,不禁想起华杉名言:“我要让全中国的广告公司都知道,华杉是个只认钱的家伙,这就是我要树立的形象。”
 
  同行大骂华与华的例子,最近的一个就是咱们前面提过的老娘舅新LOGO。比如下面这位欧阳黎明先生,也是业界知名人士,曾经为腾讯、迅雷等大公司做过设计。他的骂点主要是华与华急功近利,不顾美感。
 
  你要是上知乎搜搜,能找到很多设计师、营销人对华与华口诛笔伐的大长篇。写得都是有理有据,几乎就要令人信服了。
 
  那有没有人力挺华与华呢?当然也有。比如同样很有名的营销人小马宋,他最早曾经做过锅炉工,后来凭努力进了广告圈,一路奋斗,在奥美、蓝标这两家广告圈最牛批的公司都做过总监。他就一直支持华与华的方法。
 
  还有一些更基层的营销人员也信华与华。像下面这位大哥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尝到甜头的人,不在少数。
 
  说到这儿,就有必要跟大家说说“华与华方法”到底是什么了。
 
  它有“三个拳头产品”,分别是:超级符号、超级口号、持续改善。
 
  其中“超级符号原理”是核心,超级口号可以视作“用超级符号的那一套写slogan”,而持续改善说白了就是“不停地根据情况优化方案”。
 
  华家兄弟还专门出了本叫《超级符号原理》的书,讲怎么把品牌LOGO或者视觉设计“寄生”在“文化母体”上,也就是借用大众熟悉的概念或者已有的符号,来设计你自己那一套。
 
  超级符号原理有个十六字口诀:品牌寄生、购买理由、超级符号、货架思维。
 
  比较高深。我翻译一下,大概意思是:
 
  1. 把LOGO、Slogan设计得像大家都熟悉的东西。
 
  2. 直接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要买。
 
  3. 符号都要大!粗!颜色鲜艳!反正要给我整得醒目!
 
  4. 铺天盖地的,密密麻麻的。占满顾客的视野就完事了。
 
  是不是听着就特狠?
 
  华杉自己也回应过老娘舅LOGO的争议,他特地贴了一张图,就是下面这张。
 
  他说,你们看看纽约时代广场的麦当劳,这就是我梦想中的门店设计!
 
  就是要千方百计吸引路人的注意,恨不得拿这个黄色大M把店面裹起来。
 
  华与华这套办法,在特定的场景下是非常能打的,比如大街这种环境。一辆车经过一条街,那必然是看到最显眼的招牌。这种情境下,LOGO的美丑还真是不重要了。
 
  同理,在吵吵嚷嚷的饭馆里,或者狭小的电梯空间里,响亮、简单、重复的听觉口号,同样也最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套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顺带说一句,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说法,叫“精准营销”。什么意思呢,就是投广告的人要找到自己最准确的那群客户,然后把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广告送到他们眼前;反过来说,如果广告被投到了那些不是目标客户的人眼前,就没意义。
 
  但是华与华方法恰恰与这个流行的说法不一样。他们讲究的就是铺天盖地,是洗脑、洗眼,让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全都是华与华设计的视觉形象,或者口号。这样一来,就算你本来不是商家的目标客户,被洗脑时间长了,也会对广告里宣传的品牌产生兴趣。
 
  说回到华杉刚才那句要做“只认钱的人”的狠话。
 
  公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华与华确实要恰饭,还要恰好饭、赚大钱。
 
  另外,华杉觉得,营销策划要给客户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只要没达到这个目的,策划得再精细、设计得再美观,也是没有什么卵用。
 
  很多企业对创意型广告有心理阴影。做半天创意,花了很多钱,不一定能把产品卖出去,广告对品牌宣传也不一定有效果。这样的状况,是华与华“粗暴”营销战胜竞争对手的背景。
 
  其实,华与华无非就是做到了“回归营销本质”而已啊。
 
作者 / 大海骡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