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一只狗惊醒一只企鹅之后

admin2025年07月23日 00:11:24
阅读:
标签: 乐问 腾讯
分享:

从赛马文化到烟囱革命、技术中台,腾讯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的蜕变之路。这1000天来,“科技”两个字,已经一点点渗透到腾讯的骨髓里。


 
 
  01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腾讯科技升级1000天:团战、登月与烟囱革命》,它还原了腾讯自2016年起持续1000多天的科技升级。
 
  在我印象中,这是腾讯的第二次巨变。腾讯这两次巨变,第一次要感谢一个人,第二次要感谢一只狗。
 
  第一次巨变中要感谢的那个人,是周鸿祎。是3Q大战把腾讯打醒了,打出了一个新腾讯。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级别后,有趣的敌人比朋友更重要。
 
  在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自省,其中一个大动作是“诊断腾讯”。我在第一次“诊断腾讯”的活动上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加强投资并购、链接更多中小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承担更多责任等,腾讯都一一采纳了。腾讯针对这次活动专门出了本书,Pony还为我亲笔签名。
 
  腾讯的第二次巨变要感谢一只狗。这只狗是Alpha Go。
 
  2016年3月,Alpha Go击败了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石。
 
  腾讯总办史无前例地召集了一次技术汇报会,显然每位成员都受到了冲击,他们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在总办临时拉的微信群里,非常迅速地,马化腾和刘炽平达成了一致:“是时候把科学家放到战场上来了。”
 
  腾讯的这次科技升级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包含了志在百年的雄心,以及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决策。
 
  对于腾讯这次的巨变,且看我来亮三点:
 
  02
 
  左一点:科学家的力量
 
  大约在2009年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IT行业的“十年理论”,具体如下图:
 
  那时候,连第四个十年都没来,更别说第五个十年。但我准确的给出了第五个十年的关键词:人工智能。
 
  同时,我还认为,不管是软件时代和硬件时代,还是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发展,都是给人工智能做铺垫的。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才是IT时代的集大成者。
 
  所以,也可以说,软件、硬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前戏。高潮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工智能。
 
  在未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达到“高潮”,完全取决于科技的实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顶尖科学家的数量。
 
  在腾讯总办决定要让腾讯成为“AI领域的第一技术梯队”后,腾讯的HR开始频繁出现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
 
  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贾佳亚、量子科学家张胜誉、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正友、语音识别和深度学习专家俞栋、音视频编解码专家刘杉等顶尖科学技术家都陆续加入腾讯。在腾讯,他们被定为T5级技术专家,位于全公司2万多技术人员的顶端。
 
  除了这些科学家,2016年之后大量的科研人员也涌入了这家公司。过去每年的入职数字停留在个位,现在则以一年上百个顶尖博士的速度递增。一些博士生还在读,已经有人建立联系,等一毕业,就直接入职。
 
  03
 
  右一点:基础科研是科技企业的生命之水
 
  有一句让人深思:人类智慧的脑力创造性劳动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考评,在这方面投入过高,容易给人以谋私利的感觉。
 
  还有另外一句话: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活下来。
 
  正是这些话,让很多机构、企业找不到科研的方向,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将科研落地、变现。如若不能短期获得效益则放弃投入。
 
  可放眼全球,恰恰是那些注重基础研究,在科研上巨额投入的企业,成为了各个领域难以超越的巨头。
 
  2018年全球研发投资排名前50榜单显示,三星以134.37亿欧元研发投资额位列榜单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德国大众和美国微软;华为则以113.34亿欧元排名榜单第五,而且也是研发投资前50榜单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若将该榜单放眼至前100名,则可看到大家所熟识的BAT、中兴、联发科、台积电等11余家中国企业。
 
  科技分为科学和技术,在科技企业里,将科学转换成可考核的落地技术当然重要,但基础科学研究更加重要。
 
  显然,腾讯已领悟到这一点。在腾讯,科学家跟工程人员一样,也挂着工牌在深圳的几栋大楼里穿梭。只是他们没有被下达KPI的任务,甚至被定为5年不考核。
 
  对科学家来说,最大的疑问只有一个:公司是否能在不管商业收益的前提下,长期支持小规模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量子科学家张胜誉去腾讯之前,他问马化腾:“公司做量子有多大程度是为了科技品牌?即科技品牌占百分比是多少?”马化腾的回答是:“百分之零。”
 
  腾讯花了3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科技布局,除了四大AI实验室,还包括探索性的实验室矩阵,涵盖了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物联网。
 
  而腾讯首席探索官(CXO)网大为将他的耐心投向了更广阔的地方:专门投资短期回报不明,但理论上可能引发巨变的奇想。
 
  网大为做了一系列“登月主题”的探索,他想探讨一个核心问题:地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的“登月行动”,使命是什么?
 
  在2019年11月初的腾讯科学周上,网大为的回答是:“以一种可持续千年的方式,重新建构一个可以满足100亿人需求的地球。”
 
  同时,在科学周举办的首届科学探索奖上,腾讯基金会为50位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每人300万元的奖励。
 
  马化腾说,“这是科学家们寻求创新又尚未最终突破的关键时期”,希望帮助他们“心无旁骛继续攀登科学高峰”。
 
  04
 
  下一点:互联网企业的蜕变
 
  曾经,“赛马机制”在腾讯被验证为成功的产品文化,一个产品能够在部门/产品组内自主立项,鼓励内部竞争,谁的效率更高谁就能够跑出来。比如帮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将腾讯游戏拉到小高潮的王者荣耀等,都是“赛马机制”的果实。
 
  毋庸置疑,“赛马机制”在腾讯过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
 
  过去To C市场的竞争更像是丛林游击战,大家可以尽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枪手”产品经理,但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To B、To G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大规模的阵地战,是个系统工程,每个部位都需要团体作战。
 
  腾讯内部竞争是充分的,而合作就像不协调的齿轮,随时卡壳。
 
  “乐问”是腾讯内部第一大沟通平台,而乐问上年轻人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在这家以宽松文化著称的公司里,这里集中了最为尖锐的声音:程序员开发的代码相互都看不到,最糟糕的问题是:重复“造轮子”。
 
  过去20年里,这家公司做出了许许多多产品,每一个产品为了快速制胜,必须形成闭环,就要拥有一支只服务于自己的技术团队。这些技术互不打通,自给自足,就像在工厂里立了一根根粗壮的烟囱,但又各自生机盎然。
 
  直到2018年,一位新员工在公司找不到一个可参考的代码,愤怒地跑去乐问抨击,“来到腾讯就像来到技术沙漠。”
 
  很快,技术沙漠的故事流传到总办,马化腾和刘炽平都去乐问看帖子了。马化腾看到了“民怨沸腾”。而在短视频战场,他们看到了竞争对手异军突起,背后是技术中台支撑着的集团军作战。
 
  不久之后,总办在香港开了一整天的会议,最终会议确认:成立技术委员会,确认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中台。
 
  “新的协同会记载在历史上。”刘炽平充满信心,他说,几个重大开源协同项目的成功,标志着腾讯式中台可以建立起来了,这当中蕴含着许多可能--当人们不断在开源系统里维护一项技术时,自然有人去探索更前瞻的设计,就像Alpha Go一样,技术的突破将驱动出全新的产品。
 
  05
 
  从赛马文化到烟囱革命、技术中台,腾讯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的蜕变之路。这1000天来,“科技”两个字,已经一点点渗透到腾讯的骨髓里。
 
  如果有一天你面对一道考题:“你了解腾讯吗?”
 
  你回答:“了解啊,一家科技公司嘛。”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句简短的答案,及格了。

 
作者/刘兴亮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