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圈”车背后 :大车企各怀鬼胎 小车企与虎谋皮

admin2025年08月27日 15:27:10
阅读:
标签: 大车 小车 背后
分享:

在进入2018年以来,不少行内人士都注意到,滴滴在完成出行领域(专车、快车、出租车、共享单程等)的布局后,正在加速布局汽车领域,这里所说的汽车领域主要是滴滴与整车厂的合作。

 
  在2018年年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给公司全年的战略定了调:“滴滴将进入线下,围绕车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并最终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很快,滴滴的布局就显现了出来:一方面,滴滴在加强与10多家传统整车企业的合作,打造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滴滴也在与车和家、人人车这样的企业合作,负责车辆的“包销”或者说“包运营”。
 
  不得不说,打造共享汽车服务平台、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只是滴滴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对于整车企业来说,他们的想法或许只是把滴滴看作是一个集采的大客户,又或许只是先和滴滴一起试试水,看看共享汽车能不能做,是否做得起来。
 
  滴滴虽然一下子“圈”了这么多车企,但要想让他们跟随自己的节奏,这事儿有点难。
 
  滴滴是“巨头” 小车企们话语权不大
 
  日前,车和家完成了30亿元的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和首钢基金旗下新能源基金领投,老股东银泰集团、源码资本、蓝驰创投、明势资本、泛城资本等机构跟投。经过这轮融资后,车和家的累积融资额已经达到57.55亿元人民币。
 
  这点钱要说造车,也不是完全造不出来,但相比较而言,在蔚来、威马、小鹏、拜腾等一大波造车新势力里,车和家只是一份子而已,还不是最强的那一个。造车新势力们的车还没有实现量产上市,就已经是一片红海;等到各家的量产车出来,车和家要从中脱颖而出,其中的难度和变数都很大。
 
  因此,车和家必须要给自己寻求一条更加“靠谱”的出路,与行业巨头滴滴达成战略合作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正好,滴滴希望做共享汽车的运营商,双方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可以说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决定组建合资公司,专门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
 
  这样一来,车和家还没有完成车辆量产下线就给自己找到了“买家”,到时候,滴滴完全可以直接拿过来车和家的量产车投入到共享汽车出行上去。
 
  很完美是不是?对于滴滴来说,这个合作还处在战略布局层面,反正没有投入真金白银,有车和家这样一个“备胎”对自己并没有损害。但对于车和家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车和家本来定位是做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并规划了一大一小两台车:SEV作为低速纯电动车,专门满足人们短途出行;SUV定位中高端,满足家庭全方位出行。
 
  而且,车和家也在做生产线的部署,SEV本来是想着做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的,但现在因为与滴滴的合作,车和家的战略做了调整:砍掉SEV,仅保留SUV。对此,李想的解释是,与滴滴合作比自己做出SEV再做出行服务要好10倍。
 
  未来的合作还没有影,车和家的大战略就调整了。照这个逻辑推下去,车和家难道就不怕成为滴滴共享汽车运营商的附庸,专门为滴滴定向生产,看滴滴的脸色?或许,对于车和家这样未来存在很大变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来说,能傍上滴滴这棵“大树”也不错。
 
  与车和家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人人车,其实人人车并不是整车企业,但它与滴滴的合作同样充满了“傍大款”的味道。在人人车与滴滴的合作中,滴滴会从人人车平台直接采购二手车和新车,滴滴还会通过人人车平台为滴滴车主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对于人人车来说呢,滴滴不仅成了大金主,还成了“干爹”。在二手车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人人车基本已经沦落。
 
  由此也可以看出,滴滴这个吸金大户凭借着巨额的融资,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不管是车和家还是人人车,基本都没有什么谈条件的余地,只能认怂,成为滴滴出行版图的一份子。这样的合作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与虎谋皮,一旦未来滴滴做出战略调整,或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它们很容易就成为弃子,或者被滴滴低价收购。
 
  车企巨头很眼红 滴滴的估值它们也想拥有
 
  对于传统的汽车巨头而言,滴滴短短数年就达到了560亿美元的估值,这让他们很不爽。车企巨头们会想:我们辛辛苦苦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做了那么多年,反而被一个晚辈后生只从出行服务这一个角度切入就给超越了。估计滴滴面对这些车企巨头时心里也会暗爽: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既然滴滴能干,那自己能不能也干呢?估计不少车企都会这么想,但没有互联网基因,又面对滴滴这样一个已经非常强大的对手,即便车企想自己做网约车、共享汽车,也要掂量掂量,再说了,这牵扯到整个公司的战略转型,谁能有这么大决心?!
 
  但如果继续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整车企业未来的日子就不好说了。滴滴是运营商,手上掌握着用户,整车厂会的就是造车,现在车辆销量已经趋于天花板、车辆的利润也越来越薄,未来车企很容易被滴滴捏在手里。如果以后滴滴也搞个“66出行节”,让这些整车企业让利;或者谁家车便宜就运营谁家的车辆,那车企岂不就成了给滴滴打工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滴滴抛过来了橄榄枝,车企们心一下子活络起来,自己做不成,不妨先和滴滴一起合作试试。于是,就有了滴滴出行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悦达起亚、华泰汽车、江淮、吉利、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奇瑞、中国一汽、众泰新能源等12家汽车厂商的战略合作,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共建新能源共享服务。
 
  如果未来新能源共享服务做的有眉目了,车企很可能只是把滴滴当做是一个集采大客户,自己该怎么卖还怎么卖,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车企们学到了滴滴的本领,也未尝不可以自己做车辆的共享或者分时租赁。
 
  在滴滴现有的10几家合作伙伴中,吉利的曹操专车已经搞起来了,用的是自己的车,雇的是自己的司机,这不就是在抢滴滴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嘛。如果各家车企都这么干,在出行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滴滴的优势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明显了。
 
  对于企业与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其实合作双方心里都明镜似的:对自己有利的才会干!因此,在整车企业与滴滴的合作中,虽然说不上是各怀鬼胎,但各有各的心思肯定是真的。
 
  归根结底,车企和滴滴抢的是流量、是用户、是数据。车和家希望借助滴滴庞大的用户群为自己的车“买单”,滴滴也想透过人人车的渠道洗客户,车企们希望和滴滴的合作与最终用户产生关联,进而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离用户越来越远,滴滴则想借助与车企的合作巩固自己的出行巨头地位,支撑高估值。
 
  毕竟,现在的滴滴单靠网约车再继续往下走,有点难了。美团打车的咄咄逼人,一下子暴露了滴滴的脆弱,原本坚不可摧的网约车壁垒顷刻间烟消云散。另外一方面,一份资料也暴露了滴滴盈利能力的不足:2017年滴滴出行GMV(交易总额)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如果在今年的第二次网约车大战中,滴滴不能取得胜利,今年盈利的预期目标肯定要泡汤了。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