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罚争议类舆情占比近半 疫情带来司法审判模式深度变革

admin2025年08月22日 18:47:01
阅读:
标签: 司法 审判 法院 舆情
分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法院系统对刑事速裁、云审判等司法模式的深度运用获得舆论称赞,但也潜藏新的舆情风险点。


 
 
  今年上半年,涉法院系统的舆情仅次于公安,占总量接近两成,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少数案件发酵成为全国瞩目的热点舆情事件。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法院系统对刑事速裁、云审判等司法模式的深度运用获得舆论称赞,但也潜藏新的舆情风险点。
 
  1、重大热点案件判罚结果备受关注
 
  舆论情感倾向明显
 
  舆论对重大热点案件的司法处罚结果表达关注,既是人之常情,也是舆情发展的必然。2020年上半年,一批备受关注的重大敏感案件走完司法流程,审理法院充分尊重民众从快从严的呼声,坚持依法审理与舆论引导相结合,将每起案件都打造成“精品案”“标杆案”,如云南重大涉黑案罪犯孙小果、湖南“操场埋尸案”罪犯杜少平、北京民航总院杀医案罪犯孙文斌等人被执行死刑,令舆论拍手称快。这些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大案、要案,法院判决惩治力度往往较大,普遍获得认可。但也需看到,一些个体权益受到侵犯,情感代入性强且能激发共情的案件,司法判决容易引起争议,进而衍生负面舆情。特别是当司法判决结果远远低于舆论期待时,不满情绪体现得更为明显。如在新城控股原董事长王振华案中,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处王振华有期徒刑5年,定罪、量刑方面引来猛烈的质疑声浪,司法公信力备受冲击;广西“百香果女孩”被奸杀案二审,法院以被告人存在自首为由将死刑改为死缓,改判理由遭到舆论追问:“为何只考虑减轻情节,不考虑加重情节?”
 
  在实践工作中,这类案件引发舆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有法律法规缺位、存在漏洞或不足;二是法律适用有争议。如何让司法判罚结果最大程度形成舆论共识,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上达成统一,将是法院系统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各地法院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在每一起个案中做到法律适用精准、程序规范;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持续增强公众对司法判决的认同感。
 
  2、刑事速裁、云审判等新模式
 
  获得深度运用
 
  新冠肺炎疫情对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首先,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的刑事速裁审判程序得到广泛应用。疫情期间,面对多起逃避疫情检查、冲击疫情检查关卡、瞒报病情或行程致多人被隔离感染等案件,政法机关紧密配合,各地法院在短短几日之内就对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处相应刑罚,快速、高效的审判方式获赞是“疫情下速裁跑出加速度”。“网上见”的“云审判”成为各地法院工作的新模式,“云开庭”、VR“云调解”、网上“云执行”等成为司法审判工作常态,初具雏形的“智慧法院”审判体系显现出提升效率、方便群众、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等多重优势。
 
  有专家认为,正是此前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等司法政策,以及“智慧法院”、网上开庭等互联网新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全面铺开运用,才助推了此次疫情之下的司法“超速度”。不过,在舆论叫好声背后,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样无法忽视。比如,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审判压力问题,一些基层法官表示,当前“云审判”仍面临软硬件不到位、案件容量有限、技术人才紧缺、在线审判平台拥堵、排队等情况,客观上影响了当事人的诉讼体验。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刑事审判如何将及时审判和严格依法办案相结合,规避“速裁程序能否严守证据标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质疑,也同样对各地法院提出新的挑战。
 
  3、冤假错案类舆情进入低潮期
 
  国赔金额成为舆情触点
 
  今年上半年,河南吴春红故意杀人案、山东临沭张志超校园性侵杀人案等一批冤错案件得以平反,司法自我纠错机制不断完善。但相比较其他热点事件来说,这些冤假错案的舆论关注度并不高,舆情热度高峰一般出现在国家赔偿诉讼环节。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事人申请的赔偿金额整体较高,比如张志超申请国家赔偿近790万元、吴春红申请1800多万元,舆论场支持和反对声音并存的态势推高了舆情热度;另一方面,最高司法机关不断提高国家赔偿的标准,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接轨”,最高法、最高检于5月18日同时发文,要求各级法院、检察机关作出国家赔偿决定时适用2019年度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
 
  此外,国家赔偿诉讼的司法流程往往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长尾效应”,比如张志超案2020年1月改判无罪,其6月才提起国家赔偿诉讼;“江西毒奶糖案”当事人李锦莲2018年已获国家赔偿293万,2019年其向江西遂川县公安局申请200万元国家赔偿先后被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驳回,今年1月再次向吉安市中院提出复议申请,舆情绵延两年之久。可见,对于刑事冤错案件的国家赔偿及其系列问题,相关法院还需要有“持久战”准备,依法妥处各环节工作,以免舆情出现反复冲击错案纠正的积极效果。
 
  4、法官个人负面舆情暴露
 
  法官群体职业素养不足
 
  今年上半年还曝光了多起涉及法官个人的负面舆情,其中关注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海南高院原副院长张家慧贪腐案,媒体持续挖掘案件内幕,指其利用职权干预司法,舆情反复高热。6月17日该案开庭,张家慧被控涉嫌受贿罪、行政枉法裁判罪、诈骗罪,法院未当庭宣判。张家慧以及涉案人员的司法处置结果引起诸多猜测。在舆论眼中,法官是司法活动的具体实践者和司法能力的具体承载者,过硬的业务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职业修养是一名合格法官的应有之义。唯如此,公众才能对法官从事的行为、做出的裁决保持足够的信任与尊重。而从当前情况看,法官言行失范、贪腐渎职、干预司法等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的行为,还暴露出当下法官群体职业素养的不足,法官队伍建设仍然长路漫漫。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从齐国生落马看辽宁司法之殇

  • 夏季补钙正当时,哈药盖中盖助力健康无忧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