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此举选择股权,而不是现金,意味着阿里对蚂蚁金服的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入股蚂蚁金服也将提升阿里的市值。
兜兜转转又一圈!
七年了,蚂蚁金服又回到了“阿里爸爸”的怀抱!
七年前,马云背上了“偷走支付宝”的骂名;七年后,马云强势回归,阿里巴巴宣布入股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占据33%股份。
(一)
说起蚂蚁金服,不了解的人或许感到有点陌生。
但提起支付宝、余额宝,在如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据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支付宝全国实名用户已经达到了5.2亿。这远远高于三分之一人口的数字,为人震惊!
当然,蚂蚁金服可不仅仅局限于此。围绕金融领域的产品,几乎全涉猎了。比如蚂蚁聚宝、芝麻信用、蚂蚁花呗、蚂蚁借呗、招财宝、网商银行等。
支付手段有支付宝,银行业务有网商银行,保险业务有众安保险、淘宝保险,证券业务有淘金100指数,借贷有蚂蚁小贷,理财有蚂蚁聚宝、余额宝、招财宝等等。也就是说,蚂蚁金服在金融行业承担的业务可不少。
出门不带钱包、不带银行卡,手机支付宝扫码买单!
上网购物蚂蚁花呗,当期先快乐,下期再还钱!
余额宝的利息往往略高于银行的定期收入,那就把钱放进去呗!
每次支付,货币所有权在改变。也就是说,于你于商家,货币的数字在改变,但是于蚂蚁金服来说,他仍然可以拿着这笔钱做投资。
总而言之,你能想到的,蚂蚁金融都不会放过。这意味着,在金融领域里,基本上没有蚂蚁金服做不了的业务。而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不说,你也明白。
(二)
其实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厘清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的关系。
在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错误的概念:虽然蚂蚁金服的业务是从旧阿里分出来的,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并不是一样的,而是两个不同的有相互关联的公司,控股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阿里主要领域为电商,蚂蚁金服主要领域在金融,为了链接更多的资源,二者的分离也并不意外。
另外,用蚂蚁金服CEO彭蕾的话来说:蚂蚁金服集团是全内资公司,与阿里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是关联公司。
注意到重点了吗?蚂蚁金服集团是全内资公司。
在蚂蚁金服的投资者名单中,不乏“国字号”开头的资本,比如社保基金、国开金融等。
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A轮融资,估值450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全国社保基金持,股比例最高,为5%,这是国务院批准其扩大投资范围后的第一单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吃完,还有国开金融,人寿、人保、太保与新华人寿四家保险公司,各投资约9亿元,每家约占0.5%。
而在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45亿美元,是全世界互联网公司单笔最大融资额。本轮融资除了A轮战略投资者继续投资外,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等。
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这番成绩,与国有资本的介入还是有一定关联的。
2003年,淘宝成立,但是面临着和ebay的正面竞争,也不得不面临缺钱的困境。2005年,雅虎以10亿美金,成为了阿里集团的控股股东。此后,支付宝成为主要支付手段。
但你要知道,国家是不会允许外资染指中国金融的,也就是说,如果阿里巴巴掌控支付宝业务,那势必会面临众多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蚂蚁金服产生的原因之一。
仔细看还会发现,在蚂蚁金服的两次融资中,没有阿里集团的参与。股东没有阿里,融资也没有阿里,二者的关系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就连马云的股份也是被稀释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三)
虽然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结构上没有关系,但经济上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
2014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的招股书中公开披露了这一潜在的交易安排。根据当时的协议,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的37.5%;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并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上述分润安排同步终止。
而在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入股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占据33%股份。
阿里此举选择股权,而不是现金,意味着阿里对蚂蚁金服的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入股蚂蚁金服也将提升阿里的市值。
对阿里集团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儿。
那么,蚂蚁金服做了这么多年的“去阿里化”,此举意欲为何呢?
首先,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蚂蚁金服的财务负担。
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每年蚂蚁金服需要支付给蚂蚁金服专利和软件服务费用,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17财年及过去的三个财年,蚂蚁金服给阿里巴巴支付了66亿元的费用。
其次,蚂蚁金服拿全牌照,满载而归。
我们仔细回忆当年蚂蚁金服独立的过程。2011年5月,雅虎提交的一季度财报披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商务有限公司。雅虎向外发布声明,称支付宝重组时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和股东批准,不少人认为当时这么做的马云和阿里巴巴缺少契约精神。当年好不容易才独立出去的支付宝,如今已经拿到了基本涵盖所有金融领域的牌照,也是时候回来了。
当然,外界的普遍解读是为蚂蚁金服的上市铺平道路。
一直以来,蚂蚁金服的上市之路都备受关注,传闻不断。虽然A股、港股和美股都曾经向蚂蚁金服抛出橄榄枝,但马云于去年11月在香港经济日报的采访中示12至18个月都不考虑蚂蚁金服上市计划。“一个公司要上市不难,难的是战略性产品,我们要宣布的是最重要的战略性产品,没有战略性的产品、业务和思考,公司是走不远的。”
马云都不急,我们急什么呢?蚂蚁金服的未来一片光明,我们都看在眼里,上市只是早晚的事。
如果未来蚂蚁金服上市,估值势必会达到千亿美元。于阿里集团,于蚂蚁金服,都是好事一桩。
(四)
蚂蚁金服全球化的步调,正在慢慢展开。
蚂蚁金服通过两次投资成为印度Paytm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0%,间接试水国际化,欲图成为全球第三方支付宏伟目标。另外,近期还入股印度版饿了么Zomato。
收购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 20%的股份,参照蚂蚁金服的业务模式,拓展线下支付、小额贷款等多项业务。
支付宝还与多个国际支付机构合作,包括英国的Worldpay、德国的Concardis、法国的Ingenico、日本的Recruit、美国的First Data和Verifone。
想要发展,离不开全球化,蚂蚁金服也正向这个方向前行。
马云用十余年的时间创造了阿里巴巴的神话,如今蚂蚁金服虽然才成立三年多,但有雄厚的资金、强硬的关系、精妙的运作,要什么时候能成为下一个阿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