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微博呈现了美化日军侵华的言论倾向,赵立新与网民在评论区的辩论也成为加剧舆论质疑和批评的爆发点。

近日,演员赵立新在微博上受到@紫光阁、@共青团中央、@中国反邪教等的严厉批评,缘起其4月2日发布的微博信息——“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该信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巨大争议。无独有偶,有网民发现赵立新还曾在3月31日发微博提问“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亦引起反感。舆论认为,上述微博呈现了美化日军侵华的言论倾向,赵立新与网民在评论区的辩论也成为加剧舆论质疑和批评的爆发点。
4月3日凌晨,赵立新发表致歉声明,表明自己爱国的立场,并称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在与网民的思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很大歧义。对此,有网民认为他是迫于压力才道歉,表达拒绝接受的态度。4月6日晚间,赵立新注销微博账号、其工作室删除全部微博,此举登上微博热搜榜。目前,舆情传播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舆论焦点:观点太天真,道歉没诚意
正如@中国反邪教所言,赵立新的观点太天真了;@紫光阁更是批评其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众所周知,1933年故宫制作了13491个箱子分五批把一部分文物南迁,来不及运走的文物损失惨重。“故宫文物南迁”的史料翔实,不仅多部记录片均记载过这一史实,如《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记忆》、国宝档案的《故宫文物南迁之南迁之争》等,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这段历史,如《北京晨报》于2016年曾发表题为《抗战时的北京文物大浩劫:日军将长城损毁拉走城墙砖》等。
显然,赵立新并未深刻了解故宫南迁的历史,那么就很难让公众理解他是如何“连日在修改之前写的一部有关故宫设计师后人参与修缮工程的剧本”,又如何在根本不认同“侵华日军占领北京时没有抢走故宫文物”的情况下,发出引起巨大争议的微博信息。基于以上种种,部分网民认为他迫于压力的道歉缺乏诚意也并非全无道理。
老生常谈:别拿哗众取宠当个性
在日本侵华的历史话题上,赵立新的微博信息成为反面典型。《北京青年报》评论指出,赵立新言论暴露了危险的历史观--危险之处在于,架空了确定的、宏观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评价,而抛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伪命题,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语出惊人的高明洞见。
随着网民对赵立新微博信息的“深挖”,更多的激烈言辞予以曝光。总体而言,赵立新曾对多起事件及相关现象进行点评,部分极具个人色彩的表达也曾引起了舆论的讨论。有网民认为,他发布信息及回复评论,都显示出其对自身学识修养的自信,罔顾他人看法及舆论态度的自我表达习惯。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赵立新无疑是一个热衷表达的公众人物。身负“老戏骨”“学霸”双重人设的他不仅对于表演有着独到见解,在媒体采访、节目录制中讲述其见解,还在综艺节目中展现精通四门外语的才华。经过此番争议,有网民认为,赵立新要“凉凉”。
名人声誉要从管好“嘴”开始
“祸从口出”,是赵立新不当言论事件起因,而名人失言导致声誉受损的事件却时有发生。2014年,姚晨在昆明“3·1”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之后发微博称“恶之花绽放的土地”引起争议;2018年,俞敏洪因一句“现在是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一时成为舆论批评的焦点人物??
利用粉丝效应,名人获得了巨量的舆论关注、社会影响以及商业利益,祸发齿牙的危机舆情警示了谨言慎行的重要性。正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提醒所有演艺界人士、商界人士所言:尽量专注于自己的本业,在舆论场上谈敏感政治话题要非常谨慎,尽量不要主动往前凑。
名人的品牌形象需要建立在爱国、敬业、维护社会稳定、爱好世界和平等基本元素之上,以正当之力拓展个人知名度、影响力,珍惜自己的“羽毛”。否则,“人设”的崩塌仅是声誉危机的开始。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文旅事业部副主任 芦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