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青是很喜欢王小波这样的判断的,只是,这个判断,在经由中文互联网高速发展20多年之后,实际上已经被改写了。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作家王小波曾有一本流传甚广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他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文青是很喜欢王小波这样的判断的,只是,这个判断,在经由中文互联网高速发展20多年之后,实际上已经被改写了。
今天,大多数并没有沉默,反而变得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多数的确沉默过,但不是因为喜欢沉默,而仅仅是缺少与之匹配的表达工具而已。
在中文联网高飞猛进的语境中,流量下沉是一个特别扎眼的词汇。以前,流量在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后来流量在城市有闲阶层,再后来,流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谁能获取下沉流量,谁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
头条开发了海量存储,个性化分发的模式,让移动端的资讯传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变得非常零距离。但,新闻资讯客户端,仅仅满足了更底层群体的看的兴致,让他们用文字占据舞台中央,并没有特别充分的可能。
不过,有一则这样的报道,曾经击溃了很多知识人的自尊。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成了自媒体运营者,而她们7月的平均工资达到了7594元,比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还要高462块钱,其中最高工资更是达到了15690元。
同时,喜欢网络购物的群体也一样,他们也是从高收入的知识群体向底层扩散蔓延渗透。他们首先是IT圈,然后是女性,在然后是城市有闲女性,再然后才是图便宜的淘宝用户。但即便如此,京东淘宝依然和乡村是隔离的,是陌生的。
只有当微信成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社交平台,把老中青三种用户都一网打尽的时候,“社交电商”才开始了在城乡结合部和乡村的攻城略地。据说,拼多多的用户已经过了4亿,和淘宝京东比,他的用户更具草根性,也更具粘性和活跃度。
无论在资讯流量下沉,还是电商流量下沉,都有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就是曾经被认定为沉默的大多数,开始进入话语舞台的中央开始他们的表演。尤其是社交短视频流量下沉的过程中,更能印证这一判断。
快手在流量下沉的过程中,做的更加惊人。网传,一个叫张二嫂的快手网红仅仅今年3月这一个月的收入就已经过千万。
有意思的是,这个“张二嫂”并不是一个女的,而且一个东北汉子。张二嫂平时就喜欢拍一些非常搞笑的段子,他可能不会长篇大论的能力,但这不重要,他只要能捕捉粉丝的情绪,并能用段子和肢体语言进行场景渲染,就够了。
今天,快手也好,抖音也罢,都有大量通过语言和肢体表达的能力的网红打造了非常充分的话语权。他们可能其貌不扬,但一言一行,都有大量的追随者和崇拜者。这些网红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网络给他们提供的拜倒工具,他们就是做的再棒,可能仅仅是一个乡村艺术家而已。
活跃在短视频上的各路达人不再沉默,他们不需要严密的逻辑,也不需要基本的人文素养,仅仅是表演本身就可以!
在流量下沉的大趋势下,电商流量下沉也是一道非常别致的风景。我们知道,农民作为最下游的生产者,最辛苦,收入可能最低。有了直播,有了拼多多这样的工具,他们也展示出强大的销售能力。
去年,快手凭借短视频撬动扶贫传播,直播开启助农新模式,与财政部定点扶贫办、云南永胜县政府的三方战略合作扶贫,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扶贫优秀案例”。而拼多多公布的双十二大促数据显示,农产品订单量超3800万单,其中1300万单由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发出,总量超过1.14亿斤,较去年同比增长430%,成为双十二大促期间的一大亮点。
既然他们可以平等的获取流量,当然就可以平等的流量变现。
未来,人类趋利的本性必然通过流量下沉,压缩沉默的大多数的集体规模。
沉默,有时候不说因为没有文化表达,而是因为没有表达文化的工具,而已。这个判断伤害知识阶层的自尊,确已经是大江奔涌,白浪掀天了,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