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近县检察院的官方人士称,周婷真实年龄目前仍无确切结论。当地人士相关说法遭到舆论强烈质疑,检方不予批捕被指包庇犯罪,还有舆论猜测有人干预司法。
No.1
舆情综述
11月16日,网民“@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冤屈之家”微博发文称,其未满12周岁的女儿周婷(化名),于9月28日至10月6日被人带到祁东当地一KTV陪酒、唱歌,遭到包括2名公职人员在内的6名男子性侵,案发后犯罪分子却“脱罪暂放、逍遥法外”。这一爆料引发舆论关注。
11月18日,澎湃新闻报道称,周父于10月3日报案,祁东警方随后将大部分犯罪嫌疑人抓获。但祁东县检察院却以周婷年龄存疑、长期卖淫、案件犯罪事实不清等理由,对其中几名主要嫌疑人未予批捕。对此,一接近县检察院的官方人士称,周婷真实年龄目前仍无确切结论。当地人士相关说法遭到舆论强烈质疑,检方不予批捕被指包庇犯罪,还有舆论猜测有人干预司法。
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祁东检方通报称,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其中两人为当地银行和人力资源中心的公职人员,目前已被双开。另一犯罪嫌疑人涉嫌介绍卖淫,因其怀孕被取保候审。该通报并未平息网民怒火,大量网民留言要求严惩,部分网民紧抓通报中“发生关系”一词,质疑检方定性。
另据《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涉事KTV问题很多,如曾有公职人员在此吸食毒品、老板要求数十位被培训少女(包括未成年)穿高跟鞋、化浓妆、对客人自称已满16周岁等。11月25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祁东县委书记杜登峰、县检察院检察长蔡艺通过采访,回应称不予批捕的决定没有受到外力干涉;官方正在深挖此案是否有涉黑涉恶、毒品犯罪等行为;衡阳市纪委驻市检察院纪检组已就该案不予批捕的情况启动追责。
舆论场上,媒体和网民除关注受害人处境、呼吁严惩犯罪外,还提出两点疑问。一是官方办案速度迟缓。澎湃新闻称,“从家属报案算起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但案情仍不明朗,官方的调查是不是应该再快些”。二是猜测此案背后可能涉黑涉恶。《新京报》刊文称,“从报道来看,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处置案件时,恐不能止于个案的公正处理,更要清除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与灰色产业链”。截至11月28日12时,与此事相关新闻报道1400余篇,微博超5500条,微信文章436篇。
No.2
舆情点评
“公职人员”“性侵”“未成年少女”三个标签叠加,已足以挑动社会敏感神经。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地检方非但迟迟不予批捕,还反复在“受害人年龄”“涉嫌卖淫”等方面做文章,令该起性质恶劣的案件拖了一个半月之久,实在令人错愕。因此,当受害人父亲在网络上发声后,该案很快引发澎湃新闻网等媒体的关注,舆情也迅速发酵起来。
面对舆情,当地政法机关作出一系列反应。先是由检方撤销不予逮捕决定,对涉案人员予以批捕,在线下层面将案件导入正常的司法流程;随后由当地政府、检察院负责人就之前检方不予批捕行为定性、案件后续办理方向、案件追责等舆论关切正面回应,为后续调查工作争取时间。总体上,上述做法可视为对此前检方程序违规行为的纠偏,应予肯定。
尽管如此,案件的后续办理上仍然隐患多多:涉案人员将以何种罪名处理?2名涉案公职人员与办理案件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系?涉事KTV是否涉黑涉恶?是否牵涉更多未成年受害人?当地政法机关需直面舆情,加快案件办理步伐,对涉及到的违法犯罪问题一查到底,以缜密的调查、慎重的结论、充分的信息公开回应舆论期待。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分析师:王媛 薛金丽